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公交车上遇见爱因斯坦
17758200000035

第35章 给自己一个梦想,并努力去实现

梦想是什么?是引发生命潜能的导火线,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给自己一个梦想,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有些人不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过分地夸大了自己与成功的距离,自己给自己的前进之路设置了障碍,连一个想法都不曾拥有过,就把自己最后隔离在成功的大门外。其实,只要你敢想,至少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9岁那年,为了让郎朗在钢琴上得到更好的教育,父亲带着他来到北京,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父亲辗转周折,终于打听到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于是诚恳地对那位老师说:“郎朗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希望您能指导指导他,给他一些帮助。”没想到那位老师听了郎朗的演奏后,摇着头说:“这哪是弹琴,根本就是东北人种土豆。”父亲急了,连声问道:“不会吧,老师,真有这么差吗?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老师再次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你儿子反应迟钝、缺少灵气,他不是学这个的料,还是早点回去吧。”

在一心一意备战考试的时候听到这番话,郎朗失望至极,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真的这么差吗?我真的没有希望了吗?”无情的打击让他一时对弹琴变得冷淡。面对灰心丧气的郎朗,父亲急得一夜白发,极度伤心之下,他对郎朗说:“现在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是吃药自杀,咱们都不活了;二是跟我回沈阳,从此不再碰钢琴;三是继续学下去。你自己好好想想,明天告诉我!”听到父亲的话,郎朗愣住了,他不知道父亲为何这般绝情,更不知道自己究竟一边是老师无情的打击,一边是还未实现便面临夭折的愿望,到底该如何选择?只有9岁的郎朗陷入了困惑。

经过千百遍的徘徊和思考,虽然9岁的年龄似乎还不能深刻地理解什么叫“坚持不懈”,但那颗梦想的种子还是在郎朗心里蠢蠢欲动,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占了上风,郎朗顿然醒悟:“我的生命就是为音乐而生,我不能放弃!”

于是,郎朗更加忘情地投入到练习中去,用钢琴来释放自己对梦想的怀疑,仿佛把自己的灵魂也幻化成了那一格格让他魂牵梦萦的黑白琴键。无数个日夜过去,郎朗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以此开始了他人生的辉煌之旅。

通往梦想的路,很少一帆风顺,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抵达。考试不及格,你可以下次努力;篮球没有进入决赛,你可以把它当成是对自己的一场演习;在同学面前出了丑,更没关系,就当为同学们活跃了气氛吧。在梦想之路上,学会追求下去,努力下去,成功,最终会属于你!

像天才一样思考

眼前可以得到的利益总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短视的心理却常常使人们失去本应该能够得到的美好事物。也许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更注重现实,而实际上是自己将未来的发展与成功的机遇白白浪费掉了。鼠目寸光的人,其前途成就有限;高瞻远瞩的人,才能成就千秋的事业。这便是智慧的大小有别。青少年朋友,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时一定要放长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