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18514000000042

第42章 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评价(5)

在强调民主制是官僚制消毒素的时候,陈独秀除指出了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在内容上基本一致、只有实施的广狭不同外,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却着墨不多,而民主制度建设恰恰是保证民主实施的关键,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在此方面内容的缺乏也给其民主理论留下了又一缺憾。

再次,就其文化改造思想来说,陈独秀所倡导的毫不妥协地同传统文化中的专制主义思想作斗争、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在全社会树立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对孔子思想的激烈批判,却不可避免地使其浸染上了较为浓厚的西化色彩。尽管陈独秀后来也承认孔子的思想在其所处年代有着积极意义,但这仍然不能避免其文化立场上的矫枉过正之嫌。显然,这一文化改造路径是存在着很大缺陷的。其实,任何一个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都是无法完全抛离传统文化而向前发展的,文化保守主义不可取,文化虚无主义也是不正确的。

受时代的局限,陈独秀没有意识到文化的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新文化不过是对旧文化的扬弃,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尽管其文化思想是在旧文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不破旧则难以立新的形势下形成的,然而从文化整体发展的视角来衡量,其文化构建方式不能不说是偏激的。当然,陈独秀在颂扬西方文化,否定旧文化的现实合理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但就其文化改造的整体架构而言,采撷西方文化的因素来搭建其新文化平台,仍然是其思考的主要方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没能排上其议事日程,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功能也理所当然地难见系统而深入的论述了。因此,郭湛波先生评价陈独秀是传统文化的解构者而非建构者,可谓一语中的。

总之,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在风云激荡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不但开风气之先,一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无情地荡涤了旧思想的污泥浊水,为国人思想的启蒙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其社会发展思想中的许多有益成分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参考价值。然而,受时代和环境的局限以及在独特的思想方法驱使下,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也同样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也要对之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注 释

[1].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8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3.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83.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4.

[5]. 陈独秀.敬告青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9135.

[6]. 陈独秀.主义与努力[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17218.

[7].陈独秀.谈政治[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158.

[8].陈独秀.随感录[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287.

[9].陈独秀.资本主义在中国[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99.

[10].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278.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12].陈独秀.造国论[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389.

[1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

[14].陈独秀.沈溪祈,朱近赤《国民革命之归趋》[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38.

[15]. 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问题[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62.

[1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1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70.

[18].陈独秀.给西流的信[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555.

[19].陈独秀.我的根本意见[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560.

[20].高放,黄达强.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425.

[2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22].陈独秀.给西流的信[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555.

[2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24].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31.

[25].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87.

[26].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32.

[27].陈独秀.文学革命论[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60263.

[28].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3128.

[29].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66.

[30].陈独秀.一九一六年[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70.

[31].陈独秀.敬告青年[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30134.

[32]. 陈独秀.致郑学稼的信[M]∥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