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心脏联合会提供的数据,全世界有11亿成年人和2200万5岁以下儿童肥胖。我国人口中有2.5亿人超重,有7千万人患有肥胖症。我国的肥胖率每年以平均10%的速度递增,据报道,最近10年内,中国肥胖增长率已接近美国50年的增长率。在一些居民收入迅速增长的城市里,目前有25%~30%的青少年超重,6~18岁的学生中,肥胖生高达15%,一些学校肥胖生比例甚至突破30%,广州市的“小胖子”由20年前的0.91%上升到现在的12%。农村学校肥胖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北京成年人体重超标准的男性占15.3%,女性为20.7%。
我国在迈向小康的过程中,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国民的腰围增长速度比经济的增长速度还要快,在年青人中间尤为突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原本出现在中年人身上的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在青少年的身上发生了,使这些疾病的患病年龄提前了10~20年,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肥胖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是许多疾病发生的根源,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人民迈向小康的过程中,肥胖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
53个国家签署了由世界卫生组织起草的全世界首个“反肥胖”公约,承诺本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抵制在这些国家日趋流行的肥胖症。这是全球第一个旨在抵制肥胖症的国际公约,也是签约国督促政府实施具体行动、抗击肥胖方面的重要协作。
一、肥胖的定义
正常人的体脂是比较恒定的,约占体重的20%。
肥胖症是人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而导致体重过重的一种病症。若男性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女性超过30%,就可以诊断为肥胖症。超过40%为过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评价体重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即体重/身高2(kg/m2)。虽然BMI用于衡量不同个体或种族时比较粗糙,但因其计算简便,易于操作,是目前衡量体重的最常用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还建议根据BMI的数值来判断成年人的体重级别,并提出了具体的临界值。
另外,腰臀围比(Waist to hip ratio,WHR)也是衡量肥胖的指标,WHR值越大,腹部脂肪越多。WHR≥0.85时称为男性型肥胖,<0.85时称为女性型肥胖。
二、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有4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1.遗传因素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些肥胖症患者的进食量与正常人并无明显的差别,甚至比正常人还要少,但仍然出现肥胖。这种人如果未检查出存有其他病症,大多与遗传有关。有资料表明,父母双方均为肥胖者,其子女有80%可能肥胖;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有40%可能肥胖。
2.内分泌腺机能紊乱内分泌腺是人体分泌激素的腺体,其分泌的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例如:性腺、肾上腺、垂体和甲状腺等所分泌的激素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物质代谢。如果内分泌腺机能失调,或滥用激素药物,则可引起脂肪代谢异常而导致脂肪堆积,出现肥胖。
3.营养因素膳食中营养素的供给量与肥胖的关系最为密切。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其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必然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使体脂增加,发生肥胖。在经济发达地区,群众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小孩过多食巧克力、汉堡包、炸鸡等高热能食物,成人摄入脂肪过多。因此,如果不注意合理控制膳食,营养过剩可能成为肥胖的重要因素。
4.缺乏运动适当运动可消耗能量、防止脂肪贮存。不少国人乐意接受围着电视、电脑和汽车转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坐着不动的时间比以前长得多,能量消耗少,可使脂肪贮存增多,导致肥胖。青少年缺乏运动、睡眠过多,易导致能量蓄积,脂肪增多,发生肥胖。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以上因素起作用。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可见显著的增加,特别是中年以后,更加明显。
