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膳食营养与保健
17977700000032

第32章 膳食营养与心脑血管

疾病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冠心病、高血压病和脑卒中等,由于其发病死亡率高,故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据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全世界有12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球各种原因总死亡人数的1/3。预计到2020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将增至2500万,其中80%都在发展中国家。广东省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国最多,约1000万人,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居各种疾病死亡人数之首,占广东省总死亡人数的23%。北京市在1984~1998年期间,成人胆固醇水平增加24%(40mg/dl),35~44岁的男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54%,而且死亡率增加中的77%归因为胆固醇增高。以上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我们,重视预防心血管疾病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而过去以老年人发病居多的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显露出年轻化的苗头。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上升31%,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我国成人超重(体质指数≤28)率22.8%,肥胖(体质指数≥28)率7.1%,人数分别达2亿和6000万。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者达1.6亿。由于工作节奏较快、应酬频繁以及不合理的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比例逐年猛增,如广东省25岁以上城市人口高血压的患病者在1983年为6.6%,而在1994年增至19.1%。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80%都或轻或重地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而95%的人对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状况不清楚,90%的人对血压水平不了解,60%的人缺乏定期检查。因此,中青年以上人群,即应开始警惕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一、心脑血管病的病因

心脑血管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年龄、环境、营养等有关,但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

1.遗传家庭中有在较年青时患心脑血管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5倍多无这种情况的家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高脂血症常是这些家庭成员易患本病的重要因素。

2.血脂血液脂质含量异常,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等。

3.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动脉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和中型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表现于受累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4.血压血压增高与心脑血管病关系密切,冠心病者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变又使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4倍。

5.饮食膳食结构不合理、常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内含较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盐,容易导致血脂异常、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成为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6.年龄心脑血管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后进展加快。

7.性别心脑血管病以男性为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女性患者常在绝经期后,此时雌激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均减少。

8.体重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容易患心脑血管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为明显。

9.吸烟吸烟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多少呈正比。

10.职业心脑血管病易发生于脑力劳动者中,这可能与这些人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有关。

11.性格个性强、急躁、易紧张、好冲动的A型性格的人容易患心脑血管病。

12.营养营养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除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外,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铬、锰、镁、锌、硒等营养的人容易患心脑血管病。

二、膳食营养与心脑血管病

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心脑血管病与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由于食物缺乏,在欧洲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低,随着经济逐渐恢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显著改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又逐年升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城市的变化更大。膳食中的肉类、禽蛋类、油脂、糖、酒等食物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使传统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营养的不均衡,促进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一)维生素与心脑血管病

维生素与心脑血管病关系密切,一些维生素的缺乏可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1.维生素E维生素E是脂溶性的抗氧化剂,可有效地阻断自由基激发的脂肪过氧化反应。因此,维生素E能在体内脂肪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对预防心脑动脉血管的氧化损伤尤其重要。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病理变化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起病在青少年,发病在成年。我们的孩子每天被电视、电脑和高热能的汉堡包、薯条、肯德基、可乐等饮食所包围,为追求升学率,本该是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都被禁锢在教室内,活动量很少、热量过剩。因而,儿童超重和肥胖者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了严重影响健康的隐患。如Ⅱ型糖尿病以往一直都认为是成人的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和致残危险息息相关。但在近10年,青少年Ⅱ型糖尿病却在明显增加,而且与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程度的增长同步。有关专家曾对两所学校的140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家庭成员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家庭史。比较这些学生玩电子游戏前后的有关血压资料,结果发现,经常玩电子游戏的学生紧张性高血压比例高于其他学生。

