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07

第7章 为民族命运改变志愿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一条路,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洛斯特(美国诗人)

鲁迅先生受蔡元培之邀,曾在北大做过讲师。鲁迅先生的“民族魂”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这位一生都在战斗的勇士,从青年时便立志要让中国摆脱列强的欺凌,从那时起,他的命运便与中华民族的荣辱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鲁迅18岁到南京求学,后又留学日本学医。为什么要学医呢?他认为,中国之所以遭受世界列强的欺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的体格太弱。

同时,中国的医学也太落后了,鲁迅的父亲就是因庸医所误而过早地离开人世。

鲁迅想学好医学,除了平时治疗民众的病痛,为大众的健康服务,战时还可以上前线做军医,为反侵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仙台学医的第二年,一部时事短片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时正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被俄国人收买,充当奸细,被日本兵抓获,于是要将他砍头示众。许多中国人围观。

“好啊!”当刽子手举起屠刀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银幕上和银幕下的这一幕,使鲁迅受到很大的刺激。

那个被砍头的同胞,身体不是也很强壮吗?日俄在我们的领土上你争我夺,他们都是侵略者,都是我们的敌人,而这个国人却去做一方的奸细,为虎作伥,亲者痛仇者快。活得糊涂,死得也糊涂。那些围观者,把屠杀同胞当热闹看,他们的精神状态麻木到了何等可怕的地步!

经过痛苦的思考,鲁迅得出结论:身体强壮,还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提高大众觉悟才是当务之急。学医不能救国,学医只能医治人的身体,却不能解救人的精神。

即使人们的身体强壮了,但不知道爱国,不知道反抗压迫,又有什么用呢?要唤醒民众,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文学作品来感染他们、教育他们。

于是,鲁迅中途退学,弃医从文,从此开始了他用文字唤醒国人的事业,最终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智慧感言

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弃医从文,这就是鲁迅。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专为他人的幸福而生,他们永远在为改变大众苦难的命运而奋斗。当然,今天的青少年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国家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把学习搞好就是为国家作最大的贡献了,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用双手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