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1802200000008

第8章 机锋篇 (4)

不必问佛为何是佛、众生为何是众生,不必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什么是尽力也说不得的这个那个。一切一切,森罗万象的当下,就是佛性的完美演出,就是这样,莫再犹豫怀疑,道在此矣!

满天飞舞的雪花,把什么都说了!

不能相信的人,正是“眼见如盲,口说如哑”。

昨晚庞蕴偷偷告诉我:“这个世界到处都在说禅,吵得我睡不着觉!”

我打开抽屉,找出一副当年去台南盐水看蜂炮时戴的耳塞送给他。

今天早上,他睡了一夜好觉后又跟我说:“老廖!没有声音以后,那个寂静又把《金刚经》和《华严经》讲了三十遍吔!”

这下我也没辙了,大道常在目前,想逃也逃不了啊!

为佛像取名字

裴相一日托一尊佛于师前胡跪云:“请师安名。”

师召云:“裴休!”休应诺。

师云:“与汝安名竟。”相公便礼拜。

《黄檗禅师宛陵录》,卍续藏第一一九册页八三九下

【白话新唱】

裴休有一天托了一尊佛,跪在黄檗面前说:“请师父为这尊佛取一个名字。”

黄檗召唤他的名字:“裴休!”裴休应声。

黄檗说:“名字取好了!”裴休就礼拜,他领会了。

【分析与鉴赏】

自古以来,所有禅者都在追求相同的体悟,有鲜活敏锐的学徒不断以新的方式提出问题,尽管问的是同一件事。所有的禅师也一直在述说相同的故事,只是他们不断以新的方法来描述。

正如这个公案中,裴休演出了新剧目:“请黄檗为佛像安名”。其实跟旧剧目“如何是佛”或者“如何是西来意”的内容完全一样,新瓶装旧酒罢了!但是,单调的心灵永远需要新瓶来激发醇酒的魅力。

真正的佛,不在那尊佛像内,而在裴休自己心内。裴休!莫向外驰求,你就是佛!

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人,同样的,莫向外驰求,你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在此时此地。这是净土法门的高等精义,与禅法完全一致。

佛性带不去

有僧辞,师云:“去什么处?”僧云:“暂去江西。”

师云:“我劳汝一段事得否?”僧云:“和尚有什么事?”

师云:“将取老僧去。”僧云:“更有过于和尚者,亦不能将去。”师便休。

《景德传灯录》卷九页一五四

【白话新唱】

有位僧人向大慈寰中辞行,说要去江西拜访马祖,大慈说:“我想麻烦你一件事。”

僧人问:“有什么事?”

大慈说:“把老僧带去。”

僧人说:“我带不去也不能带,就算有比和尚更珍贵的我也不能带去。”

【分析与鉴赏】

老僧,象征佛性。佛性不来不去,如如不动。是以僧人说带不去,并漂亮地说成:“纵使有法过于佛性,亦不能将去。”这正是“纵使有法过于涅槃,我说亦复如梦如幻”的新剧目、新酒瓶,相同的内容,却有不同的趣味。

奇怪的是,这位颖悟超群的禅僧竟没留下名字。

如果把禅门语录里的无名禅僧、无名禅婆好好整理成册,肯定也可以出一本无名禅者语录了!

见无左右

师问一僧:“汝还见牛么?”僧云:“见。”

师云:“见左角,见右角?”僧无对。

师代云:“见无左右。”

《景德传灯录》卷九页一五五

【白话新唱】

五峰常观问一僧人:“你见过牛吗?”

僧人说:“见过。”

五峰问:“你见到左角,还是右角?”

僧人不知禅师弄什么玄虚,无言以对。

五峰替他回答说:“见无左右。”

【分析与鉴赏】

非常漂亮的作品!禅师正是语言魔术师,手执魔棒,驱策文字跳着华丽的禅舞。

你见过牛吗?牛即是佛性。

你见到左角,还是右角?佛性是一,整体、圆满、不可割裂、不可分析。

这就是“见无左右”。

多漂亮的双关语。

贫道不曾学禅

有人问:“师是禅师否?”

师云:“贫道不曾学禅。”

师良久却召其人,其人应诺,师指棕榈树子,其人无对。

《景德传灯录》卷九页一五八

【白话新唱】

有人问和安寺通禅师说:“和尚是禅师吗?”他说:“贫道没学过禅。”

过了一会儿,通禅师喊他的名字,那人应声后,通禅师以手指着棕榈树,那人无言以对。

【分析与鉴赏】

这是一个精采的三段教学。

第一,禅师不曾学禅,正如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以后,却说自己从未说过法,连一字都没说过。这就是禅的自我超越,是对问话者的震撼教育。

第二,禅师不曾学禅,这人却对自己的名字牢执不放,岂非莫大对比?

