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132

第132章 出吊于滕 归慰于齐(1)

【第二十七章】出吊于滕 归慰于齐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言,孟子独不与言,是简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孟子?离娄下》

一场激战之后,两个蒙面人被俘,他们是苟矢弗如派来的王府家丁。两个从小树林里窜出来的黑大汉不是别人,正是孟门弟子公孙丑和陈代,两个蒙面歹徒手中的短剑,正是被埋伏于小树林中的公孙丑射中右手腕而相继坠地的。

孟子脑门子上挨的那一重拳是苟矢弗如打的,他将孟子打昏在地之后,抢劫书简逃跑了。公孙丑早有部署,他哪里逃得脱,刚刚窜进小树林,就被孟门弟子围住,可是他毕竟年轻,手脚麻利,而这些包围他的孟门弟子多已年长,且都是文弱书生,夜间潜于小树林心中忐忑不安,跑了三五步便气喘吁吁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战斗力,加上夜色很浓,有的被树绊倒,趴伏在地上呻吟,故而人数虽多,但几经周旋之后,竟让苟矢弗如逃跑了。

公孙丑逮住了蒙面人,交陈代解押,安排同学将夫子抬回住处,请医生治疗,他折身返回小树林,去捉苟矢弗如。同学们指点苟矢弗如逃去的方向,公孙丑流星般地向前追赶。苟矢弗如一个小白脸,加以与碧玉朝欢暮乐,全身皆空,骨头节都是软的,哪里跑得过公孙丑。不大一会,公孙丑便听到了前边的脚步声,高喊:“苟矢弗如,站住,不然公孙丑要放箭了!”

苟矢弗如听到了喊声,置之不理,拼命地向前跑,浑身湿淋淋的,像牛一样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前边的脚步声更大,彼此间的距离更近了。公孙丑再次高呼,命令苟矢弗如停下。

苟矢弗如仍置之不理,继续拼命地逃跑。

公孙丑忍无可忍,张弓搭箭,单凭前边的脚步声,嗖嗖连发两箭,只听“啊——”地一声惨叫,接着便是“扑通”倒地的声音。

公孙丑赶上前去,过了一会,同学们也追上来了,点亮了火把,只见苟矢弗如中了致命的一箭,在地上翻滚,号叫,怀中还紧紧搂抱着那捆书简。

同学们七手八脚地将苟矢弗如拖回了稷下。

就在这小树林激战的同时,有蒙面人潜入孟子居室,窃取苟矢弗如那装书简的箱子,被埋伏在这里的孟门弟子一举捉获。

经审讯,苟矢弗如供认孟子并未患什么尿糖症,他的食欲不振,昏昏欲睡,是苟矢弗如在其饮食中加了少许麻醉药所致。那位高个医生不过是个江湖骗子,并无什么医术,他是为苟矢弗如所收买而玩弄了一套骗人的把戏,编造了一套骗人的谎话,自然苟矢弗如也根本未品尝过孟子的小便。苟矢弗如导演这出丑剧的目的在于骗取孟子的信任,以便有机会、有条件窃取孟子记录的这些宝贵的资料,整理成书,署上自己的名字,传于后世,流芳千古。苟矢弗如筹划得很周到,利用今日到匡府取书简的机会,今夜双管齐下,一方面派武士于小树林劫掠书简,必要时可将孟子杀死;另一方面派家丁去偷盗抢劫孟子居处盛书简的木箱。哪知强中自有强中手,猎人比狐狸更精明,自从苟矢弗如再次回到孟子身边,公孙丑就一直在明里暗里地监视着他的行动,保卫着夫子的安全,渐渐控制了苟矢弗如行为的规律与目的。今天苟矢弗如偕夫子赴匡府之后,公孙丑便与万章分析可能发生的一切,周密地部署了今夜的行动。

在公孙丑利刃的威逼下,苟矢弗如不得不承认,那疯癫少女和被毒打后赶出王府的母子三人,正是他指使王府家丁和武士活活害死的,前者的尸骨被抛进了城外的湖中,后者则被送进深山峡谷喂野兽。

好一个道貌岸然的小白脸,空有一副好仪表,却生着蛇蝎心肠,蹂躏小姨,逼死生身老母,杀妻灭子,双手淋漓着亲人的鲜血……

三天之后,孟子的神志逐渐清醒,问及苟矢弗如,问及小树林里的事情。弟子们将苟矢弗如的口供说给他听,他不相信,将苟矢弗如叫到病榻,亲自一字一句地询问。苟矢弗如所言,与口供不差分毫,不待听完,孟子腿一伸,手一耷拉,头一歪,又昏了过去。医生与弟子们又是一阵忙乱。

王被万章与公孙丑等孟门弟子请到了稷下学宫,让于上座,问安献茶之后,万章原原本本地向王讲述了这桩孟门中不光彩的内幕。王自然不信,岂止是不信,简直是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骂孟门弟子是一群混蛋,欺人太甚!骂“大米干饭养出贼来了”。这话的意思大约是说,齐国养活你们师徒多年,到头来却加害朝廷重臣;今天加害朝廷重臣,明天还不就要连宣王一起反掉?……他要找孟子辩理,怒发冲冠地闯进了孟子的居室。孟子长卧于病榻之上,昏迷不醒人事,医生与几个弟子守候于近旁。孟子的右脑门与脸腮肿胀得葫芦一般,其色青紫,有若方瓜……见此状况,王相信了万章所言,句句是实话,绝无半点虚假或诬陷。他蔫了,他偃旗息鼓地不知怎样退出了那间死沉沉的居室,来到客间,坐于几侧,双手抱头,长吁短叹。他怕孟子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害死天下大贤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他怕惹怒了孟子师徒,将盖邑所见全都抖搂给田婴和宣王,那样一来,他的一切可全都完了!……他对孟子怀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恨孟子居盖不辞而归,欺骗了他;另一方面他又感激孟子未将盖邑实情报告给田婴和宣王,保住了他的一切,孟子不愧是一代圣贤。苟矢弗如之所为,倘果如万章所言,也真乃死有余辜!

孟门弟子陪王默默地坐着,半晌谁也不发一言,不吭一声。万章不敢将苟矢弗如的口供拿给王看,倘他将口供毁掉,则失去了真凭实据,岂不带来许多麻烦!

王突然从座位上弹起,歇斯底里地命带苟矢弗如。这是在万章预料之中的,不见苟矢弗如,戏则无法收场。

苟矢弗如被带了进来,他瘫坐于地,不能站立,但头脑尚清醒,口齿也还伶俐,见了王,似受了委屈的孩子见了母亲一般,以屁股为足,迅速挪擦向王,抱住了王的双腿,破涕大哭,求王为其讲情,饶他不死。他并不赖账,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王,都是为了碧玉小姐。并非他的良心善性尚未丧尽,而是人证物证俱在,他想赖也赖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