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56

第56章 用眼泪换来的天才

曲径通幽

——勤奋是通往荣誉之殿的必经之路勤奋是成功的试金石。被称为北大怪才的辜鸿铭教授学贯中西,精通西方多种语言和学问,是历史上罕见的奇才。然而当他在回顾自己求学经历时却说:“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却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古往今来,那些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无不是勤勉的学习之人。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英国历史学家)

被称为北大怪杰的辜鸿铭教授,精通西方数种语言,学贯古今中外,可谓历史上罕见的奇才,可是谁能想到,少年时代他经常为了学习哭鼻子呢?

辜鸿铭幼年被英国人布朗收为义子,并向他学习英文和德文,在背诵完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后,布朗又让他学习史学名著《法国革命》。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么了?”辜鸿铭回答:“散文不如戏剧好背。”

日后提及此事,布朗告诫辜鸿铭:“我知道,你不一定还要哭多少次。你哭吧!

等你眼泪哭够数,你的学业就够分了!天地间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学问,也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好的事情,何况这学贯中西、拯救人类的大事业。”

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专业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修辞学等科目。布朗之前的嘱咐一点没错,辜鸿铭在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读遍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文、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多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文、拉丁文,即使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语言与人交流,其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

《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至于“困”字的意思,旧注谓“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而学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

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脑子愈用而愈灵!”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慨叹道: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智慧感言

天才出于勤奋,大多数人都知道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勤奋是成功的试金石,不管是谁,取得成绩的背后必有一段辛酸苦楚。天才并不是天生的成功者,天才加勤奋,就等于为成功上了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