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136

第136章 燕王让国 齐王兴师(1)

【第二十八章】燕王让国 齐王兴师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公元前316年,孟子74岁,燕国发生了激烈的政变——燕王哙(kuài)把王位禅让给宰相子之。这件事情后来导致了齐国和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也间接促使孟子离开了齐国。

话说从头。燕易王时,纵横家苏秦与易王母后私通,后来因惧怕招惹杀身之祸,借机到了齐国。

易王在位十二年,死后其子燕哙即位。这时候,齐人将苏秦杀了。苏秦有两个弟弟苏代、苏厉,也是著名的政客,在苏秦死后颇得齐宣王的赏识与重用。

燕王哙即位三年后,曾经与楚、韩、赵、魏等国联军攻秦,结果一败涂地。燕王哙遭受到这次致命性的挫折,声名狼藉,威望扫地,反而增强了宰相子之的权势。

子之身长八尺,腰粗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禽,走及奔马,自从燕易王时,就已执掌国柄。到燕王哙即位,荒于酒色,贪于逸乐,常常不肯临朝听政,子之于是便萌生了篡燕的野心。这次联军抗秦大败,燕王哙政权旁落,对子之的篡权活动起了催化促进的作用。子之诡计多端,重金收买苏氏兄弟二人,每当他们游说诸侯,便借机宣扬子之的贤名。燕王哙命苏代出使齐国,问候质子的消息,完成任务归燕复命,燕王哙问道:“闻听齐有孟尝,乃天下之大贤,齐宣王有此贤臣,岂不就可称霸天下了吗?”

苏代冷冷一笑说:“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有何复杂?”燕王哙惊异不解地问。

苏代解释说:“孟尝君虽贤,但齐宣王任之不专,安能称霸天下?”

燕王哙听出了苏代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急忙辩解道:“寡人难得孟尝君为臣,如何能够专任呢?”

苏代顺势说道:“相国子之,明习政事,乃燕之孟尝君也!”

从此以后,燕王哙便使子之专决国事。

忽一日,燕王哙召大夫鹿毛寿问道:“古之圣君甚多,何以独称尧舜呢?”

鹿毛寿系子之死党,见问急忙答道:“尧舜所以称圣者,因尧能让天下于舜,舜能让天下于禹也。”

燕王哙问道:“那么,禹为何不肯禅让,而独传天下于子呢?”

鹿毛寿答道:“禹亦曾让天下于益,单使其代理政事,而未废其太子。故禹崩之后,太子启竟夺益之天下。当今之论者,认为禹之德不及尧舜,根据正在这里。”

燕王哙说:“寡人欲将燕国让于子之,不知此事可行否?”

鹿毛寿说:“陛下果能行之,当与尧舜无异,永载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