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173

第173章 天地不公 万民垂泪(5)

这天早餐,万章喂了孟子一点饭食,夫子许久没有吃这么多饭了。

早饭后,孟子一方面命万章将给他做的送老衣服穿到身上,看合身可体不?一方面令公孙丑将所有的亲属和弟子都找来,他要告诉大家,从此不必为他的病担忧,他已经好了,今晚就能下地参加冬至庆典,拜祭祖宗。

孟子穿戴已毕,亲人和弟子们也到齐了。他和蔼地微笑着,以亲切的目光扫视着室内的每一个人,仿佛在看许多陌生的面孔。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望着大家呆呆傻笑,半天过后,他命陈臻将他的七弦琴取来,他要弹奏一曲,庆贺冬至佳节。

七弦琴取来了,置于他的面前。他调准了音,先习惯地“铮铮”地弹了两声,说了一句“许久不弹,荒疏得很”,接着便全神贯注地弹奏起来,于是室内回荡着悠扬的琴声。这琴声似高山清泉,顺流而下,活泼酣畅,跳荡飞扬;这琴声若画笔,给满室的人描绘了一幅和风细雨、鸟语花香、鸡鸣犬吠、男耕女织、尊老爱幼、怡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太平盛世图景。啊,这不就是夫子那仁政的理想吗?这是他自己心迹的表述,是对弟子们的谆谆叮嘱,是对未来寄托的殷切希望!他不仅在弹,而且弹到激动处还摆头晃脑地唱,歌曰:

南风之董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

突然,琴弦“嘣”地一声断了一根,琴声、歌声同时戛然而止,接着便是“砰”地一声震响,七弦琴滑落于地,摔成了两半。再看孟子,他平身依榻,仰脸朝上,两手垂落,双眼紧闭,泰然自若地溘然长逝了!……

公元前305年十一月十五日,殒落了一颗巨星,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大师孟轲与世长辞了,享年八十五岁。

亲属和弟子们一起扑向孟子,放声恸哭!……

噩耗随着呼啸的朔风和漫天飞雪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老幼共泣,妇孺眼红,声摧五岳,泪洒九江,寰宇尽哀。

孟子丧礼隆重的程度不亚于孔子,但性质有所不同。孔子丧礼期间,吊唁者、送殡者以社会上层为多,如鲁哀公,各国卿相大臣,王孙贵族等。孟子的葬礼固然也有达官贵人,如齐宣王、魏襄王、鲁平公、宋偃王等均派使臣前来吊孝,但更多的却是社会贤达、士人和平民百姓,而且所来之平民百姓无不身着孝服,如丧考妣,人人泪如瀑流,个个嗓子沙哑。

殡葬这天,雪更大,风更狂,天地浑然皆白,不用说,这是天地山川都在为孟子穿孝送葬。从因利渠畔到四基山西麓孟子的墓地,在漫漫二十五里的雪地上,跪满了来自中原各国的平民百姓,他们有的披麻戴孝,有的箪食壶浆,有的秉烛燔柴,有的抬着牺牲牛羊,有的一步一跪首,有的膝行而前……俱都哭天号地,悲恸欲绝,悲声阵阵,直上重霄,盖过了九天风雪……

突然刮起了一阵旋风,风扬积雪击面,弄得人们头难抬,眼难睁。风愈刮愈大,愈旋愈广,旋风中的人们被刮得踉踉跄跄,趔趔趄趄,东摇西晃,站立不稳。旋风卷起了一根庞大的雪柱,盘旋上升,顶天立地,蒙眬昏暗,灵柩无法前进……

大家知道,这是万民垂泪,感天地,泣鬼神,天地鬼神同悲的结果——苍天悲,雪纷飞,飞雪搅天云低垂;大地悲,穿孝衣,高山披雪白巍巍;大海悲,浪涛醉,前浪奔后浪追;苍生悲,处处泪,肝肠寸断魂魄飞……

说也奇怪,旋风过后,飞雪骤停,云破天裂,一缕灿烂的阳光从密云的罅隙中透过来,射向大地,照着孟子的灵柩,照着仪仗执事,照着数以千计送葬的人们,踏着晶莹耀眼的白雪趋向四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