第三,棕榈树即是禅的一切,无言而说出法界无限秘密,不会的人终究还是不会。

关侬啥事体

有秀才看《佛名经》,问曰:“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

师曰:“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未?”

曰:“未曾。”

师曰:“得闲题一篇何妨。”

《景德传灯录》卷十页一七二

《唐才子传》卷一记载,李白游黄鹤楼时,本来想题首诗,但见了崔颢的诗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结果“无作而去”。

【白话新唱】

有位秀才看《佛名经》,就问长沙景岑:“经上写了百千诸佛的名字,却不知道这些佛住在什么国土,还在教化众生吗?”

长沙景岑说:“自从崔颢题了黄鹤楼诗以后,你有没有去题一首呢?”

秀才说:“还没有。”

长沙景岑说:“有空的时候,何妨你也去题一首呢?”

【分析与鉴赏】

本则公案算是禅之幽默小品,一位佛理未精的酸秀才,偶尔空发奇想,咦?这些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佛先生都在做些什么呢?正好长沙景岑在一旁,秀才就随口一问。

长沙景岑可是差点笑炸肚皮!

这不是在问:“如何是佛?”

秀才此问,可以大作文章,也可以一笔带过,全由自己来决定。

所谓:“可与之言,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与之言,失言。”

禅师开口说话,不是满足自己的发表欲,而是能否有益于人,否则不如沉默,我也省力气,你也不浪费生命。

长沙景岑迅速评估了一下,知道秀才只是随口问问,不是真的提出一个生命的大困惑。

何妨轻松一下?

诸佛干些什么,与酸秀才你何干?套句上海话:“关侬啥事体?”

于是禅师开始拐弯说话了。

崔颢题黄鹤楼诗之后,一众文人望诗兴叹,再写也无能超越崔诗的境界了,不如休笔,用眼睛大力欣赏美景吧!

如果秀才你,实在非常无聊,闲得没事发慌,你就去题一首黄鹤楼诗吧!

想必秀才还有这点自知之明,且让诸佛放牛吃草去!

好事不如无

文远侍者在佛殿礼拜次,师见,以拄杖打一下曰:“作什么?”者曰:“礼佛。”

师曰:“用礼作什么?”者曰:“礼佛也是好事。”

师曰:“好事不如无。”

《五灯会元》卷四页八十三

【白话新唱】

侍者文远在佛殿礼佛的时候,赵州看见了,以拄杖打了他一下说:“你在干嘛?”

文远说:“我在礼佛。”

赵州说:“礼佛干嘛呢?”

文远说:“礼佛也是好事。”

赵州说:“好事不如无。”

【分析与鉴赏】

好与坏都是相对法、有为法,一般宗教信仰要人止恶行善,禅法则要人善恶都不执著,一起跳跃,才能更上一层楼,不然还徘徊在三界的人天福报。

“好事不如无”,是超越二元对立的境界语。

还在因地修行的人,则应在行持上“好事多多益善”,在见地上朝“好事不如无”迈进,才不致以理废事。而证悟者,也不会排拒世俗人眼中的“好事”、“善事”,只是没有这好坏的执著而已。

庭前柏树子

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曰:“我不将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指月录》卷十一页二○三

【白话新唱】

有僧人问赵州:“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庭前柏树。”

僧人说:“和尚不要把表相的境界说成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我从不指鹿为马哩!”

僧人说:“好吧!到底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庭前柏树。”

【分析与鉴赏】

世人真奇怪!禅师说真话,反而狐疑不信,百般诘难。可是如果说些热闹有趣的假话,譬如气脉、特异功能、炼铅成金、布施得百世人王福报等等,喔!还有房中术、双身欢喜法之类,大家反而趋之若骛,恨不得掏出全部家当换他一字真诀。

却不知赵州五字真言“庭前柏树子”,才是真正的千金不易之口诀,法界秘密悉数在此,说法四十九年的佛陀也要赞叹说:“早知如此,我就不必辛苦四十九年了!”

这个公案非常著名,后人参究此案的极多。

无门慧开在《无门关》中说:“若向赵州答处见得亲切,前无释迦,后无弥勒。”当下即悟,我即是佛,与释迦、弥勒把手言欢矣!

关于庭前柏树子,读者或可参阅其他公案,如天龙一指禅、青原行思的庐陵米价、石头的问取露柱,自可触类旁通。但我自己的感觉是,如果读了下面这个公案,庭前柏树子的秘密,自可不言而喻。

叶县省和尚因僧请益柏树子话,省曰:“我不辞与汝话,还信么?”

