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146

第146章 避召不见 辞卿欲归(2)

孟子决意要离齐而去,他给齐宣王写了一份奏章,表明自己的决心,申明离去的理由和根据。奏章全文大意如下:

臣孟轲,鲁之“三桓”之后也。运交华盖,三岁丧父。幼承母教,颇晓仁义。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然自信得孔子嫡传,获儒家真谛。臣一生之所为,无非二事,一为办教育,育天下英才;二为弘扬儒家思想,行圣人之道,以解民倒悬,救民出水火,即臣之所谓“仁政”也。为此,臣流落、转徒、奔波一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亦为行道救民也。民者,国之基,天下之本也,无民则四大皆空,万物皆无存在之价值与必要。天生万物,旨在为民,或为民谋福利,或为民所役使,或为民所利用,帝王将相,亦系民之公仆也。臣二次来齐七载有余,幸蒙陛下不弃,封爵赐禄,使臣不仅得以生存,且能研究学问,广育英才。臣自问,无负于陛下,陛下每有所问,臣则必知无不言,言性善,言仁政,言尧舜之道,且俱都言无不尽。臣屡犯陛下尊严,惹陛下不快,皆因道之不同所致,系情理中事也。臣之耿耿忠心,惟天可表,惟地可鉴。臣对陛下不仅赤胆忠心,而且寄于厚望。实指望行仁政自齐始,推而广之,陛下便可以王天下,为尧舜文武之圣君。然而伐燕一战,杀人盈城遍野,血流漂橹,陛下只图扩张领土,称霸诸侯,心中全无民众百姓,残忍至此,与“仁政”风马牛不相及也,予尚有何望。臣老矣,不能再为陛下效力。落叶归根,不久臣将辞陛下而去齐,回归故里,老于户牖之下,以寿终正寝。呜呼,予无言矣!

万望陛下多自珍重,臣去也!……

孟子写好奏章,斟酌修改再三,然后沐浴更衣,斋戒三日。第四日卯时,孟子梳洗已毕,正欲上朝将奏章面呈齐宣王。正当这时,齐宣王派内侍来访,说道:“大王本欲来看望孟老夫子,但因染疾,怕风吹,便不能来了。倘夫子肯去朝拜,大王将临朝接见。不晓得夫子能否使吾王如愿以偿。”

孟子回答说:“不幸得很,吾亦患寒疾,不能造朝谒见大王。”

内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孟子送走客人,坐于几旁,弹琴唱歌,泰然自若。

齐宣王患病,不能来拜访孟子,也许是真;孟子患寒疾,不能造朝见宣王,却是托辞,避召不见而已。

齐师伐燕归来之后,孟子很少上朝见宣王。孟子患病期间,齐宣王曾来探望过几次,并派太医来稷下为孟子诊治,但孟子病愈之后,却并不上朝致谢,显然是在有意疏远宣王,宣王对此甚为不满,且颇有一种失落感和被遗弃的孤独感。他本欲往访孟子,但怕遭孟子冷遇而难堪,故而派内侍来访,实际上是来召见孟子。

第二天,孟子欲往吊齐大夫东郭牙。公孙丑说道:“昨日夫子托病谢绝齐王召见,今日出吊,恐不妥当。”

孟子说:“昨日有疾,今日病愈,为何不可出而吊丧呢?”

孟子离开稷下学宫不久,齐宣王打发内侍来探病,而且带来了太医。孟子年岁已高,近来经常患病,齐宣王信以为真,急忙派太医来诊治,以表示对孟子的关心。抑或他在怀疑孟子是否真的患有寒疾,派太医来探个究竟,以试探眼下孟子对他的态度。

这很使看家的孟仲子难堪,他急忙让座,献茶,与之寒暄,应酬道:“昨日夫子有病,不能奉命上朝。今日病情稍有好转,已经上朝谢罪去了,只是不知能否到达。”

内侍与太医离去之后,孟仲子四处招集同学,派他们分别在孟子归家的路上拦截,告诉夫子切莫归家,定要赶快上朝面君。

孟子终未上朝,这天晚上在景丑家里借宿一宵。

日薄西山,鸟雀归林的时候,忽报孟夫子来访,景丑不禁吃了一惊,赶快有请,让于客室,分宾主坐定。当景丑得知孟子欲在寒舍过夜的时候,心中更加纳闷不解。不解归不解,但却吩咐下去,杀猪宰羊,具馔招待孟子。自从决定离齐之后,孟子仿佛卸去了一付重载,了却了一份心思,不再有任何负担,整日无拘无束,变得自由随便。这顿晚餐,他放开量饮酒,尽情地大吃大嚼。三杯酒下肚之后,宾主都有些脑热话多,景丑不顾一向拘礼,竟问孟子何以要借宿不归。当他得知原因之后批评道:“在家有父子,在国有君臣,此乃人之大伦。父子以慈爱为主,君臣以恭敬为主。我只见大王敬重夫子,却未见夫子恭敬大王。”

孟子颇为不悦地反驳道:“景子何出此言!齐国无人向宣王进仁义之言,难道他们以为仁义不美吗?非也。他们以为宣王不配与之言仁义,此乃最大之不恭!我则非尧舜之道不陈于王前,故齐国莫如我敬王者,焉能责予对王不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