(2)性别:男性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低于女性,分别为11.9%和17.0%。
(3)经济收入:近期的调查研究表明,低收入者、文化程度低者,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长较快,超过高收入和高文化程度者,这部分人群更应加强营养教育。
(4)居住地区:我国城市肥胖发生率(BMI>25)高于农村,分别为23.1%和10.2%;居住在城区者高于居住在近郊者。
三、肥胖的危害
肥胖对健康是无益的,给机体带来的危害却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根据脂肪积蓄的部位可发生不同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
1.增加心脏负担过多的脂肪可在心肌内和心肌外的心包堆积,妨碍心脏的活动,使心脏收缩力减弱,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2.影响呼吸功能腹腔内大网膜贮满了脂肪可以阻碍横膈肌的活动,使膈肌活动减弱,因而影响呼吸的深度。
3.影响肠管蠕动过多的脂肪还会积聚在肠系膜之间而影响肠的蠕动,容易造成便秘。
4.影响皮肤散热皮下脂肪过厚,可影响皮肤的散热功能。
由于上述影响,肥胖的人常常显得体态臃肿,大腹便便,动作不灵活,稍一加大活动量就心跳加快,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疲劳不堪。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病源,容易造成机体代谢的紊乱和生理功能的改变,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肾脏损害、关节炎和脑率中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二)间接危害
1.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在一般人群,腹型肥胖是心血管代谢恶化的重要推动力,2006年国际形体调查表明,腹型肥胖是代谢不良或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独立于体重指数。这项调查包括中国等27个国家11353人中开展,结果发现90%以上的人群不能自觉认识到腹型肥胖是心脏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61%的医师认为全身肥胖不是危险因素。其实腰围和年龄一样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年龄每增加16岁,成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会翻3倍;而腰围,男性每增加14厘米,女性每增加14.9厘米,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增到21%~40%,腰围被认为是比全身肥胖更加准确的,可预测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因子。因此,有必要对腹型肥胖这一危险因素进行定期监测。
2.肥胖与子宫内膜癌
据报道,BMI在25~29之间的60~69岁的肥胖妇女中,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者的2倍多。体重超过正常的15%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以上,一般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的三联症。
目前已公认,肥胖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约75%的肥胖者发生糖尿病,90%的Ⅱ型糖尿病在发病前即有体重的增加。肥胖女性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大于男性。腹部肥胖,腰围大于102cm,糖尿病发病的危险也会提高3.5倍左右。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患肾衰竭,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肾衰竭可能由肥胖引起,最新研究发现,肥胖与肾衰竭之间存在重要联系,即使是中度肥胖者,肾衰竭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体重者,而对于过度肥胖者,患肾衰竭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7倍。
四、肥胖的防治
由于肥胖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应当高度重视,积极防治。防治的原则是针对病因,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肥胖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肥胖首先要治愈内分泌的疾病,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肥胖,恢复健康。
