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101

第101章 孟子谈勇 田婴谏君(5)

于皇武王!(啊,英明伟大的武王!)

无竟维烈。(坚强奋发,是为荣光。)

允文文王!(有文德,显考文王!)

克开厥后。(能够廓开后世大业。)

嗣武受之,(武王继承文王遗烈,)

胜殷遏刘。(战胜殷商,消灭纣王。)

耆定尔功。(奠定其功,天下共仰。)

由这乐曲,听者还可以想象到出征的将士仪容是那样恭敬虔诚,阵容是那样威武雄壮,歌声是那样豪迈嘹亮。

琴声陡转,变得激越,高亢,奔放,热烈,勇猛,雄壮;似雷霆行空,若大地震动,像山峦崩塌,如海潮奔涌;万马在奔腾,猛虎在狂啸,蛟龙在鸣吟。这是两军相接,在拼杀,在肉搏,在溃逃,在追击,中刃者的惨叫,坠车者的哀号,重伤者的呻吟。

激战获胜,凯旋而还,琴声变得欢快、明朗、轻柔、舒展、飘逸、动情、醉人;似云霞满天,若鸟语花香,像清泉流淌,如轻歌曼舞,祥云在缭绕,瑞气在笼罩,福光在照耀。这是灭了殷纣,平定了南方,周、召二公辅佐武王坐天下,一派太平盛世。

田婴不仅有眼会吹,凡弦会弹,能出色地演奏各种乐器,还会谱调写曲。《大武》本来只有“六成”(相当于六场或六章),但为了警戒宣王,他又加上了“一成”,内容是武王灭纣之后,毁其宗、庙,掘其祖坟,淫其妻室,杀其民众。旨在告诫宣王,倘不富国强兵,对外侵伐,一旦为强国所灭,便是这般悲惨的结局。但是,田婴歪曲了周武王的形象。武王乃仁义之君,兴仁义之师,吊民伐罪,怎么会有这等残忍之举呢?他这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今日田婴之所以专弹《大武》之曲,目的在于劝齐宣王以周武王为光辉榜样,大动干戈,统一天下。田婴的良苦用心,齐宣王自然是心领神会,然而这统一之后的天下究竟归谁所有,齐宣王却未必能够料到。

田婴趁着宣王兴致正浓,邀他次日到苑囿去观兽斗,宣王欣然答应。

斗兽,斗禽,斗虫,都是同类相斗,以决雌雄,如斗牛,斗鸡,斗蟋蟀之类,多带有赌博性质。田婴所设计、导演的兽斗却独出心裁,别开生面。

田婴的兴趣很广泛,除了贪酒好色,喜欢音乐之外,还好花,好鸟,好狗。他让下人寻遍天下,买来一只举世无双的黄色母狗,使之与御花园中训练有素的灰狼交配,生了一只狼狗,黄肚、灰脊、白蹄、黄色的脑门正中有一朵白花。这狗嘴粗而长,常年张着血盆大口,舌长尺许,终日耷拉在外。尾垂拖地,犹似扫帚。它继承了狗性对主子的忠诚,狼性的残忍。田婴对这只狗视若天下珍奇,爱若掌上明珠,唤作“赛虎”。

这齐国的苑囿,包括苑和囿两部分。有围墙的部分谓之“苑”,内有奇花异卉,珍禽奇兽,供国君及臣僚们观赏。无围墙的部分谓之“囿”,实质上是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丛林沟壑,河流沼泽无所不具,狼虫虎豹,鹰雕鹤鹭无所不有,是国君及臣僚们狩猎的场所。齐宣王之囿,方圆四十里,可谓大矣。

第二天,当日上三竿的时候,装饰豪华的一队车乘出了宫殿,浩浩荡荡地向苑囿进发,相府家丁牵着那只赛虎。临近苑门,田婴下令纵去赛虎,车乘驶进苑内。过了约有一盏茶的工夫,赛虎口衔一只草黄色的野兔兴冲冲地奔来,得意洋洋地向主子献俘报功。宣王与众臣见了,虽对赛虎赞不绝口,但却不解田婴之意。观兽斗,兔子自然斗不过猎狗。

按照田婴的指引,观斗者一行数十人来到了豺狼居住的地方。一行十数个铁笼,内装各种不同品种的豺和狼。其中的一只笼内盛有两只硕大的灰狼,母狼卧于笼内一角,伸舌鼓肚喘息,公狼则安闲地在笼内走来走去,在溜达散步。田婴让人将赛虎关进装灰狼的笼子内,一场狼与犬的搏斗开始了。一个在吠,两个在嚎,一个在逃,两个在追。笼子里面的面积有限,赛虎能逃到哪里去?转了不到两圈,就腹背受敌,逮兔子时的敏捷和威风消逝得无影无踪,蹲于笼子一角,蜷缩成一团,浑身战抖,不敢应战,连吠也不敢吠一声,单等着厄运的到来。相峙片刻,那公狼腾空窜跃过去,衔住了它的脖颈咽喉,鲜血淋漓。母狼则趁机袭击它的胯下,掏它的腹部,于是赛虎的五脏六腑全都被翻了出来。驯狼者奉命将狼驱逼于笼子的一隅,将血肉模糊的赛虎拖出铁笼,置于草黄色死兔身旁。

公狼哪里知道,这只赛虎便是它与黄狗交尾所生的儿子。知道又怎么样?狼是不懂人性的,野兽是六亲不认的。

赛虎被狼咬死的惨状,田婴目不忍睹,心痛如搅,然而政治斗争需要投资,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

花鹿被关进了盛灰狼的笼子里……

灰公狼被关进了盛野猪的笼子里……

野猪被关进了盛黑熊的笼子里……

黑熊被关进了盛金钱豹的笼子里……

金钱豹被关进盛斑斓猛虎的笼子里……

斑斓猛虎被关进盛雄狮的笼子里……

雄狮在笼内踱步徘徊,悠闲自得,铁笼外依次摆放着虎、豹、熊、野猪、灰狼、花鹿、赛虎、野兔,一堆堆尸骨,一滩滩血肉……

其实,前不久孟子率弟子前往凭吊管仲,于深山峡谷所见的弱肉强食的狩猎场面,亦为田婴所导演,田婴与宣公隐于密林深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