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40

第40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蹶:《说文》释为“僵也。僵,偾也”。誉:“称也。称当作偁。偁,举也。誉,偁美也”。琭琭:河上公注:“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见贵,石多故见贱,言不欲如玉为人所贵,如石为人所贱,当处其中也”。

古往今来,天下万物都是由各种基本元素,例如原子和细胞,所组成的。如果这些基本元素发生了变化,那么由它们所构成的事物的性态也一定会随之而改变。比如:

天的根本是气,空气纯净则天空晴朗,而大气受到污染,气候就会出现异常;

地的根本是土,岩土稳定则大地安宁,而水土流失,就会导致地震等灾害;

神的根本是信,信念坚定就能够实现梦想,而信念丧失就会半途而废;

谷的根本是水,水量丰沛则河谷盈满,而水量稀少,河谷就会枯竭;

万物的根本是灵,生机充盈则万物生长,而生机耗尽,万物就会消亡;

侯王的根本是民,人民拥护则社会安定,而人民反对,侯王的地位就会动摇。

以上这些“气、土、信、水、灵、民”都是天地之间最基本的元素,但它们还不是“一”。“一”,也可称为“朴”,是比这些元素更单纯,更抽象、更本源的东西。所以说:“一”是德的根本,有德者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抱一为天下式”。

在社会上,高贵以贫贱为根本,上层以下层为根本,其实都是因为:后者更接近于“一”。侯王以“孤、寡、不谷”自称,也是以贫贱为本的体现。所以至高的荣耀,从不以地位高贵而自居。侯王爱惜百姓,才称得上是“处其厚”。而那些“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的行为,则不过是徒有其表,虚张声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