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59

第59章 学习是一项终生的事业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敏于随。

——韩愈(唐代诗人)

北大一位教授曾讲过“江郎才尽”的故事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警示他的学生要有不停学习的精神。

江郎才尽是讲述南北朝时期,梁朝金紫光禄大夫江淹的故事。江淹年轻时好学不倦,诗和文章都写得很好,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作家。中年为官以后,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的五彩笔在你处多年,请你还给我吧!”江淹听了这话以后,到自己怀中去摸,摸到五彩笔便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写诗做文章便再也没有优美的句子了。

据史学家考证,江淹确有其人,他的诗文到后来退步也是确有其事,但他一落千丈的根本原因不是上面说的那个还五彩笔的传说。他早年家境贫寒,所以学习刻苦,“留情于文章”,而且非常注意向有成就的前辈学习,“于诗颇加刻画,虽天分不优,而人工偏至”,也就是说他虽缺乏做学问的条件,却以加倍的努力去钻研。他的成就,不是天意神授,而是来自于勤和思,勤奋不怠,好学不倦,这就是他前半辈子誉满朝野的根本原因。到了后半辈子,官做大了,名声也大了,认为平生所求皆已具备,功名既立,可以及时行乐了,于是由嬉而随,耽于安乐,自我放纵,再不求刻苦砥砺了。他自己说他性有三短,其中的“体本疲缓,卧不肯起”、“性甚畏动,事绝不行”等就属于“随”的劣性。“随”导致他事业心消失,他只“望在五亩之宅,半顷之田”,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都烟消云散了,后来学疏才浅,诗文退色,“绝无美句”,这也是必然的结局。

智慧感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贵在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若在一点成就面前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再聪明的天才也会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因此孔子才说:“温故而知新。”通俗地讲,就是要不断复习学过的内容,才能知道新的内容。强调的是知识的持续,一旦你懒散,不但学不会新的,恐怕要像江郎一样,连旧的也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