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109

第109章 客人来访 主人接见(2)

孟子的这番话,既是在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也是对宋勾践的批评和嘲讽,更是在表露自己的心迹。

虽说宋勾践对儒家思想一时难以接受,但碍于外交情面,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以礼相待。本来嘛,长期形成的思想观点,哪能通过一席话就轻易改变了呢?正如孟子不肯舍弃仁政思想,屈服于齐宣王的霸权主义一样。

一天,一位叫貉稽的仕者来访问孟子。貉稽是鲁国中都一位司职吏,司吏人口。春秋、战国肘期,诸侯纷争,战争频仍,人口大量死亡,人口多寡,常常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司职吏表面上是调查人口,但实质上更重要的任务却是繁殖人口,因而多委派贤者和颇具才干的人担当此任。

貉稽四十多岁年纪,相貌堂堂,早年丧妻。亡妻撇下一男两女,为了子女不受继母虐待之苦,他发誓不娶。他的邻居张嫂,长得一表人才,三十多岁了,风韵仍不减当年,也是红颜多薄命,两年前丈夫死于疆场,撇下孤儿寡母四五口人,生活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貉稽在外为官,每月有固定而可靠的收入,见张嫂一家实在可怜,出于同情和怜悯,也出于邻里的情谊——在妻子卧床不起的那些岁月里,张嫂曾帮过他的大忙,便不断地对张嫂一家有所周济。貉稽在县衙为官,常常一连数月不回家,家中的三个孩子尚小,顶大的女儿也不过十八九岁,不懂过日之道,并常闹得人仰马翻,张嫂为报貉稽经济上的接济,同时也出于母性的慈爱,便主动挑起了帮助貉稽照料家务的担子,她认为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这本来是和睦团结、友好相助的邻里,很值得众乡亲学习和效法。然而,就因为貉稽不肯续弦,张嫂寡居,便生出许多口舌和是非来。好事不胫而走,坏事也会不翼而飞,很快便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了。千遍谣言成真理,众口铄金,闻风是雨的中都宰,不问青红皂白,不仅撤了貉稽的司职吏,而且开除了他的公职。貉稽有口难辩,有冤难申,怀着满腹的委屈跑来找孟子评理。貉稽苦诉之后说道:“我被人说得很坏,一无是处……”

孟子微微一笑说:“这有何妨。读书人最厌恶这种七嘴八舌的议论。《诗》云:‘烦恼沉沉压在心,小人当我眼中钉。’孔子即是如此。”又云:“不灭他人之怨恨,亦不失自己的名声。这说的是文王。圣人尚不免遭小人之口舌,更何况我等平庸之辈呢?大家均应以文王为光辉榜样,我行我素,让世人怨恨去吧,我们只管走自己的路!……”

孟子这样规劝教育貉稽,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

战国当时有一位德隆望尊的公明仪,据说他是曾子的弟子,这样算来,便应该是孟子的师祖了,年龄总该在百岁以上。孟子也确实尊其为师,谈话时曾多次引证他的言论,似乎他的话便是真理,便是证据。这公明仪虽受儒家嫡传,却颇有道家的风范,他鹤发童颜,须髯垂胸,飘飘有致,被誉为道骨仙风。他一生不做官,不入世,云游天下,好论是非,评人短长。公元前318年初冬,公明仪云游来到了齐国。这时的孟子虽说已经七十二岁,但跟公明仪相比,还是后生晚辈,因此主动到公明仪下榻的馆舍稽首拜见。二人虽说彼此早有耳闻,但这还是第一次见面,首次相聚。大约因相互尊重和对世事的见解相似,二人一见如故,彼此都打开了话匣子,拉谈起来没完没了。交谈中曾扯到了上古时援弓射九日的司衡羿。羿乃天下有口皆碑的神射手,因他射九日的功劳,避免了一场空前洗劫和灾难,挽救了人类,挽救了地球的毁灭,因而人类尊之为“羿父”。逢蒙跟羿学射箭,完全获得了羿的技巧之后便想,天下只有羿比自己强,便以暗箭伤人,将羿杀死了。逢蒙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乃一罪不容诛之无义之徒,为万世所唾骂。至于羿,历来被公认为是位完美无缺的英雄,但今天谈到逢蒙杀羿这件事,孟子却认为“这里亦有羿之罪过”。这是不同于凡俗的见解。

公明仪不尽同意孟子的意见,说道:“好像并无罪过吧。”

孟子“当仁不让于师”,反驳道:“罪过不大罢了,怎能说毫无罪过呢?”

孟子并未指出羿为什么有罪,罪在哪里,而是给公明仪讲了一段历史故事:

郑国曾经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这也是个天下少有匹敌的神射手,徒子徒孙遍及诸侯各国,不幸的是战斗中旧病复发,右膀酸麻疼痛,拿不了弓,抬不了臂,与卫刚一交锋,便只好节节败退。一天,两军再次相遇,郑军不战而逃,卫帅命庾(yǔ)公之斯率部追歼。子濯孺子说:“今日吾病愈甚,臂膀疼痛若卸,吾命休矣!……”问驾车的人道:“追我者何人?”御者答道:“庾公之斯。”子濯孺子喘了口粗气,仿佛随着一声叹息,心中正有一块石头落地,随后说道:“吾命存矣。”御者说:“庾公之斯乃卫之善射者,将军反说性命可保,是何道理?”子濯孺子告诉御者,庾公之斯跟尹公之他学射,而尹公之他是自己门下的得意高徒。尹公之他是个很正派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弟子,一定也很正派。片刻之后,庾公之斯追了上来,忙下车向子濯孺子深施一礼,问道:“老师为何不拿弓?”子濯孺子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会说假话,更不会送人情,比方说“我不忍心杀害你”,而是照实回答道:“今日吾病发作,拿不了弓。”庾公之斯便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弟子不忍心以夫子授予的技巧,趁夫子之危,反过头来伤害夫子。然而今日之事,乃国之公事,弟子不敢因私而废公。”他说着从矢(fú)中抽出四支箭,向车轮上敲了几下,把箭头敲掉,向子濯孺子连发四箭,然后再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