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37

第37章 叫先生“下课”

对待工作的严肃态度、高度的正直,形成了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平衡。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蔡元培任校长时期的北大校风淳厚,学风异常活跃,课堂上思辨与质疑之风盛行,与先生“叫板”已属家常便饭,在教师水平不足以胜任时,甚至敢把先生“拉下马”。

当时的北大,有一位姓朱的教授,他所教的《文心雕龙》不是他的特长,在讲课时不免出了好些错误,可是要揭发这些错误,学生的笔记终究难以为凭。恰好有一位姓张的同学借到了朱教授的讲义全稿,交给了当时的副校长傅斯年。

傅斯年用一夜看完讲义,摘出三十几条错误,然后由全班签名上书校长蔡元培,请求补救,书中附列着三十几条错误。蔡元培是内行,看了自然明白,可是他不信这是由学生们自己发觉的。为了防止教授们互相攻击,蔡校长突然召见签名的全部学生。

同学们全慌了,害怕蔡元培要考,又怕傅斯年一人担负这个责任,于是大家在见蔡元培之前,每人分任几条,准备好了,方才进去。果然,蔡元培当面口试起来了,分担的人回答得头头是道。考完之后,蔡元培没有说一句话,学生们也一声不响,一一鞠躬退出。过了一段时间,这门功课做了重新调整。

智慧感言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在什么时候,真理都是唯一的出发点和评判标准。

正是北大追求自由、平等的治学精神形成了北大深厚、求真的学风和校风。蔡元培当校长时的北大,是令人神往的北大,那时的北大大师云集。关于蔡校长不说别的,单论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主张,就可以永垂青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