营养性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必须通过膳食的途径,对营养的摄取进行调整后,才能取得消除肥胖的效果。到现在为止,安全、有效地控制人体肥胖的特效药还没有。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减肥药绝大多数没有做过临床试验,更没有经过安全认证,因此,不可盲目服用。对单纯性肥胖者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防治方法就是控制饮食,采用合理的饮食和适量持久的运动锻炼,可以使肥胖变为合理的体重。常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饮食防治
饮食防治主要是指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就是要逐渐改变过去导致肥胖的饮食习惯,尽量使摄取的热量既不要不足,也不要超量。
1.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按照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特点,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禁忌甜食和适当减少主粮。如每日减少主粮200g,即可减少热能约2929kJ(700kcal),以每克脂肪组织产热约31.4kJ(7.5kcal)计算,每周可能减轻体重约600g。成年单纯性肥胖症的热能供应要根据工作情况而定,一般可按每千克体重计算:
轻度体力劳动者84~105kJ(20~25kcal)
中度体力劳动者125.5kJ(30kcal)
若按上述标准尚不能达到减肥之目的,则可考虑再降低每日的热能供应。总的原则是要使每日的热能供给处于不足的状态,促使机体动用贮存的脂肪产能,以减轻肥胖。每个人每日吸收的总热量是不相同的,因而每日所需供给量也不一样。将现时体重×25(减肥)、体重×30(维持体重)、体得×35(增肥)。如果属正常体型及轻体力活动者,假设体重是60kg,每日吸收的总热量应为60×30=1800kcal,若要减肥,应该吸收60×25=1500kcal。
知道每天需要的热量后,便是如何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了,一般说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65%,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0%~15%,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0%~25%,早餐、中餐和晚餐的热量分别占全天总热量的30%、40%和30%。
肥胖是热量摄取和消耗不均衡的产物,通过任何方式摄取的热量到体内都是一样的,单纯不吃某样食物不能解决肥胖问题,只有用平衡、多样化、适量的原则管理体内的热量,才能解决肥胖问题。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含糖的饮料和食物是导致肥胖的主要根源。为此,各国专家在世界《甜味与健康论坛》上达成共识,签署了《科学共识声明》,指出糖是生命所必需的能量来源,是健康膳食的组成部分。防止肥胖关键是平衡饮食,实现饮食和运动均衡,单纯禁食甜食是错误的。
减少热能供应,即要控制饮食,就是要做到少吃,这对肥胖者来说是比较痛苦的,一时很难适应。因此,要强调的是减轻体重必须缓慢而有计划地进行,切忌操之过急,否则很容易发生意外,反而影响身体健康。一般以每周减轻体重不超过1000g为宜,逐渐使其达到标准体重,并要重视能量平衡的维持,防止再度肥胖。
2.控制脂肪的摄入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对消除肥胖是非常重要的。每日除适当烹调用油外,应尽量减少油腻食品的摄入,少食或不食动物油,多食植物油,每日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5%以下。
植物油中的亚油酸或花生四烯酸等是制造卵磷脂所需的营养素,而卵磷脂可以帮助和促进脂肪的燃烧,若在缺少油酸的饮食中加入植物油,可促进脂肪的代谢。
3.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控制热能供给时要加大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及时补充,以完全蛋白质为主,妇女每天至少60g,男人应在80g以上,不要低于每日每千克体重1g蛋白质的标准。在节食时补充蛋白质,即使血糖低,也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觉,有助于控制饮食。因为碳水化合物无论摄取得太多或太少,其结果都会使人血糖降低,产生饥饿感觉,又导致吃得太多。所以,在控制热量摄入时,要达到减肥成功,必须补充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蛋白质与脂肪,才不会感觉饥饿,则更易控制饮食。
4.补充维生素如果缺乏维生素B族中的任何一种,脂肪代谢都会受到影响;泛酸的摄取不够时,脂肪的消耗率会有比较显著的减少。因此,应当补给充足的维生素,促进脂肪的消耗,以减轻肥胖。
5.增加膳食纤维在控制热能供给期间应多食体积大,低能量的水果和蔬菜,可提高膳食中的纤维素,增加饱腹感,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又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可防治肥胖症。
6.多食天然食物肥胖并非完全是因为吃得多而造成,而是由于膳食中缺乏转化脂肪所需要的营养素。天然食物中含有转化脂肪的多种物质,可促进脂肪的转化。
7.少量多餐饮食各种动物实验显示,如果每天只给动物吃两餐,即使所给的食物非常合理,动物也会变得肥胖;可是,如果供给的食物相同,而将其改变成少量多餐,则动物的体重会维持正常。这主要是因为每餐吃的量较少时,大部分食物都能转化成能量后被机体消耗;而食量较多时,体内的酶系统无法分解太多的食物,则大量的蛋白质会变成脂肪积存起来,发生或加重肥胖。
