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25

第25章 彻夜不眠的“顶牛”

执著追求和不断的分析,这是走向成功的双翼。不执着,便容易半途而废;不分析,便容易一条道走到天黑。

——佚名

北大无疑是一片学术研究的圣地,这里鼓励独立思考,鼓励争辩,学术讨论风气盛行。北京大学物理系副主任黄昆院士正是从不断的讨论和争辩中获得真知的。

1937年,黄昆经保送进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物理知识的精华。同时,黄昆同杨振宁、张守廉等人结识,这使得从小便酷爱争论的黄昆有了一个争辩的天地。正是通过无数次辩论,黄昆同杨振宁、张守廉等人真正认识了彼此,并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友谊。

黄昆回忆说,他跟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是他生活最丰富的时期。黄昆眼中的杨振宁是一个难得的挚友,他在学术方面很有天赋,聪明过人,课堂上一些非常艰深的理论,他很快就能轻松地掌握。杨振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顶牛”。那时黄昆和杨振宁都二十岁出头,同住一屋,经常争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为弄明白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含义,他们的争论从茶馆喝茶的时候开始,一直到晚上回宿舍还在进行,熄灯后上了床,争论仍没结果,他俩过了好久又爬起来,点亮蜡烛,翻开资料来解决争论。时隔数十年后,杨振宁对黄昆的认真仍念念不忘:“我和黄昆同处一舍时,正是那些争论使我找到科研的感觉。”在日常交往中,那些知识成了他们随时讨论的话题,双方都由此受益匪浅。

智慧感言

学生时代对学术的执著常常会成为一个人事业精神的基石。苦心钻研学术的精神奠定了黄昆和杨振宁日后的敬业精神,使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丰硕的成果。因此,对于青少年而言,应当珍惜自己的学生时代,用认真求学的精神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