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18182300000009

第9章 慢性胃炎利胆通调

慢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胀、胃脘痛、嘈杂等病范畴,其病因传统上分为内因和外因。《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说明饮食不节及六淫外感伤胃者引起的发病是其外因。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则创立和发展了外感引发胃肠病的辨治纲领。

内因致病也有寒热虚实之辨,临床以虚寒多见,虚热次之。前辈多以脾胃内伤立论。金李东垣以补气升阳为法,他在《内外伤辨》八论中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中气之源,治疗应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并提出补土法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大法。其所创制的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方药,细观组方之意,因以内伤劳倦为主,又因脾乃太阴湿土,且世人以胃阳衰者居多,故多用参芪以补中,二陈以燥湿,升柴举下陷之清阳,陈皮、木香理中焦之气滞,若用之得宜,诚效如桴鼓。

清叶天士对脾胃病的治疗提出了养阴滋胃之大法。他对脾胃病的论述,多收载于门人及其弟子编辑的《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他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叶氏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脾胃分治,辨证用药的总则。叶氏认为: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

叶氏根据数十年临床经验创立了脾胃病辨治用药四法,临床颇为实用,亦即治胃阴虚法:选用甘寒润降,清养胃阴类药物,用于治疗胃阴虚而津液枯竭之证,此证多由湿邪化燥,损伤胃阴所致;治胃阳虚法:选用温通胃阳类药物治疗,强调胃阳虚通而补之,反对守补致伤胃阴,用于治疗寒凉伤阳,胃腑虚寒之证;治脾阴虚法:选用濡润脾阴类药物,用于治疗因上焦肺津亏虚,心血耗伤,下焦肝肾精血亏损直接引起的脾阴虚证;治脾阳虚法:选用温运脾阳类药物,以升阳益胃汤加减,用于治疗脾阳不振中寒之证。在四法运用上,叶氏治法处处注意一个“通”字,故对甘温补脾之法分为通补守法之说,当首倡于叶氏,其最大的用药特点,在于处处注意使用通药通剂。

在继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孟氏中医世家总结临床一百余年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是通调胃气。胃属腑以通为用,主司水谷以和为期,通和则降,反之则滞、则胀、则逆,调胃气则中和,纳食增加助脾消化为顺,故通调应是胃腑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的集中体现。脾属脏宜升则健,脾气旺盛则泌别清浊功能正常,脾和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运化吸收水谷精微,传化糟粕等主要生理功能。

古人云:“脾之升用肝”,是说脾旺还必须借助于肝气的疏泄正常,谓之木达则土疏也。这一点临床论述最多,故有谓肝气犯胃为胃炎第一病因者。

古人又云:“胃之降主乎胆”,是说胃气的通降正常,除脾胃气阴充盛外,尚需胆气通顺,以助胃气下降,胆汁分泌,助水谷脂肪运化,因此,胆是胃气通降的关键。此在临床上虽论述较少,但应知要使土得木疏,脾气上升,必有肝胆表里,胆胃和降之佐。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胆汁分泌一是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使胃肠动力增强,从而加快食糜下降速度;二是胆汁中的胆盐能帮助脂肪乳化,使脂肪滴变得更细,与小肠绒毛接触更密切,同时胆汁能激活脂肪酶,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胆的生理功能充分说明了它对胃的通降功能的重要性,即利胆就是通降胃气。在实际治疗中,要达到利胆降胃和中之目的,必须以舒肝清热为先,因此,利胆治胃法实际包括了肝、胆和胃之脏腑调节。

临床上胆汁返流性胃炎表现为胆热旺盛,导致胆气犯胃,胃失和降。现代人紧张的工作节奏及心理压力,烦郁伤肝,肝病及胆,加之饮食失调,脂类食物增加,引起胆腑郁热、胆汁郁积、胆热犯胃,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故孟氏中医世家总结的利胆治胃疗法,使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患者胆通胃降、郁热清除,迅速恢复正常。

慢性胃炎舌象表现:质紫绛——全舌质紫绛,苔灰晦如死血状,为萎缩性胃炎重度期;质深绛——舌黯褐,神根俱无,镜面无苔,此为瘀血镜面舌,为萎缩性胃炎重度进展期,病理改变为不典型增生,不疑为胃癌前期病变;质浅淡——舌质白黄褐,基底紫色,舌体萎缩,舌尖有瘀点或瘀斑,为脾胃俱败,阳脱阴竭之证,多见于胃癌前期病变。

辨舌苔:有苔病在气分,说明病邪初犯胃腑;无苔病在血分,说明胃腑病邪盛正气已衰;舌质愈红愈无苔,表明病势发展愈险恶;少苔、花剥苔、无苔均表示胃气受损或胃阴大亏。苔少者病情较轻,花剥苔和无苔者病情较重;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情逐渐加重;舌苔由厚变薄表示病邪逐渐减轻。

舌下脉络:即舌下静脉。因脾胃被列为攻关课题,加大了研治的力度,临床上西医电子纤维胃镜的广泛采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1983年澳大利亚马歇尔成功分离发现了胃炎的致病菌HP(幽门螺旋杆菌),并且临床观察慢性胃炎500例,统计有HP感染者占75%。

孟氏中医世家近几年在治疗慢性胃炎运用利胆通调法中,又中西会通应用西药抗生素和中医以毒攻毒法杀灭HP,不断提高慢性胃炎的疗效。

1990年悉尼世界第九届国际胃炎会议召开后,孟氏中医世家又结合胃镜临床分类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使慢性胃炎治疗科学化、标准化,通过近十年综合临床治疗,撰写399例慢性胃炎临床总结论文,并在全国胃病专业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孟氏中医世家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逐步形成了中西会通的利胆通调配合抗毒的治疗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