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17763800000025

第25章 驻陕全国政协委员视察渭河中上游综合治理情况的视察报告

驻陕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是陕西的母亲河。渭河流经甘肃、陕西两省汇入黄河,对渭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是关系到甘肃、陕西两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对渭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视察团7月25日、27日在分别听取陕西省政府王寿森副省长和甘肃省政府关于渭河综合治理情况汇报的基础上,7月28日至31日,以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艾丕善,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为团长的驻陕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一行翻山涉水,追根溯源,从渭河源头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的“三品泉”起,沿渭河视察了解了渭源县、陇西县、武山县和天水市北道区的水土流失及流域治理情况。视察团进入陕西境内后,先后到拓石水文站、宝鸡峡引渭灌溉枢纽工程、宝鸡市十里铺污水处理厂等进行了视察,并听取了宝鸡市政府关于渭河流域宝鸡段综合治理的情况汇报。视察团一行从甘肃省渭源县至陕西省宝鸡市,行程2000多公里,对渭河上、中游流域治理进行视察,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落实渭河综合治理规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加快渭河综合治理。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渭河流域基本情况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其中陕西境内干流长502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3,涉及7市59县(区);流域内总人口220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耕地面积2497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6%,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425万亩,占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的72%;粮食总产量70多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3;渭北苹果总产量36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8%。渭河流域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渭河发源于甘肃,流经渭源、陇西、武山、甘谷、北道五县(区)至天水北峪村附近入陕西境内,甘肃境内干流全长360公里,流域面积2.56万平方公里。甘肃流域内总人口937万,占全省人口的36.6%;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占全省的21.6%;总耕地面积3066万亩;灌溉面积为237万亩,占全省的13.9%;粮食总产量267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285公斤。流域内30个县(区)大部分为国扶贫困县。

陕西渭河流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境内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69.9亿立方米,年均入境水量33.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03.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0立方米,亩均250立方米,分别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8和1/6,远远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绝对缺水线(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500立方米),与关中地区资源、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极不相配。

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地域上看,南多北少、西多东少;从时间上看,年际、年内变化大,年内50%-65%的径流量集中在6-9月。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径流量减至最低值,10多年间渭河、泾河、北洛河的年径流水平值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分别减少了51%、25%和18%。

三是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境内流域面积的71%,主要分布在陕北丘陵沟壑区、渭北高原沟壑区和秦岭北麓等地区,多年平均输沙量达2.06亿吨,占到入黄泥沙的1/4强。

四是水体污染严重。近年来,全省境内渭河流域年废污水排放总量9.29亿吨,其中8个城市和杨凌示范区污水排放总量达6.51亿吨。多泥沙和严重污染使渭河干流水体基本丧失利用价值,开发利用难度进一步加大,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甘肃渭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如下:

一是水资源数量减少。甘肃省渭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自产地表水资源量32.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地表水资源量为4.5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7.41亿立方米。但近年来,流域产水偏枯,径流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径流只占多年均值的60%左右。

二是水资源质量差。渭河干流水系评价河段总长386公里;其中Ⅲ类以上水质河段49公里,主要分布在源头区;Ⅳ类以上水质河段110公里,Ⅴ类以上水质河段227公里。泾河水系评价河段总长200.6公里;其中Ⅲ类以上水质河段22.5公里,主要分布在泾河上游区,Ⅴ类以上水质河段178.1公里。

三是水资源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年内分配极度不均,4-6三个月河川径流量约占年来水量的20%左右,7-9三个月河川径流量约占年来水量的55%左右;暴雨洪水集中,泥沙含量大,难以利用;年际变化大,根据1956-2000年水文系列,最枯年份为4.7亿立方米,量丰年份为66.8亿立方米。榜沙河以上河段常常发生断流,呈季节性特征。

四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不容乐观。现状实际供用水量9.8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76亿立方米。现状用水中农业用水5.23亿立方米,占53.41%;工业用水2.59亿立方米,占26.40%;城乡生活用水1.99亿立方米,占21.19%。国民经济各部门耗水量7.05亿立方米。现状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全流域总缺水量4.03亿立方米,缺水程度达29%,表现为水质性、资源性与工程性共存的缺水局面。

二、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基本情况

(一)陕西省对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帮助和支持下,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研究制定治理规划,落实治理措施;已累计投资200多亿元,建成水利工程20多万处;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调相结合,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相配套的水利网络,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水污染治理等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水源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建成了一批重点水源工程。二是积极发展群众性小型水利工程。三是加强了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节水工作稳步进行。近年来,坚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工作,组织实施了关中九大灌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累计衬砌干支渠道440公里,改造泵站8座,改造中低产田270万亩。二是积极调整供水价格,促进节水工作。三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三,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加大。陕西省始终把渭河防洪工程建设作为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头等大事,抓住上下关注渭河流域治理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先后投资12.78亿元,实施渭河防洪工程建设。累计新建加固各级堤防316公里,新建加固各类坝垛993座,新改建防汛道路77公里,完成渭河干支流堤防决口复堵12处、7.4公里,初步形成了渭河防洪基础工程体系。

第四,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1998年以来,认真组织实施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造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局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改善。

第五,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近年来,先后建设了一批供水工程和县城的集中供水工程,有效地缓解了关中地区城镇用水的突出矛盾。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省政府从1996年开始,多方筹集资金10亿元,在全省实施了一期和二期“甘露工程”、“人饮解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