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15

第15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搏:《说文》释为,索持也。索持,谓摸索而持之。诘:问的意思。绳绳:(1)戒慎貌。《管子·宙合》:“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2)众多貌;绵绵不绝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纪:《说文》释,别丝也。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衆丝皆得其首,是为统。统与纪义互相足也。

“道隐无名”,大道不能直接被获得。看不见的东西,可称为“夷”;听不到的东西,可称为“希”;抓不住的东西,可称为“微”。三者都难以描述清楚,所以混为一谈。往上看不到它的光明,往下也感觉不出昏暗,生生不息,接连不断,大道的本体难以描述,只得将它归类为没有形态的物质,称为“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征象”,称为“恍惚”。与它面对的时候,看不到它的开头,追随它的时候,看不到它的边际。

那么,要怎样才能掌握大道的真相呢?答案是:从历史当中吸取经验教训,领会道,把握道。参照历史,解决当今的现实问题,以史为鉴,作为遵循大道的纲纪。

从本章开始,论述的重点转到了“如何把握并应用大道”的内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