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18126300000007

第7章 红房子

孩子喜欢去看一幢房子。

一幢好看的房子,红色的,别墅一样。当然,孩子并不知道别墅这个词,是大人这样说的。这幢别墅一样的房子确实好看,它的窗子明显比其它房子多,窗子上嵌满了红玻璃。出太阳的日子,那些红玻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孩子有时候会走进那片光芒里去,孩子于是被一片红光包裹着,成了一个红彤彤的人。

孩子为此经常去,就站在那片光芒里。

孩子后来有了一盒积木,一盒房子积木。孩子不出门的时候,就在家里搭积木。把积木搭成那幢别墅一样。然后孩子捧着积木出去,见了人就说:“这幢房子好看吗?”

“好看。”人家都说。

“我大了就盖一幢这样的别墅。”孩子说。

但孩子很快就不这样想了。这天,孩子又捧着积木出去,就到那幢别墅那儿去。近了,孩子听到“咣当”一声响,一块玻璃稀里哗啦被人砸碎了。孩子不知道谁砸的,左右张望着。但这时,一个人蹿了过来,这人一把抓住孩子,然后说今天总算抓到了你,看你还往哪儿学逃。说着,把孩子往那幢别墅里拖。拖进去后,对孩子拳打脚踢。孩子在挨打时拼命叫着不是我,我没扔你们的玻璃。但叫也没用,那个人还是不停地打着孩子。打了好一会,才出去了,把孩子一个人关在一间房子里。孩子这时满眼泪水,他四处看看,忽然发现房子里很暗。那些窗子上的红玻璃在外面能把太阳反射出一片光芒,但在房子里,那些玻璃却能遮住太阳光,使里面一片黑暗。孩子睁大眼四处看,什么也看不清,只看见人影僮僮。在黑暗里,屋子里的人鬼一样。

孩子出来后,再不觉得那幢房子好看了。不仅如此,孩子还恨起那幢房子来。孩子平白无故遭房子里的人冤枉,挨了打,孩子身上一直隐隐作痛。孩子怎么不会恨那幢房子呢。同时,孩子还觉得那幢房子不好看,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这样的房子有什么好。那盒积木,孩子再不搭了,丢在一边。随着这盒积木的丢弃,孩子那个“他大人也盖一幢这样的别墅”的想法随之中断了。后来,孩子还会去看那幢房子,但不是去欣赏它,而是仇视它。孩子每次去,都巴不得那幢房子倒掉。这时候有人“咣当”一声把玻璃砸碎了,孩子会兴高采烈。

孩子后来也会用石子扔那幢房子,每次扔着时,孩子都会说砸倒你。随着玻璃哗啦一声响。孩子就跑走了,然后满心欢喜。

有好长一段时间,孩子都想把那幢房子砸碎砸倒。孩子每次去,都会狠狠地把石子扔向那幢房子,孩子希望他一个石头扔过去,房子就倒了。孩子相信还有很多人像他一样,也希望房子倒掉。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拿石头去扔它呢。

后来的一天,孩子忽然发现那房子上的玻璃差不多全烂了。没有这些玻璃,一幢房子便显得很破很旧了,一副支离破碎,就要倒塌的样子。孩子这天在那儿看了很久,孩子觉得房子就要倒了,孩子站得远远的,等着房子倒掉。

但房子没倒。

孩子后来天天等,每天,孩子都觉得房子快要倒了,但孩子失望了,一天又一天过去,房子依然没倒。

一天孩子又去了。

孩子仍看见那房子在那儿,尽管它笈笈可危的样子,但它还是没倒。孩子不知道它为什么还不倒,孩子要过去看个究竟,孩子于是走了过去。看看走近了,一个人忽然拦住了孩子,这人说:“老爷爷,那幢房子快要倒了,你莫过去。”

孩子便看着那人,孩子说:“你喊我老爷爷?”

那人反问了一句:“你觉得你还不老吗?”

孩子忽然意识到自己老了,于是他跟自己说:“我都老了,那房子怎么还没倒呢?”

