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18469200000029

第29章 胡锦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

一是社会安全。社会安全是一个很广的范畴。由于人类的跨国交往越来越多,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安全也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非传统的安全因素增多,不可避免地成为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比如恐怖势力及国家民族分裂势力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在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的怂恿和支持下,受世界范围恐怖活动的影响,我国境内外的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狂热分子以及敌对势力内外勾结,加紧在我新疆、西藏等边境民族地区进行分裂活动、宗教渗透和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的社会和政治安全构成威胁。此外,邪教势力、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等非传统的安全因素,由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国内也有增长的趋势。它们与传统安全因素相交织,对我国社会的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着深刻的认识,一贯主张坚决打击,维护国家安全。党的十七大报告与以往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既没有把国家安全的整体论述放在军队国防建设部分,也没有将其放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部分,而是放在了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具体内容是:“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这一变化,说明中央已经认识到,对当前的中国来说,国家安全的重点不在外部,也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我国内部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社会问题。

二是信息安全。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把信息安全的问题提上了紧迫的日程。信息安全与国家的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中国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茅。中国信息化的速度令人瞩目,但信息安全的问题也相伴而来。信息安全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中国的信息安全目前还是相当脆弱的,信息安全已成为我们各种安全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三是文化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交流、冲突、渗透及融合,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国际文化发展图景,为中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在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主要手段之一是利用一切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这种情况极易导致社会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党的价值基础遭到怀疑,由于失去文化价值的支撑而必然产生的“合法性危机”将导致国家意志、价值观念、国民心理上的全面崩溃。与此同时,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基础被动摇,必然引发诸多社会、心理问题,这种图景是悲惨的。针对这一情况,胡锦涛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概念,主张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胡锦涛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共同举办“文化周”、“文化节”、“文化年”等活动,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中国还在海外兴办孔子学院,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008年,一些西方国家媒体、非政府组织恶意干扰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对此,中国政府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传北京奥运会,主动与世界媒体交流沟通,赢得多数国家的理解与支持。

四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事关人的安全,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对此,胡锦涛有着明确的认识,在2008年7月于日本召开的“8+5”会议上,即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5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胡锦涛关于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看法,指出,当前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把全球粮食需求增加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态度。在人类社会农业生产力空前提高的今天,我们并不缺乏解决粮食问题的手段,关键是要本着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有效协调政策和行动,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胡锦涛强调,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援助力度,支持联合国发挥协调作用,努力稳定粮价,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渡过难关。他就制定长远的国际粮食合作战略问题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重视粮食生产。第二,改善贸易环境。第三,加强宏观协调。第四,创造有利条件。胡锦涛表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粮食安全政策。中国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粮食问题,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粮农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外提供援助。我们愿在南南合作框架内继续同发展中国家分享农业发展经验,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是空天安全。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空天安全的重要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对此,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上明确指出,空气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保护人类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人类活动由陆地、海洋向空中拓展,并不断向新的高度进发。空天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维护空天安全、构建和谐空天,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美好愿望。胡锦涛进一步指出,空军是伴随人类航空活动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军种。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对空天领域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各国空军之间的交流,推动国际空天安全合作,也越来越重要。

总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既把军事问题作为当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不断予以强调,又已经充分认识到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整个国家安全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决定通过各方面的具体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保障整个国家安全。

(四)主张深化大国关系和促进周边安全合作,拓展了国家安全观的途径

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国际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社会大系统,国家安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地缘相邻的几个国家之间的事情,而成了国际性的、全人类的事情。国家安全由此与全球安全、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密切相关,人们需要从国际安全的大视野中审视国家安全,从国际安全环境中思考自己国家的安全。脱离国际大环境的国家安全是不存在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这一时代特点,既注重深化大国关系,又注重促进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拓展了国家安全观的途径。

维护中国的安全利益,处理好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是关键。2006年4月,胡锦涛访问美国,两国元首一致同意,中美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双方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2009年4月1日,胡锦涛在伦敦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们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他们一致强调:中美作为两个主要经济体,将同各国一道努力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和强劲增长,稳定国际金融体系,避免再度发生如此重大的危机。他们还表示,中美同意增加国际金融机构资源,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资金短缺;坚定支持惠及各方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流动,抵制保护主义,维护健康稳定的中美贸易关系。中美首脑会晤中,胡锦涛对中美关系重新定位: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坚定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美方欢迎并支持两岸改善关系,并希望取得更大进展;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西藏独立”。中美首脑会晤,重新定位了双边关系,把中美合作关系引领到新起点。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也在不断地深化中。2006年3月,普京访华,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对于发展两国关系具有战略意义。2007年3月,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提出中俄要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8年5月23日至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中国。中俄两国元首强调,双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中俄双方重申,发展长期稳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符合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与繁荣,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周边国家关系的处理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推动多边安全合作,拓展中国的安全利益。为建立更加稳定的亚太安全机制,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安全合作,参与并在一定情势下主导构建周边安全机制,参与营造国际安全体系。

二是积极促成朝核会谈。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考虑包括:一、朝鲜拥有核武器之后,已有足够技术条件的日本、韩国更有理由发展核武器,同时以自卫为借口升级军备,届时中国将处于美日韩的联合军事势力影响范围的包围中。二、战争是中国难以接受的,一旦开战,大批朝鲜难民将拥入中国。此外,如果朝鲜成为战场,中国也将失去与美日韩的战略缓冲带。因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关系到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国积极推动中美朝三方会谈和中美朝韩俄日六方会谈,加速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维护了我国的根本利益。这充分展示了中国致力于维护和平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长远看,它有利于东北亚的安全稳定并最终有利于形成东北亚安全机制。

三是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同时,外部威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跨国毒品武器走私活动日益猖獗。“三股势力”与新疆“东突势力”相互勾结。这些安全困境要求我国必须维护友好的周边环境,加强周边信任并开展广泛合作。2001年6月14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峰会上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成立了以不结盟、开放、不针对第三国为特征的上海合作组织。2004年1月15日其常设机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正式成立。说明了这一区域合作组织在机制化、制度化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已经成为具有实质意义和有吸引力的地区安全组织。同时这一区域合作组织正在不断扩大,2004年接纳蒙古为准成员、2005年接纳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为准成员。2005年7月5日胡锦涛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第五次元首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是实现我们各方利益的重要途径。中方将一如既往地同各方一道努力,求团结、促合作、谋发展,使上海合作组织给各成员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积极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陆地和海域划界问题。2004年,中国与越南签订的《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正式生效。同年10月,中俄签署了《中俄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以法律方式确定了两国边界。2006年4月,中印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等12项协议,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共识。2008年,中越陆地边界勘界工作圆满结束。与周边国家边界问题的不断解决,有利于我国发展和邻国的友好关系,为建设事业提供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归结以上论述可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国家生存和发展利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国家安全的新理念、新举措,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理论。胡锦涛的国家安全思想,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探索了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规律,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