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150

第150章 昼邑三日 石丘之辩(1)

【第三十一章】昼邑三日 石丘之辩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

却说齐国遭了饥荒,百姓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希望孟子能再次为民请命,劝齐宣王打开棠地的仓廪赈济灾民。陈臻将百姓的意愿告诉了孟子,孟子说,再这样做便成了冯妇了。

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和老虎搏斗,后来变成了善人,不再打虎了。有一天他在野外漫游,忽见有许多人正在追逐一只斑斓猛虎。猛虎背靠着山角,这许多打虎者,无一个敢上前迫近它,双方对峙着。正当这时,冯妇驱车赶来,猎手们似见了救星,忙派人上前迎接,请他帮忙。冯妇凭轼眺望,看情势危急,见义勇为地跳下车来,一边捋袖子,一边冲向猛虎,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打死了猛虎,狩猎者无不欢呼雀跃,拥上前去,抬起冯妇,抛于空中,以表示对他的感激与敬仰,而那些士人们却在讥笑冯妇多事,既然自己不再打虎,何必又要赤膊上阵呢?

孟子以此来答复陈臻的提问,表示自己不愿做冯妇那样的蠢事,不再关心齐民的疾苦,因为他已经辞职欲归了。

其实冯妇是正确的,那般士人则是些教条主义者。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猛虎伤人,他们竟主张见死不救,连起码的人道主义也没有,还奢谈什么“仁义”呢?孟子整日标榜自己如何尊民、重民、爱民,而这时却对齐民的饥馑漠不关心,这态度显然是错误的。不管齐宣王怎样,齐国的百姓却总是无辜的,他应该再次为拯救饥民而奔走呼号。

孟子确定了离齐的日期,齐宣王欲为孟子师徒饯别,孟子婉言谢绝了,宣王心中翻腾着难言之苦。

深秋一日,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个不停,孟子师徒的车马行人出了稷下学宫。许多人苦苦哀求待雨过天晴之后启程,孟子不肯,这是他的老习惯,一旦确定了的事,必定要办,莫不说是连绵秋雨,哪怕是天塌地陷也难阻挡。大街之上,送行的人绵延数里长,有齐廷的文武大臣,有各级官吏,自然以布衣百姓为多,他们是临淄的市民,四乡的农夫,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一八旬老翁,领着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少年手托一只精制的铜盘,盘内盛着美酒佳肴。老翁提壶在手,斟了满满一碗老黄酒,双手端着递与孟子,然后自己也斟满一碗,与孟子相碰,以此来为孟子壮行。这位老翁是即墨人,听说孟子欲归,不顾路途遥远,带领孙子专程从即墨赶来为孟子送行。有一鬓发霜染的老妪,拐着一只脱了边的破篮子,篮子里满是红枣,她眼含热泪,大把大把地抓着红枣向孟门弟子怀里塞。前来赠物的人很多,有送鸡蛋的,有送芋头的,有送大葱的,有送莲藕的,有送苹果大梨的。孟子紧抱双拳,频频拱手致谢,感激百姓的深情厚意,但百姓所送之物一律却之不受。送行的人们不时地拥上前去,有的为之牵马,有的为之御车,有的为之挑担。见孟子师徒渐渐远离,送行的人群中有的呜咽,有的悲泣,有的眼红,有的垂泪,大家站在雨地里一动不动,任秋雨浇灌,浑身淋漓着冰冷的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