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这是对的。但(“更确切些”和“除此而外”)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地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载于1925年枟布尔什维克枠杂志选自枟列宁全集枠第2版第55卷
第5—6期合刊第305唱311页
[导读]
一、枟谈谈辩证法问题枠写作的时代背景
枟谈谈辩证法问题枠写于1915年,它是列宁长期研究辩证法问题的总结,也是列宁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诡辩论的一篇代表作。该文是对枟辩证法的要素枠的“说明和发挥”,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论文的中心思想是着重阐发对立统一规律何以构成辩证法的实质、核心以及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一重要思想。
二、枟谈谈辩证法问题枠的基本内容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1—12段)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在文章开头明确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个思想是列宁整个文章的纲,也是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思想。
2.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列宁首先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和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列宁列举了数学中的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力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理学中的阳电和阴电,化学中的原子的化合和分解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阶级斗争等事实,说明了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反对把辩证法作为实例的总和,并非反对用实例来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实例来歪曲或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后者则是以实例通俗地阐明辩证法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同是应用“实例”,其效果、目的、性质却不同。
3.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列宁指出,“对立面的同一,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是说,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二者又统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二者对立在于:首先,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认为发展是简单的数量增减,是重复。其次,辩证法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认为发展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形而上学把发展的源泉放在事物的外面,主张外因论。再次,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而形而上学认为发展是同类事物的重复。
5.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
6.辩证法和诡辩论在绝对和相对问题上的根本对立
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区别在于,相对是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绝对是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统一在于,相对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诡辩论的错误就在于歪曲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夸大相对性,排斥绝对性,把相对绝对化。
(二)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3—20段)
枟谈谈辩证法问题枠前半部分集中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意义。后半部分列宁论证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关系,阐述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
1.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枟资本论枠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典范。马克思从分析商品的二重性入手,进一步分析劳动的两重性的内在矛盾,紧接着又分析了价值形态的矛盾运动和货币的产生、发展及其向资本主义的转化过程,从而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所决定的其他一系列的矛盾,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马克思的分析说明,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一切事物的科学方法。
2.任何认识命题都包含着个别与一般的辩证法
列宁通过列举的三个例题(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着重分析了这些命题中的一般和个别的相互关系的辩证法。
一般和个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第一,二者相互依存,个别之中包含着一般,一般通过个别而存在;第二,二者相互区别,任何一般只能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命题包括了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而且还可以从中“发现辩证法的一切要素的萌芽”,如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等。这里,命题的辩证法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法浸透在认识论的一切方面。因而,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普列汉诺夫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理论上的错误。
3.认识史的辩证法进一步证明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
列宁以哲学史为例说明了人类认识史的发展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辩证地发展的。
列宁依据唯物辩证法提出了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四个圆圈。这四个圆圈既揭示了各个时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辩证法,还可以从中看到整个哲学发展的辩证图景。这说明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与整个人类认识过程一样,是遵照唯物辩证法的客观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着。
从整个哲学发展史来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经历了螺旋式发展过程。唯物主义从朴素唯物主义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朴素辩证法到唯心辩证法再到唯物辩证法。可见,辩证法和认识论是统一的。
4.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进一步证实了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
列宁在枟谈谈辩证法问题枠中,关于认识过程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认识的过程性。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决定了人类认识也是发展的过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的过程。
第二,认识的全面性。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到观察的全面性,“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僵化。”
第三,认识的曲折性。“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人类认识的发展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但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这种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便构成了人类认识运动的真实图景。
5.脱离辩证法就没有科学的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使它的认识论与辩证法相脱离,不可能将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过程,因而在处理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归纳与演绎等关系问题上陷入了片面性。
旧唯物主义由于缺少辩证法,不可能揭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进行了论述,指出:“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列宁最后作出结论,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总之,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思想,表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已从正反两方面为整个哲学史以及人类认识活动的辩证法所证实。脱离辩证法就没有科学的认识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有机的统一,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灵魂。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这一思想?
2.如何理解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3.如何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注 释
[1]. 哲学博士卡· 尼· 施达克枟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枠1885年斯图加特,斐· 恩克版。
[2]. 指麦· 施蒂纳枟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枠1845年莱比锡版。———编者注
[3]. 在蒙昧人和低级野蛮人中间,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梦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因而现实的人要对自己出现于他人梦中时针对做梦者而采取的行为负责。例如伊姆· 恩特于1884 年在圭亚那的印第安人中就发现了这种情形。
[4]. 即乔· 威· 弗· 黑格尔枟精神现象学枠。———编者注
[5]. 请允许我在这里作一点个人的说明。近来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工作,因此我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话,把这个问题澄清。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 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6]. 见枟人脑活动的实质———一个手艺人的描述枠,汉堡卖斯纳出版社出版。
[7]. 德文“Spekulation”既有“思辨”的意思,也有“投机”的意思。———编者注
[8]. 黑格尔枟哲学全书缩写本枠1817年海德堡版。———编者注
[9]. 见黑格尔枟哲学全书枠第188节;并见枟逻辑学枠第3册第1篇第3章关于定在推论第四式的第1 节和第3 篇第2章关于定理的1节。———编者注
[10]. 见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枠第3卷,第376页。———编者注
[11]. 自从我写了上面这几行以来,这些话似乎已经得到了证实,根据门捷列耶夫和博古斯基运用比较精密的仪器所进行的最新的研究,一切真正的气体都表现在压力和体积之间的可变关系,氢的膨胀系数在直到现在为止所应用的各种压力强度下都是正的(体积的缩小比压力的增大要慢);对大气和其他研究过的气体来说,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压力零点,压力小于零点,此系数是正的,压力大于零点,此系数是负的。因此,到现在为止实际上还一直是可用的波义耳定律,需要一整系列特殊定律来作补充。(现在———1885 年———我们也知道根本不存在任何“真正的”气体。所有的气体都可以变成液体状态。)
[12].见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枠第3卷第367—368页。———编者注
[13].见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枠第3卷第425页。———编者注
[14].参见歌德枟浮士德枠第1部第3场(浮士德的书斋)。———编者注
[15].参见枟旧约全书· 出埃及记枠第20章第15节和枟旧约全书· 申命记枠第5章第19节。———编者注
[16].参看歌德枟浮士德枠第1部第2场和第3场(枟城门之前枠和枟浮士德的书斋枠)。———编者注
[17].“适用于猫”的德文是“Für die katze”,也有“毫无用处,徒劳无益”的意思。———编者注
[18].见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枠第2卷第269唱587页。———编者注
[19].见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枠第1卷第271唱307和215唱229页。———编者注
[20].见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枠第4卷第71唱198页。———编者注
[21].见枟列宁全集枠第2版第55卷第300页。———编者注
[22].见枟列宁枙亚里士多德枙形而上学枛一书摘要枛枠(同上,第313页)。———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