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65

第65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泮,《康熙字典》注释:《说文》诸侯乡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诗·鲁颂》思乐泮水。《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礼·王制》作頖宫。又《通典》兖州泗水县有泮水。又散也。《诗·邶风》迨冰未泮。又与判同。《史记·陆贾传》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又与畔通。《诗·卫风》隰则有泮。

处于初始状态的事物相对简单,容易发生变化,就像刚刚凝结的冰渣容易破碎消融,细小轻微的东西容易打乱消散一样,总体上平安稳重的状态易于保持,而尚未发作的不稳定因素容易被瓦解取缔。因此,处理问题,最好在它刚刚发生的时候,治理乱象,最好在它尚未造成重大影响的时候。

自然界中,需要数人才能合抱的伟岸乔木,都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经历千百年沧桑,成长起来的;世界上各种气势恢宏的建筑,都是集合了大量人力物力,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历史上的每一次革新和进步,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一步一步地积累而取得的。

由此可见,在任何时点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符合规律,并且要遵循一定的路径。从历史来看,无论何人,试图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突破规律,改变事物发展的路径,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因此,圣人不妄自作为,不固执己见,才不会因为违背规律而导致重大的过失。

普通人行事,往往在即将完成的时候功亏一篑。所以,做事情自始至终都要保持谨慎,遵循大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失败。

因此,圣人崇尚无欲无求的生活,以身作则,在社会上树立简朴、自然的风气。不是刻意的教育和强制群众,而是通过示范,让他们从以往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他们学会尊重并且遵守自然规律,避免因任性妄为而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