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公交车上遇见爱因斯坦
17758200000037

第37章 思维更新是成长的最佳方式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拓展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各种需求信息,并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回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C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唯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销售人员D派到了岛上。

两位销售人员几乎同时登上海岛,他们发现海岛相当封闭,岛上的人与大陆没有来往,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他们还发现岛上的人衣着简朴,几乎是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为了避免礁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海草。

两位销售人员一到海岛,立即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他们注视着陌生的客人,议论纷纷。最让岛上人感到惊奇的就是客人脚上穿的鞋子。岛上人不知道鞋子为何物,便把它叫作脚套。他们从心里感到纳闷:把一个“脚套”套在脚上,不难受吗?

C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立鞋的市场?向不穿鞋的人销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销售画册,向聋子销售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乘船离开了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上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场。”

与C的态度相反,D看到这种状况时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是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岛上,与岛上人交上了朋友。

D在岛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户做宣传,告诉岛上人穿鞋的好处,并亲自示范,努力改变岛上人赤脚的习惯。同时,他还把带去的样品送给了部分居民。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鞋的人也向同伴们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岛上居民由于长年不穿鞋的缘故,与普通人的脚形有一些区别,他还了解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向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些报告,制作了一大批适合岛上人穿的鞋,这些鞋很快便销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终于在岛上建立了鞋市场,狠狠地赚了一笔。

同样面对赤脚的岛民,C认为没有市场,D认为有大市场。为什么两个人面对同样的事物时,采取的却是不同的态度呢?

因为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思路不一样。

思路不同,所以对待同样的事物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很多时候,因为思路的不同,就决定了人生道路与生活状态的不同。在面对同一机遇的时候,不同的人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

思维如同冥冥之中的神灵,悄无声息地主宰着所有的人,我们虽然触及不到,极目望去也不见其踪影,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它像一缕空气在滋养着我们,它也像一把巨钳,有时也会扼住你的喉咙。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所以,我们要在思维上,对存在弊病的、落后于时代的、成为精神桎梏的传统思维进行清算。简言之,就是:换脑,不断更新思维。

像天才一样思考

传说中有道高僧可面壁数十年,连身影都印入石壁中,终得以“大彻大悟”,近代一些企业家、政治家也尝试在繁忙的公务中坐禅,排除干扰,求得灵感。

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进入没有语言的无意识状态有利于右脑开发。据说测定坐禅高僧的脑电波图后发现,脑波速度有所降低,处于一种接近睡眠的状态。但坐禅与睡觉有本质的差异,是一种清醒的无意识状态。

每天抽十多分钟的时间冥想。选一个舒适的位置,盘腿而坐,调整呼吸,不去想任何事情,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这时就可以在不受左脑干扰的情况下,拥有单独使用右脑的时间,使右脑潜能得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