说着,孩子还是走了过去,当然,孩子不是孩子了,他是老人。

老人走近了,抬头到处看着,一块瓦,在老人抬头时从房子顶上掉了下来。老人看见瓦掉下来,但老人躲不及了,那块瓦掉在老人的头顶上。

老人被砸倒在地。

那房子,仍没倒,它只掉了一块瓦,就把老人砸倒了。

糖葫芦

孩子出门去外婆家,孩子还小,别的地方不认得,但外婆家认得。尽管外婆家很远,要过三个村庄,但孩子不怕。孩子去过好几回了,没迷路。

孩子的大人见孩子往外走,便喊住孩子,问孩子去哪儿。孩子说去外婆家。大人听了,没拦孩子,还笑一笑,跟孩子说早去早回。孩子也笑了笑,往村口去。在村口,孩子看见一个卖糖葫芦的。卖糖葫芦的见孩子走来,就说买一串糖葫芦吧。孩子仰仰头,看着糖葫芦,还看着卖糖葫芦的人。孩子看见卖糖葫芦的人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裳,上衣扣子开着,里面也穿一件灰不溜秋的毛衣。脚下一双鞋,沾满了泥巴。卖糖葫芦的见孩子看他,就拿一根糖葫芦下来,并跟孩子说买一串吧。孩子这回吞了吞口水,孩子说没钱。卖糖葫芦的说去问你大人要呀。孩子看了看糖葫芦,然后跑了回去。跑到门口,孩子就喊起来,孩子说妈妈跟我买糖葫芦。孩子的大人没看孩子,只看了看远处卖糖葫芦的人,没做声。孩子又说跟我买糖葫芦。大人这回做声了。大人说,糖葫芦吃不得。孩子说怎么吃不得。大人又看了看卖糖葫芦,大人说卖糖葫芦的人都是拐子,你吃了他的糖葫芦,他就会拐了你,让你不认得回家。

大人这样说,孩子再不问大人买糖葫芦了。孩子仍往村口走,怯怯地,快走近卖糖葫芦的人时,卖糖葫芦的又说买一串糖葫芦——孩子没等他说完,就跑了起来,往村口一条路跑去。这条路,通往外婆家。

孩子在那条路上跑了一阵,停下来,然后孩子回回头,看着远处那个卖糖葫芦的。看了一会,孩子往前走起来,走了一会,孩子就见不到那个卖糖葫芦的人。

不久,孩子看见了一个村庄,近些,孩子忽然发现那个卖糖葫芦的。孩子有些吃惊了,孩子刚刚看见那个卖糖葫芦的在村口,不见他超过来,怎么他就在前面了。孩子犹犹豫豫走过去,孩子看见,这的确是那个卖糖葫芦的,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裳,上衣没扣扣子,里面也是一件灰不溜秋的毛衣,脚上沾满了泥巴。卖糖葫芦的,看见孩子看他,便说买一串糖葫芦吧。孩子瞥了一眼糖葫芦,跑走了。

孩子当然是往去外婆家的路上跑,跑了一会,孩子回回头,孩子看见卖糖葫芦的在很远了。孩子不跑了,往前走,这样走了一会,孩子看不见卖糖葫芦的了。

不久,孩子又看见一个村庄了。近些,孩子竟然又在村口发现那个卖糖葫芦的。孩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卖糖葫芦的不是刚刚在身后吗,他怎么又走过来了。莫非,真象母亲说的,卖糖葫芦的人是拐子,会拐人,可我没吃他的糖葫芦呀。这样想着,孩子又走近了些。孩子看清了,的确是那个卖糖葫芦的,还是那身衣裳,敝着扣子,脚上沾满了泥巴。孩子有些怕了,从卖糖葫芦的人身边飞快地跑开了。

孩子跑开后,继续往前走,边走边回头。这回,孩子看得清清楚楚,那个卖糖葫芦的就在自己身后,自己越走离他越远。最后,远得看不见了。

我再见不到他了,孩子想。

但让孩子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再到一个村,那个卖糖葫芦的还在村口。

孩子这回根本不敢走近,老远就停下了。这个人一定会飞或者会钻地,不然,他怎么又到前面来了。怪不得大人说他会拐人,他原来有这些歪门邪道的本领。孩子这样想,很想跑回去,但孩子明白自己快走过三个村庄了,再走,就到外婆家了。孩子现在很想见到外婆,问问外婆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没回去,远远地绕着那个卖糖葫芦的,往前走。这回,也没敢回头,只一心往前跑。

很快,孩子走近一个村庄了,孩子知道这是外婆的村庄了。但近些,孩子发现完全错了,这不是外婆的村庄,外婆村前有一棵大树,树下还有一个烂毛厕。这里没有,不仅没有,那个卖糖葫芦的人又从一户人家门口走了出来。孩子一见这个卖糖葫芦的,吓坏了。孩子现在明白了,自己一定是被这个人拐了。不错,那个卖糖葫芦的还在朝自己走来。孩子想跑,但不知道往哪儿跑。

孩子吓得哇一声哭了起来。

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在人跑了过来。孩子的大人一把拉住孩子,还说:“你哭做什么?”

孩子看见自己的大人,觉得奇怪了,大人怎么会在这里。孩子这样想,跟大人说:“我迷路了,呜呜——”

大人听了,在孩子身上拍了一下,大声说:“这孩子真是越大越糊涂,在自己村里,你怎么会迷路。”

大人这样一说,孩子果然发现这是自己村里,孩子更迷糊了,自己不是往外婆家去了吗,怎么会在自己村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