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17751800000109

第109章 仁慈的另一面

对丑恶没有强烈憎恨的人,也不会对美善有强烈的执著。

——茅盾(当代作家)

隆冬时节的一个夜晚,在上海一家电影院的门口,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拦住了一位老人,向他募集救助水灾灾民的捐款,这位老人说没有零钱,女孩十分失望。老人看着小女孩鼻尖冻得通红的辛苦模样和失望的表情,不忍心一走了之,他带着女孩进了电影院,买过电影票之后,付给了女孩一块钱。女孩非常高兴,称赞老人是个好人,还认认真真地给老人写了一张收条,说只要拿着这收条,在别处就无须再捐款了。这个老人就是鲁迅,他受蔡元培之邀,曾在北大做过讲师。

那个小女孩也许早就忘了这一幕,但是老人却在1936年2月,用文字记下了当时的感慨。其实鲁迅付给女孩一块钱时,早就听说过那些受水灾之害的难民,在成群地逃到安全地带时,已经被当局用机关枪扫射掉了,理由是怕他们有害治安。可是,一个小女孩,怎么能理解得了这样奇怪的现实呢?鲁迅只有独自承受这样的悲哀。他一面知道灾民早就不存在,一面为这些并不存在的灾民捐款,虽然这是自欺欺人,但至少可以让那位小女孩高兴。鲁迅就此说,我要骗人。

一个太仁慈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以骗人维持他的仁慈。

智慧感言

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如果两颗心相遇了,无疑是个悲剧,宽容的那颗更加仁慈,而流血的那颗更痛。

其实这故事说白了,讲的就是善意的谎言。鲁迅承担了痛苦,而让别人不至于因为真相而难过,大概这也是所谓的“不忍之心”吧!

我们在生活中并不一定要诚实到刻板的程度,很多时候能处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更为高明。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不愿意破碎的梦,很多时候明知道是空的,还是愿意去维护,因为那是心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