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023

第23章 工作本身就是满足

为什么工作竟然是人们获得满足的如此重要的源泉呢?最主要的答案就在于,工作和通过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能激起一种自豪感。

——塞尔斯(英国作家)

北大中文系教授朱德熙先生曾在其文中讲到两位北大学者忘我工作的故事。

一位就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王竹溪先生。王先生兴趣广泛,不仅理科有所造诣,而且有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化与历史文化根底。王竹溪先生在联大的时候打算编一部用他自己发明的检字法检字的字典,为了验证他的检字法是否能对付所有的汉字,他把《康熙字典》的字从头到尾数了一遍,逐字登记下来,再用他的检字法来检验。过去没有人知道《康熙字典》一共有多少字,王先生统计的结果是47043字。

1943年日本飞机轰炸昆明,王先生的家被毁,接着他的大儿子又病死了。王先生这部字典的大量工作就是在他遭到如此不幸的时候做的。这部字典已于1988年1月出版,初名为《新部首大字典》。

还有一件事朱德熙先生至今难忘。1968年秋天,朱德熙被关在北大“牛棚”里。

无线电系已故教师胡某某两次半夜里偷偷爬起来点着蜡烛写论文。为了写论文他吃了不少苦头。当时有人说他傻,因为即使他把论文写成了,也发表不了;即使发表了,既不能署名,也拿不到稿费,真不知道他图个什么。其实他并不图什么,他的目的只是写论文,只要把论文写成了,他也就满足了。

智慧感言

真正潜心研究学问的人,是不会吝啬生命的。北大之所以能形成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因为总有一批专心致志钻研学问、几近痴狂的学者,他们视真理为信仰,视学识为生命。这种对学术锲而不舍的精神越是在艰难的逆境中越显得可贵。青少年朋友要是有文中二位先生一半的认真劲儿,那取得好成绩就真的不是问题,名牌大学也会为你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