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四国演义
183100000070

第70章 巨型机器(14)

洛克菲勒的机器

铁路行业,特别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经常被誉为实行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先驱;但是标准石油在各个方面也都可以与之媲美。就规模和复杂程度而言,它可以与任何铁路相比,它的运营也遍布全球;而且,它可能是唯一一个控制了整个价值链的大企业:从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一直到把产品分销给批发商,在许多地区甚至分销到零售商。

消费产品中很少有像照明用煤油那样推广得如此迅速的。从德雷克上尉在蒂图斯维尔打井出油后还不到十年,煤油就成为全世界的照明材料了。哈姆林?加兰讲述了他在偏远的大草原[23]的农场上度过的穷困的童年生活。1869年的一个晚上,他从田里赶回家,惊奇地发现饭厅的桌子上放了一盏煤油灯。于是,日常生活很快就被重新安排了,因为有了煤油灯,一天的时间就变长了。同一年,斯托姐妹、哈里特?比彻和凯瑟琳在她们的《美国妇女之家》中告诉读者,煤油可以提供“我们想要的很好的光”,建议生产一种“学生用灯”来让学生们在深夜里学习。煤油灯——对普通人来说很便宜,对富人们来说也是个不错的装饰品——于是变得无处不在了,而煤油也可以从药房到杂货店的各种地方买得到。标准石油的五加仑装亮蓝色煤油桶也在全世界出了名,而它在欧洲、俄罗斯和中国也都达到了与美国国内相近的市场份额。

在1873年的金融崩溃之前,洛克菲勒就已经完成了他在克里夫兰的收购。不管怎样,金融市场对石油工业的影响是最小的,而对洛克菲勒持续进行的收购活动的影响甚至更小一些。由于标准石油公司的市场已经遍布全球,所以它相对独立于美国市场的暂时波动。就个人而言,洛克菲勒是非常富有的[24];几乎在刚刚消化完他的克里夫兰大收购之后,他就以他惯常的机敏的手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张了。在六年的时间里,洛克菲勒已经基本上收购了全国所有的炼油厂;而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他又控制了油品的分销,并且正在向原油生产领域进军。

洛克菲勒以非凡的速度顺利完成了全国性的收购。1874和1875年是收购的第一阶段,洛克菲勒悄悄地把每个炼油中心的主要的大炼油厂全都收入了囊中:查尔斯?普拉特在纽约的炼油厂;费城的沃登炼油厂(大西洋炼油公司);匹兹堡的洛克哈特、韦林和数据弗鲁炼油厂;产油区包括约翰?阿克伯德炼油厂在内的最大的几个炼油厂。这些收购交易都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冲突,就像是双方一致同意的一样。他最初的目标是行业内那些最有实力、技术最先进的炼油厂;它们的主管各自在这个国家的各个重要的地区都处于支配地位,并且不习惯听命于别人。但洛克菲勒只是安静地坚持说合并是唯一的出路,合并完之后留下的只有标准石油,而他将是他们的领导;而这些人看起来也都很买他的账。沃登的儿子回忆说,他父亲应邀去查阅了标准石油的账本,并对它的盈利能力感到震惊——这与几年前克里夫兰的奥利弗?佩恩的反应是一样的。每一个收购都是以标准石油的股份支付的,而且这些收购的估价几乎相当于克里夫兰收购价格的三倍。这一整套的程序证明,洛克菲勒,这个塔尔贝尔所说的“会计”有着催眠术似的个人力量。

整个收购也进行得非常隐蔽。第一轮收购的一个特殊情况是要保密。所有被收购的公司都保留原有的管理团队和名称,并且至少在名义上股份还是他们自己的。之后,这些被收购的公司又以它们自己的名字、股份或者现金展开了一个地区性的收购战略。各地的收购过程与克里夫兰的收购略有差别;最初的两笔交易完成之后,要求加入标准石油的动力变得不可抗拒了。到1878年时,几乎所有公司都已经加入了标准石油,只有少数一些拖延到了1879年。但直到此时,洛克菲勒的名字仍然没有广为人知,甚至是那些业内的专家们也不确切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直到1879年,洛克菲勒的一个名叫亨利?罗杰斯的助理——他是随着普拉特的炼油厂被收购而来到标准石油的——才证实,标准石油已经控制了“全国90%至95%的炼油厂。”

这种隐蔽收购是否让标准石油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毫无疑问,但是洛克菲勒却一直没有就此道歉。这在商业上当然是有意义的:即使当标准石油在克里夫兰进行收购的时候,一有消息传出说标准石油正在进行“大扫除”,一些毫无价值的公司也从丛林里跳了出来。一个证明“不公平”明显变成了“不道德”的例子发生在巴尔的摩。巴尔的摩暨俄亥俄铁路的约翰?加勒特承诺要组建自己的地方炼油厂,以对抗宾夕法尼亚铁路和标准石油。他与卡姆登的炼油商们——他们是当地最大的炼油商——结成了一个联盟,并且制定了精密的反对标准石油的计划;但他并不知道,卡姆登的那些炼油厂很早以前就已经是标准石油的资产了。当然,当时并没有关于信息披露的规定来规范公司收购行为,所以也没有违反什么法律;但是,如果加勒特根据习惯法状告卡姆登和标准石油欺诈,他当然可以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