8.清淡的饮食清淡的饮食非常适应肥胖者,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可防止水分潴留,预防体重增加。
9.低GI值食物GI(Glycemic Index)是营养学所说的血糖上升指数,即指各种食物在含相同量的糖时,能升高血糖速度的相对能力。当摄入GI值较低的食物时,血糖不会升得太快,体内的胰岛素也不会分泌太多,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因此,在膳食中要选择低GI值的食物,有助减肥。减肥时多吃GI值为50以下的食物。
10.控制零食减肥过程必须控制饮食,除主食外,零食亦要严加控制,有些人自觉吃的东西不多,但体重却不断地增加,这可能与每天在无意中吃下的零食有关,长期吃一些零食食品所产生的热量足以对体重产生明显的影响。
零食摄入数量热量(kJ)增加体重(kg)曲奇饼干6片120012巧克力威化2条9609.5可口可乐1听6606.5罐装果汁1罐6306.0日前出版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根据各类零食的营养特点和制作方法,将零食划分为3个级别。
(1)可经常食用的零食:指营养素含量丰富,大多为含有或添加低脂肪、低盐、低糖的食品或饮料,如水煮蛋、全麦饼干、新鲜蔬菜、纯牛奶及酸奶等。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素,有可避免摄取过多的脂肪、糖和盐分,属于有益人体健康的零食。
(2)可适当食用的零食:是指营养素相对丰富,但是却含有或添加了中等量脂肪、糖和盐的食品或饮料,如巧克力、牛肉干、火腿肠、蛋糕、海苔片、怪味豆等,可适当食用。
(3)限制食用的零食:指含有或添加较多脂肪、糖、盐,并提供较多能量的食品或饮料,如糖果、炸鸡块、膨化食品、奶油夹心饼干、方便面、蜜饯、罐头等,这类零食应当尽量少食或不食。
(二)药物治疗
有的肥胖患者由于食欲过大,难以控制热能的摄入,减肥效果不理想时,可用苯异丙胺类药物来抑制食欲,减少热能的摄入;也可服用促进物质分解的药物,促进机能代谢,如甲状腺素等药物。也有用促进肠蠕动、加速排泄的药物,以减少能量的吸收,如减肥茶类药物。这些药物治疗即便能取得一时减肥的效果,但都是权宜之计,不是治本之法。药物会造成肝脏损害,导致多种营养不足,引起许多副作用。
(三)运动锻炼
既然单纯性肥胖的最主要原因是机体的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那么防治的办法除了合理限制能量摄入之外,更积极的办法是进行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增加体力活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体育运动。这不仅能消耗更多的能量,还能作用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恢复新陈代谢的正常调节,是防治肥胖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运动可分为有氧运动(aerobics)和无氧运动(anaerobics),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和体力活动对体脂含量有不同的影响。有氧运动指以有氧代谢为特征的动力活动,如跑步、游泳、体操、骑自行车、爬山、太极拳等,该运动总的效果是导致脂肪分解增加而合成减少,有降低体脂的效果,故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肥胖。无氧运动指以无氧代谢为特征的静力活动,如举重、柔道、倒立、静坐、站等,虽然也可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但由于其可促使糖酵解加强,致使肌糖原的消耗和乳酸的生成增加,引起血糖和体液pH值的降低,由此导致食欲的亢进和游离脂肪酸的消耗障碍,故无氧运动的减肥效果甚微,甚至还有利于肥胖的发生。因此,我们在日常运动的选择上,应当以有氧运动为主。通过运动消耗脂肪的量与运动形式和时间相关,人体每消耗1kg脂肪,不同的运动消耗脂肪需要不同的时间。运动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必须依照肥胖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而设定。一般来说,每次锻炼的时间要持续在30分钟以上,以出微汗而不感劳累为准。可选择自己喜爱和方便的活动项目,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爬山和长距离散步等。
均衡营养人体肥胖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膳食中缺乏可以帮助消耗脂肪的营养素:①维生素B族缺乏,脂肪代谢减弱,脂肪无法利用;②泛酸缺乏,脂肪的消耗率明显减少;③胆碱和维生素B6缺乏,蛋白质的分解障碍可转化成脂肪;④蛋白质不足,脂肪消耗减慢;⑤维生素E可加快脂肪的消耗;⑥卵磷脂可帮助细胞分解消耗脂肪。
肥胖只有在脂肪有效地被消耗后才会减少,这种过程,需要几乎所有的营养素,如果少了上述营养素,糖、蛋白质、脂肪便都无法被机体利用,则会造成和/或加重肥胖。因此,均衡、充足的营养是防治肥胖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肥胖者又很难从膳食中获得均衡的营养。所以,在控制热能的基础上,应当服用相关的营养补充剂,力求达到膳食营养的均衡。可选择以下营养补充剂:蛋白质粉、天然B族维生素、维生素E、卵磷脂、深海鱼油、果蔬纤维、松花粉、灵芝苞子粉、苹果酸、螺旋藻。
五、减肥方法评估
(一)饮食与健康
