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092

第92章 凭吊古人 教育弟子(1)

【第十九章】凭吊古人 教育弟子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

——《孟子?离娄上》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孟子?公孙丑上》

齐宣王有一张表情丰富的脸,而且他颇具表演艺术家的天才,大脑的神经能够指挥、牵动面部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丝皱纹,随心所欲地令其抽搐、弯动,更不要说是五官的表情达意了,当孟子讲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时候,他满面春风,神采飞扬,脸上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线条都是松弛的,嘴微微地裂开,犹如一朵初绽的玫瑰花。这时他的心中大约正燃烧着熊熊的欲火——欲霸诸侯,欲统一天下;也许心潮正像江河一样在奔腾,摧枯拉朽,不可一世。当孟子谈话的内容转于仁政的说教时,齐宣王那盛开的牡丹花似的脸,忽如一阵西北风袭来,落上了一层霜雪,结上了薄薄的冰层,色变淡了,质变蔫了,瓣在凋落。那脸上的肌肉、线条在拉紧,在收缩,在凝结。他的上眼睑在慢慢下垂,眸子在缩小,在融化,在消失,大约胸中那团熊熊燃烧着的烈火在熄灭,那奔腾的江河流进了沙漠,很快地便干涸了……

各自的追求和理想,注定了齐宣王和孟子都成不了神仙,他们经过了一场甜蜜的相会和不愉快的争辩之后,还是要离开烟腾雾漫的仙人桥,回到严酷的现实中来。

暑期过后,孟子得宠于宣王,已经在临淄传得沸沸扬扬,妇孺皆知了。然而孟子心里清楚,齐宣王不过是将自己当成一束鲜花,插于精制名贵的玉瓶内,来装点他的居室,美化他的环境;或者是当作一件稀世的古董,陈列于柜,使这宫室变得更加高雅,至于实行自己的仁政主张,则茫无际涯。

如今的诸侯,无不急功近利,他们是一批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傻子、蠢货,比喻有一片濯濯童山,倘若用心经营,封山造林,十年、百年之后,不仅可有取之不尽的名贵木材,还能够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气候,而他们却硬是要毁林开荒,造地种粮,因为他们是些鼠目寸光之辈。倘说他们全都是些近视眼,那也是不准确的,因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这样的土质不适合种五谷,这样瘠薄的土地打不了多少粮食,但他们却不肯封山造林,因为他们急需粮食用,“十年树木”,时间太久,他们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