人从两岁开始,动脉管壁就可能出现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儿童时期多种危险因素的出现使成年后心脑血管病症的发生率剧增。动脉硬化起病在青少年,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在成年,青少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成本效益为成年后预防的20倍。儿童的可塑性强,从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在年青时,动脉就已经开始逐渐阻塞,到中年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更为严重;老年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则显著恶化。维生素E是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反应最有效的抗氧化物,可以阻止和/或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过程,从而预防和/或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2.维生素C维生素C通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促进活性维生素E的再生以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反应而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维生素C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动脉血压的作用,减少和/或防止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膜上的黏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有直接的相关关系。血清中维生素C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就愈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会降低。每天摄入维生素C的量低于50mg时,血浆中维生素C的水平低于0.46mg/100ml,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3.B族维生素目前认为人体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是患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可直接攻击动脉血管壁、破坏内膜结构、引起血管收缩、激活凝血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阻塞动脉,引发心脑血管病。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可能超过胆固醇,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以使患心脑血管病的机率增加3倍。

人体内的B族维生素(主要是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能够激活代谢降解同型半胱氨酸的酶,使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如果缺乏B族维生素,则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会升高到对机体有害的水平,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4.β-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重要的抗氧化物,具有填补维生素和其他抗氧化物作用空白的特殊抗氧化功能,能对细胞实施全面的保护,通过防止动脉阻塞而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5.维生素D许多含有毒性成分的物质,如吸烟、食物中残留的农药、污染的化学物质,都会对动脉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因而使脂肪更容易堆积,妨碍血液运行。维生素D有消除修复瘢痕的作用,可以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淤积。维生素D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提高卵磷脂水平,具有防止必需脂肪酸被氧化破坏的作用。因此,维生素D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特别重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二)矿物质与心脑血管病

心脏现已检测出矿物质元素有49种,其中以钙、镁、硒、铜、锰、铬、锌、铁等元素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最大。

现代医学证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体内矿物质元素平衡失调有很大关系,因此,了解矿物质元素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是很有必要的。

1.钙膳食中动物脂肪是使血液胆固醇水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如果摄入的动物脂肪不被吸收或很少吸收,血液胆固醇水平就不会增高,或增高幅度很小,不易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钙可以部分地阻止胃肠道对动物脂肪的吸收,有研究表明,高钙膳食可使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减少一半,从而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

2.镁血液中的凝血恶烷可以增加血小板粘性,促进血凝块的形成。镁缺乏时,则卵磷脂无法合成,卵磷脂分解脂肪、胆固醇的作用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镁可以抑制凝血恶烷的释放,阻止血液凝块的形成。镁还可以减少血管收缩性和降低血压作用,因而具有防止血压升高、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

3.铜动脉硬化患者缺铜是公认的,人体缺铜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下降,导致胆固醇转变为胆酸的量减少,降低了胆固醇的排泄,促进了脂质积存;缺铜还使赖氨酸氧化酶活性下降,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中共价交联形成障碍,成熟迟缓,增加了血管的脆性,造成动脉壁粥样硬化。缺铜还使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并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加速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4.硒缺硒使血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力降低,并使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低,造成心脑血管细胞膜易受氧化,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因此,体内硒水平降低时,患心脑血管病的机率会大大增高。硒可以激活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该酶是体内抗氧化酶系统中最重要的酶之一,能清除自由基、防止自由基攻击脂肪,避免脂肪发生过氧化反应。

5.铬缺铬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血清铬水平每下降1μg/L,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性就增加6.4%。研究发现,血管硬化高发区的人群及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其机体组织和血清中的铬含量显著降低,较正常低40%左右。

铬能降低血液中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实验表明,严重缺铬动物的动脉壁上有大量的粥样硬化斑,动脉管腔变窄。在补充铬制剂后,不仅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动脉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减少,甚至消失,还会增加膜的稳定性,保护动脉内膜不受损害。因此,铬的缺乏程度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6.锌锌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阻止组织胺的释放,稳定细胞溶酶体膜等各种膜,故能保护心脑血管、防止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等各种心脑血管病。研究发现锌缺乏的动物体内游离脂肪的水平比正常动物高出15%~20%,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锌含量降低,血锌浓度明显下降。