曰:“和尚重言,争敢不信?”

省曰:“汝还闻檐头雨滴声么?”

其僧豁然,不觉失声云:“吔!”

省曰:“汝见个什么道理?”

僧以颂对云:“檐头雨滴,分明历历,打破乾坤,当下心息。”

狗子无佛性

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曰:“无。”

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于为什么却无?”

师曰:“为伊有业识在。”

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曰:“有。”

曰:“既有,为什么入这皮袋里来?”

师曰:“知而故犯。”

《指月录》卷十一页二○四

业识:有情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本识,也就是业力的惯性力量。

【白话新唱】

有僧问:“狗有没有佛性?”

赵州说:“没有。”

僧人辩论说:“上从诸佛下到蚂蚁小虫都有佛性,狗为什么却没有佛性?”

赵州说:“因为它有业识。”

又有另外一僧问:“狗有没有佛性?”

赵州说:“有。”

僧人辩论说:“既然有佛性,为什么要投胎做狗?”

赵州说:“因为它明知故犯。”

【分析与鉴赏】

由赵州分别回答有、无,就可知道,这个有无佛性的问题,重点不在有无,而在于如何逗机说教,根据发问者的特殊身心状况来回答适合他的问题。

严格说来,佛性岂能落在有无的层次来谈呢?不管说有佛性还是无佛性,都在说话的当下狙杀了无辜的佛性。

赵州回答“为伊有业识在”与“明知故犯”,其实都是巧妙地一语双关指出发问僧人的状况!

修禅人都知道智性思维必须超越,却仍然忍不住去思维不能思维的问题,这就是“为伊有业识在”加上“明知故犯”。

《无门关》一书单取“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一问答,做为四十八则公案之第一则,足见对这公案的重视。无之一字,在原公案中乃是应机之答,在《无门关》书中被提升到超绝有无的绝对无。狗子无佛性,成为后人爱用的公案,大慧宗杲尤其大力教导弟子参无字话头,成效斐然。

众生都是明知故犯,才穿上这件五蕴肉身衣。这个明知故犯,也是宇宙一个大公案哩!

佛性的真面目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若似我即打杀老僧,不似我即烧却真!”

僧无对。

《景德传灯录》卷十页一七九

【白话新唱】

有僧人画了一幅赵州的画像送给他,赵州说:“你说说看,这幅画像不像我?如果像,就把我杀死吧!如果不像,就把画像烧了吧!”

僧人无言以对。

【分析与鉴赏】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可以完全重现。虽然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却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事件,也没有一件可以完全相同地重现;每一次你走过同一条溪流,却永远不可能走过同样的水流。

也许摄影师可以非常逼真地拍出一张玫瑰花的照片,可是照片仍然不等于玫瑰花。

说了这些,真正的重点是,人类集一切智能、语言也不能描述出佛性、涅槃的真相,唯有亲自体验,才能融入真相。

赵州借机说法,指出画像(代表一切知识、佛理、语言)不能重现赵州(代表佛性、真理)的真面目,这画像终究是要烧去的,赵州的真面目何曾遮掩过呢?

佛性之箭

(赵州)又到盐官,云:“看箭!”

盐官云:“过也。”

师云:“中也!”

《景德传灯录》卷十页一七七

【白话新唱】

赵州到处参访,一见到盐官齐安时,立刻喊:“看箭!”

盐官说:“过去了!”

赵州说:“中箭了!”

【分析与鉴赏】

赵州悟后,才去受比丘戒,然后参访诸尊宿,如黄檗、宝寿、盐官、夹山等,增广见闻,领略各大禅师的风范。

悟后,广学多闻极为重要。

广学多闻而无悟见的人,像是善学人语的鹦鹉,他可以滔滔不绝讲上三天三夜,却对自己说些什么完全无知。

开悟了,却孤陋寡闻,则是无能的圣人。

“看箭!”这是一只无色相的佛性之箭。

“过去了!”我乃是虚无之我,箭射虚空,当然是过去了!

“中箭了!”佛性无来无去,不可视为有,不可视为无,你说过去了,就把佛性从天上贬到地下,所以中箭了!

话说到这里,两人都知道对方是圈内人,都亲见佛性的真面目,玩够了,吃茶去!

什么地方可以住

赵州谂和尚先到云居,云居问曰:“老老大大汉何不觅个住处?”谂曰:“什么处住得?”云居曰:“山前有古寺基。”谂曰:“和尚自取住。”

后到师处,师曰:“老老大大汉何不住去?”谂曰:“什么处住得?”师曰:“老老大大汉住处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