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35

第35章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义是第一美德。如果没有正义做后盾,勇气又有何裨益?如果人人都正义在握,勇气也就没有了。

——阿格西劳斯二世(斯巴达国王)

历史学家陈衡哲是一位才女,也是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当年蔡元培先生开风气之先,把她请到了北大。

陈衡哲秉性刚柔并济,她常对自己的入室弟子进行人格教育,最常说的是:“你不要怕人恨你,恨是不要紧的,人家了解之后,就不会恨了。但你绝不可以让人‘看不起’,那可能会糟透了!”此外,陈衡哲不怕汪精卫施加的压力,支持丈夫与之相抗争。她的丈夫任叔永在北平时任管理美国庚子赔款退偿事务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干事长,恪尽职守,但时任行政院长的汪精卫多次想挪用此笔款项,是以威逼任叔永。陈衡哲知道后,对丈夫说:“我非牝鸡司晨,也不怕人恨。应本责任与道义立场来说话,纽约所有退款,谁也不许移拿借用,我们宁可让人恨,也不可让社会人士看不起。”

陈衡哲非常关注妇女儿童问题,她常以女性的视角观察社会,同时不失批评家的锋芒与学者的睿智。这种性格曾经给她惹来一场风波:日本人逼进华北之后,任叔永和她就先行转移到四川。任叔永名重一时,被聘为四川大学校长,陈衡哲也被聘为教授。陈衡哲一向对四川军阀的糜烂生活不满,一次,四川某将军邀请任氏夫妇参加家宴,一进客厅就发现妻妾成群,环伺于侧。陈衡哲立时心中反感起来,没想到饭后,将军又请她“登榻玩玩”,陈衡哲顿时心头怒起,当即拒绝,转身而去。

回家之后,她越想越不对,觉得四川妇女的地位实在太低,于是提笔而成几篇文章,寄给胡适《独立评论》发表,结果在四川军阀中引起轩然大波,立时逼得她夫妇二人离开川大。

陈衡哲的刚强品格让同事们佩服不已,新中国成立后她留在上海,帮助人民政府处理教育方面的事务,成绩很大,至今仍为人传诵。

智慧感言

北大能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关键在于其精神。坚守正义,不向丑恶现象低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使北大人在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一直保持着一份高贵的精神气质,这种可贵的精神源自北大人对真理和正义的信仰,也源自北大人忧国忧民的拳拳爱国之心。陈衡哲的刚强品质,和她面对强权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确实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