(三)脂类与心脑血管病

脂类是脂肪、脂肪酸和胆固醇等的总称,脂类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膳食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与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可以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则无影响。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关系,可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现代人几乎都摄取过多的脂肪、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增高、血液黏滞度加大,并逐渐堆积在狭小的动脉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弹性减弱、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血液供应减少。心脏部位血供不足,会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脑部血管硬化和血液供应不足,除导致头晕、记忆力减弱、智力衰退外,还易发生中风。动物脂肪,如肉、禽、奶酪、黄油中的脂肪,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以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更容易形成凝血块,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植物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则能够降低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和氧化反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保护心脑血管。摄取亚油酸等含量丰富的植物油类,可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转化为胆盐,加速人体组织内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将其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

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指出心脑血管病只是由于胆固醇所引起,但是,胆固醇过高者极容易得心脑血管病是不争的事实,为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应防患于未然,注意血浆胆固醇水平,如果超过180mg/L时,便应采取降低措施,绝不可疏忽。

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被称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好胆固醇。好胆固醇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从而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提高体内的HDL水平,能降低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水平升高是降低某些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的独立因素,降低HDL胆固醇水平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所以,防治心血管疾病,需提高体内HDL的水平。

(四)糖类与心脑血管病

糖和脂肪可以互相转化,吃太多精制的糖,超过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便可迅速转变为饱和脂肪而贮存,亦可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动物实验证实,喂糖代替淀粉质的食物,动物血液中便会产生高水平的胆固醇,同时,血液与组织中的必需脂肪酸也会减少。因此,我们应多吃天然淀粉质的食物与少量精制的糖,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五)蛋白质与心脑血管病

有人认为,心脑血管病人应少吃蛋白质食物,这是不妥的。如果膳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机体便可利用甲硫氨酸(Methionine)制造胆碱,每天摄取2000mg胆碱,血液中的胆固醇会迅速降低,甚至可达正常浓度。甲硫氨酸供应充足时,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便会下降。机体所有细胞都需要甲硫氨酸,只有当细胞充分吸收后,剩余的才能转化为胆碱,因此,机体内甲硫氨酸常常显得不足,难以达到转化为胆碱的水平,所以,防治心脑血管病应补充蛋白质。

(六)其他营养与心脑血管病

1.卵磷脂卵磷脂由肝脏产生,随同胆汁进入肠内,然后吸收入血液。它是一种强力的乳化剂,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非常重要。血液中卵磷脂的含量正常,便可将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分解成微细分子,能顺利通过动脉血管被机体各组织吸收和利用。卵磷脂可促进细胞移去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利用胆固醇来增加胆酸的产量,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2.果蔬很多研究显示,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在心肌梗死发生之后食用水果和蔬菜仍可以产生清除血栓的效果,有研究报导,每天多吃一根胡萝卜或是富含胡萝卜素的果蔬,可以使患心肌梗死的危险下降22%,中风危险下降70%。研究发现,每天食用十几颗新鲜葡萄,有益心血管健康,不仅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还特别有益于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新鲜葡萄中含有一种能保护心脏的黄酮类物质和能遏制恶性肿瘤形成的抗癌物质。黄酮类物质能“清洗”血液,防止胆固醇形成。

3.纤维素膳食纤维素的摄取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极为重要。高膳食纤维素的膳食可增加饱腹感,可避免饮食过量而产生高血糖和高血脂。膳食纤维素可促进粪便的排泄,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和促进胆酸的排出,有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三、营养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一)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一些早期病人来说,更有实际意义。如有部分早期病人可以通过饮食的调理来减少用药的量,并使疾病趋向好转或痊愈。

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应做到盐、糖、油都要有节制,减少糖、盐、脂肪的摄入,不吃油腻肥厚的食品,少吃包装食品。要多吃天然食品,增加富含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多吃鱼。烹调方式同样是健康饮食的关键,在各种各样的烹调方法中,蒸、煮、烩是最符合健康原则的,心脑血管疾病应选择上述方法。