当前,很多女性时尚减肥,并提上了生活日程,作为保健的重要内容。减肥有各种方法,大都是使人减少摄入量,增加机体消耗。有些人体重的确是减下来了,但是人却日渐憔悴了,影响了健康。我们认为减肥需要适度,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也要平衡膳食,关注减肥期间的营养健康状况。目前流行的几种减肥方法都不同程度地隐藏着健康隐患。
1.控制饮食减肥现在控制饮食减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他们大都长期抵制油脂、肉类等食物,这种减肥方法虽然有效,但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健康问题。一是摄取的食物减少了,进入机体的营养也就少了,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二是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而节食中拒绝脂肪、肉类的摄取,可造成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等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所以在每日膳食外,要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制剂,特别是配方全面的维生素、矿物质制剂,如善存、金维他等,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
2.增加运动减肥运动减肥是当前流行的减肥方法之一,不少女性常常会在健身房、桑拿房及其他运动场所挥汗如雨,大量超负荷地消耗能量,使体重减下来。但在流汗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使营养随汗流失,再则较大的运动量还会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消耗大量的营养和造成机体对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在加强运动的同时,要及时全面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满足机体需要,使人体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3.利用药物减肥一些不太好动的女性一般会选择服用减肥药来减肥,这些减肥药的作用机理都是通过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或是控制吸收。虽可达到一定的减肥作用,但阻碍了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导致营养不均衡。因此,药物减肥者亦应额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每日需要的营养充足。
无论是节食减肥还是药物减肥都是以抑制营养吸收、动用体内脂肪、减少食物摄入而达到减肥目的。在减少脂肪的同时,也导致了体内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使减肥者体质下降,出现身疲体乏、免疫功能下降、贫血等,甚至由于大脑营养不足而出现智力障碍等问题。因此强调,减肥者一定要注意营养,特别是节食和药物减肥者,否则后患无穷。
(二)体重与健康
对健康人来说,是胖一些好,还是瘦一些好,是人们常议论的保健问题。有人认为胖一些好,说“胖人福相”;也有人说瘦一些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
瘦人体内脂肪不足,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脂肪是身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每天有亿万个细胞依据脂肪提供原料以制造新的细胞取代衰老的细胞。脂肪不易导热能防止体温失散,故瘦人多怕冷,抗寒能力差。瘦人脏器周围脂肪少,容易造成肾下垂、胃下垂等。有些医学家认为,身体过瘦的人寿命较短,原因是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一旦患病则抗病能力下降,经不起疾病的消耗。有研究指出,长时间不吃脂肪的人,因胆囊得不到刺激,其生理功能就会减退,影响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众所周知,肥胖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严重疾病。因此,过瘦或过肥胖对人体健康均无益处,只有身材适中才是健康的标志。对过度肥胖的人,减轻一点体重是完全必要的,对过瘦的人,增加一点体重更有必要,但要因人而异。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锻炼是改变肥胖和过瘦的关键。
由于不少人对肥胖产生恐惧,掀起了减肥风暴,一些超重的人也卷入其中,强求达到标准体重以下,其实大可不必。有关研究表明,只要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5%,人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不会上升。只有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5%以上时,才会容易发生各类疾病,增加死亡率。有调查表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5%以下的人寿命还更长,美国国家老年问题研究所对600万人进行调查后发现,70岁的老人中,超过标准体重10%~20%的人死亡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