(二)增加维生素

增加足量维生素可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1.维生素E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其他破坏细胞的脂肪氧化,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的效果。每天服用1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达2年以上者,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下降了37%。有实验证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猴子,在服用维生素E后,动脉壁上的粥样斑块有60%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清除,发生动脉栓塞的比例则下降了80%。一般人群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E最多只有25IU,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剂量还相距甚远,因此,必须额外补充维生素E,即加服维生素E补充剂,每日比较适当的用量是400IU,这是阻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的基础用量,这个剂量也可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要求。

维生素E补充剂应在餐后服用,每日用量分二次服用,这样可以保持维生素E在血液中稳定的高浓度。维生素E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的,一般要半年以上,甚至二年的时间才能取得理想的保护作用。

2.维生素C易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摄入大量的维生素C,可使胆汁酸的形成和胆固醇的排泄量升高,能迅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促进血压的下降,增强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强度,减少血液黏滞度,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动物实验证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的动物,其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比正常不缺乏维生素C的同类高出6倍,可见维生素C在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作用。成年人每天需要服用400~1000mg的维生素C,除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取外,可以补充维生素C补充剂,补充的量可视情况酌定,分2~3次口服,力求保持良好的抗氧化状态。

3.β-胡萝卜素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坚持服用胡萝卜素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要比不服用者减少25%。

吃胡萝卜、甜番茄、南瓜、菠菜能补充β-胡萝卜素,但很难达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水平,所以仍然应当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以补充机体的需要量,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0~30mg(17000~50000IU)的胡萝卜素,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是非常有益的。

4.B族维生素人们很难区分各种B族维生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影响,机体需要全部的B族维生素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以其中的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叶酸最为重要。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应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叶酸:血液中叶酸越少,动脉血管硬化和发生栓塞的可能性越大,适当含量的叶酸能够防止机体免受心脑血管疾病的损害。叶酸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中,但是人的机体一般只能吸收和利用食物中叶酸的50%,所以尽管食用了叶酸含量高的食物,也仍难达到可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需要量,故每日应服用叶酸补充物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每日补充400~1000μg,分次口服,除服用叶酸片外,可服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片。

(2)维生素B6: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因此要增加维生素B6的摄取量,多吃维生素B6含量高的食物,如海产品、全麦、大豆、坚果、番茄、香蕉等。在膳食中的维生素B6含量不足或摄入量不够时,可补充维生素B6补充剂,妇女每日2mg,男子每日3mg是最有效的剂量,足以纠正维生素B6的不足,但有研究表明,为了有效地减少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保护动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加大维生素B6的摄入量,每天可达6~10mg。

(3)维生素B12: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重要的作用,故应当和其他营养素一样补充,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主要存在肝、肾中,素食者和/或少食肉类食物的人更容易发生维生素B12的缺乏,要完全依赖食物是很难获得足量的维生素B12,因此,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12的补充品,每日以500~1000μg为妥。

(三)补充矿物质

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元素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1.铬补充铬可以降低甘油三脂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一般健康状况下的成年人每日大约需要200μg的铬,可以基本上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量。如果想显著地改善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情况,则需要加大摄取量,每天在400~1000μg,要使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状况得到较好地改善,除和摄入的剂量有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大约需要几个星期到数个月。

2.碘碘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给予足量的碘,即使多食高胆固醇食物,也不会轻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碘和维生素E能刺激甲状腺的功能,加速脂肪与胆固醇的代谢,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我国居民由于普遍食用加碘盐的原因,故一般不缺乏碘,勿需特别补充,但在缺碘的地区,亦应考虑碘的补充,更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3.钙摄入钙质多的人(1100mg/d)比摄取钙质少的人(<110mg/d)患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病的机会减少40%,即便正在服用降压药,补充钙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补充钙后,产生降压作用的有效率可达75%,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5~7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3~4mmHg。为获取足够的钙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应坚持服用高钙食品,如乳制品和豆制品等,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要,但在我国居民普遍缺钙的前提下,必须增加钙的补充剂,每日为400~800mg,钙的补充物既便宜又高效可靠,要长期坚持服用。

4.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生活在软水区的居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比生活在硬水区的居民高,主要是水中缺乏镁、钙等元素,水中镁和钙的含量越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就越低。膳食中镁含量较低的人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比率是镁含量高的人的二倍。通过补充镁,一些人的高血压得到了明显降低,每天服用360mg的镁,平均收缩压由154mmHg下降到146mmHg;平均舒张压由100mmHg下降到了92mmHg。镁每日总摄入量应为500mg,食物中可供给300mg左右,为预防心脑血管病,每天尚应补充镁200~300mg。松子、花生、核桃、杏仁、榛等坚果中含较多的镁,是镁最丰富的来源之一。纽崔莱钙镁片中的镁的含量较高,每片含镁108.3mg,且有其他营养元素,配方合理,是镁的良好补充剂。

(四)减少精制糖

食用糖的种类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高血糖不断沉积在血管壁上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日本人的冠心病发病率上升,其原因与精制糖消费量增加有关。因此,减少精制糖的摄入量也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限制脂肪类

脂肪的摄入量与心脑血管病有明显的相关性,长期大量食用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脂肪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这是不争的事实,已被科学研究证明。因此,脂肪的摄入要严格控制,既要做到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防止血脂过高。

每天的脂肪摄入量一般控制在50g以下,植物性脂肪应占2/3以上,且应当尽量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油、奶油、肥肉、动物内脏、鸡蛋黄等。

(六)增加蛋白质

蛋白质可降低胆固醇,修复损伤的心脑血管组织,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有益的。但是,蛋白质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据报道,动物性蛋白质摄入越多,冠心病的死亡率越高;植物性蛋白质摄入愈多,则冠心病的死亡率降低。有学者认为,动物性蛋白质对冠心病的影响可能不是蛋白质本身的原因,而是由于动物性蛋白质伴随存在的动物脂肪所致。大多学者认为在蛋白质总摄入量中适当降低动物性蛋白质,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是有利的,即在每日供给的总热量中蛋白质应占10%~15%,植物性蛋白质应占摄入蛋白质的2/3。

目前,一致公认大豆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理想的蛋白质来源。纽崔莱营养蛋白质粉主要是大豆分离蛋白,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不但蛋白质的含量高、质量好,还含有天然植物营养素,且机体吸收、利用率高,是理想的蛋白质营养补充剂。

(七)其他营养素

1.补充卵磷脂补充卵磷脂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病,如果卵磷脂供应充足,即使胆固醇过高也未必会引起动脉硬化,甚至使动脉硬化极为严重者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其他食物并未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每天坚持服用卵磷脂补充剂,持续三个月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会显著下降,动脉血管硬化情况会有明显改善。因此,补充卵磷脂对血管硬化、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益。

由于卵磷脂是人体各种细胞所必需,机体所需要的量较大,我们可以从蛋类、动物肝脏、胚芽、豆油和坚果等食物中摄取所需的卵磷脂。此外,还可补充卵磷脂制剂,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加需要额外的补充。

2.多吃鱼油鱼体内几乎没有不好的脂肪,鱼油来源于深海鱼类脂肪的提取物,鱼油中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人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可防止血凝块的形成,能保护动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它对神经细胞有益,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吃鱼的人不容易患心脑血管以及其他疾病,每天平均吃一盎司的海鱼,能够使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减少59%。如爱斯基摩人和日本的渔民患心脑血管病的比例特别低。鱼油还可以使衰老硬化的动脉恢复一定的弹性,增加血管的韧性,使动脉血管能更好地适应血压的变化,减少中风的发生率。

为补充鱼油,增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好多吃鱼,尤其是海鱼。但由于地区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仅靠多吃鱼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每天吃天然的鱼油补充剂2000~3000mg。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吃过多的鱼油可能会延长出血时间和/或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有出血倾向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则不宜长期大剂量的服用鱼油补充剂。不过维生素E可以预防鱼油的这一不良作用,因此,服用鱼油补充剂时,应该同时补充维生素E,以防止鱼油可能引起的出血和/或免疫力下降。纽崔莱深海鲑鱼油胶囊每粒中除含EPA、DHA外,还含有维生素E 20mg,是理想的天然鱼油补充剂。但是,很多人都把鱼油作为日常必备的保健品来服用,有时还任意加大服用量,认为多吃点对身体会多有好处。事实上,吃鱼油太多后,可使体内含有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发生过氧化反应,消耗抗氧化物质,可能出现或加重机体细胞老化等情况。再则,由于普通鱼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少,只有寒冷地区深海里的鱼,如三文治鱼、沙丁鱼、鲑鱼、鲨鱼等鱼类的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才高。在一般市场上,要想买到纯正的深海鱼油并不容易。如若每周吃3~4次深海鱼,就能满足机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因此,补充鱼油要因人而异。

3.限制钠的摄入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氯化钠摄入过多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钠的摄入量呈正比。限制钠的摄入,有利于降低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食盐的摄入量不宜太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5g。目前,我国居民食盐的摄入量大都超过这个标准,甚至达2倍以上,这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不利的,应当尽快改变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现有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适当的限制钠的摄入,多吃清淡食物,有利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八)膳食预防血栓

人体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心脏病发作和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轻者致残,重者死亡。预防血栓的形成,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1.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

(1)血管内皮损伤。

(2)血流异常。

(3)纤溶活力降低。

(4)抗凝功能减弱。

2.预防血栓形成的食物在日常膳食中,有不少食物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姜:生姜中含有姜烯酚、姜烯酮等,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可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脏血管梗塞和脑梗死,具有超过阿司匹林的抗凝血作用,故有“血液清道夫”之称。

(2)大蒜:大蒜中分离的蒜辣素成分,具有阿司匹林同样的抗凝血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大蒜中富含的有机硫化合物蒜素和其他活性物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硫化氢、少量硫化氢即能软化血管、促进血液流动、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3)洋葱:洋葱中含有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洋葱中还含有槲皮酮,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溶,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4)辣椒:辣椒有短暂的促进纤溶系统抗血栓的作用,但若经常食用辣椒,可帮助和促进微血栓的清除。

(5)黑木耳:黑木耳中含有肾上腺素等多种抗血栓物质,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6)鱼类:鱼类在预防血栓的形成中有其特殊作用,不但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外,还可以使血中纤维蛋白原下降,并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7)其他蔬菜和水果:水果与蔬菜中所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物质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栓形成。事实证明,大量进食蔬菜和水果的人群具有活跃的纤溶活性,很少形成血栓。

1)橄榄油:橄榄油可使血小板黏附性下降,同时,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也下降,从而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引发的血栓形成。

2)茶:绿茶中的儿茶素等成分,与阿司匹林具有同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溶活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再则,喝茶时也增加了饮水量,对稀释血液、降低血黏稠度有一定的帮助。

3)红葡萄酒:葡萄皮中含有防止血栓形成的物质,红葡萄酒可使血小板凝集力下降,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

3.预防血栓的生活方式在食用预防血栓食物的同时,为增强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还须注意与血栓病发生有关的生活方式:

(1)不要过多食用脂类食物。

(2)积极参加有氧代谢运动。

(3)克服其他不良生活方式。

(4)在接受抗栓药物治疗或疑有出血倾向时,吃抗血栓食物一定要适量。

(九)营养补充剂

膳食之外,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剂,可增加防治心脑血管病营养素的整体水平,对健康是有益的。常用的营养补充剂:纽崔莱蛋白质粉、维生素E、天然B族维生素、复合维生素C、纽崔莱深海鲑鱼油胶囊、卵磷脂胶囊、纽崔莱钙镁片、β-胡萝卜素、硫辛酸、番茄红素。

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复杂,涉及的营养素多,故有利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营养补充剂也相应较多。我们应当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更为适合的品种,抗氧化的补充剂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中老年人要加用卵磷脂、深海鱼油等。再则,预防心脑血管病仅靠营养补充剂显然是不够的,还要配合饮食、体育锻炼等相应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