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法自然
17748900000029

第29章 用平等之心看天下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圣人以自然的观念去看待天下一切现象,对待一切人事物,都采取平等之心,也就是没有分别之心。

由于个人差异,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样存在着差异,这样的差异就使一些人内心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在自认为毫无利用价值、地位低下的人面前,他们显得高人一头,对于其不屑一顾,甚至对人略带鄙视。

而老子认为,“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他觉得有修养、有成就的人对待一切人事物,都应采取平等之心,不存区别之心。

摆正心中的天平,以公正之心平等待人,是一个人美好的情操和风范。在这一点上,伟人周恩来堪称楷模。

在倡导“求同存异”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阐述了新中国外交的一个原则立场: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他在这次会议上发言说:“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国……由于历史的传统,大国容易对小国忽视和不尊重,因此我们经常检讨自己。到会的各国代表中如果有任何人觉得中国代表团对任何一国代表不尊重,请指出来,我们愿意接受意见并改正。”

周恩来终身信守了“平等待人”这一诺言。这也是他同外国人士经常谈到的一个主题。特别是对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朋友们,他时常虚心地询问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是否发现我们有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直到他病重住院期间,他最后几次会见外宾时,仍然不倦地说明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方针。

周恩来在国际交往中平等待人的态度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他对小国的尊重和体谅,尤其鲜明地体现了新中国平等对待他国的风格。1954年,许多国家派代表团参加我国建国5周年庆祝活动。在分配接待任务时,剩下欧洲一个小国外长率领的代表团无人负责,周恩来便自告奋勇负责接待。他说,我们是大国,但不能歧视小国。我们应该尊重别国的民族感情。这件事对外事工作者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令人至今难忘。

人人都有面子,人人都要面子。在社会中,人们信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人生信条,因此在待人处事上,应当抱着尊重任何人的态度,不要因为工作分工不同而轻视他人。

某单位有两个年轻人住单位的集体公寓。两人也许都在恋爱阶段,经常很晚才回宿舍。其中一个后半夜回来了,总是一边敲门一边呵斥值班老人。老人三更半夜爬起来为他服务。一次,老人刚准备开门,门外的年轻人嫌老人动作慢,大声骂道:“我当你睡死了,叫了半天不见动静。”老人家听见了,收起钥匙转身回屋睡觉去了。年轻人叫嚷了半天,老人就是没搭理,只好在外面转到天亮。另一个年轻人就有礼貌多了,每每经过门口,一定向老人打个招呼问声好;无论有多么要紧的事,到了门口都一定下车对老人点点头;晚上回来,无论早晚,总是轻轻地叩门,“大爷大爷”甜甜地叫。值班老人得知他回来时,也总是笑吟吟地快步出来把门打开。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尊重他人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应有的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式,而不应因人们之间所存在的先天或后天的差异区别对待,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

世间存百态,世象有纷繁,每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因而,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也迥然不同。但不管怎样,面对生活,我们在待人接物方面都应摆正心中的天平。天道公平,作恶必受惩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道如网,广大无垠。看似疏散,但却没有漏失。

历史的罗网恢弘无边,尽管网眼稀疏,却不会漏掉一个坏人。须知,天道公平,作恶必将受到处罚。

三国时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时,仍不忘谆谆告诫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一世英雄,留下的名言不多,唯有这句话流传千古,而且给后人永久的启示:奉劝人们不要因为某个坏习惯不起眼就不重视,这句话看似比较浅显,但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它告诉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上加强道德修养,以免因小失大。

白居易为官时曾去拜访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鸟窠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本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没想到只是如此平常的话,便失望地说:

“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却行不得。”

白居易被禅师一语惊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

正如佛语所说:“愚昧之人,其实亦知善业与恶业之分别,但时时以为是小恶,为之无害,却不知时时为之,积久亦成大恶。犹水之一小滴,滴下瓶中,久之,瓶亦因此一滴一滴之水而满。故虽小恶,亦不可为之,为之,则有恶满之日。”

有个非常有名的寓言故事,名叫“象牙筷子”,也非常有意思。商纣王刚登上王位时,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他的叔父箕子十分担忧。因为他认为,一旦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会换成用犀牛角、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和玉石盘碗,接下来就会千方百计地享用各类山珍海味了。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之时,则一定不会再去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在低矮潮湿的茅屋下,而必然会换成一套又一套的绫罗绸缎,并且住进高堂广厦之中。

箕子害怕这样下去,必定会带来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他从纣王一开始制作象牙筷子起,就感到莫名的恐惧。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只过了5年光景,纣王就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地步。他的王宫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兽肉,多得像一片肉林;厨房内添置了专门用来烤肉的铜烙;后园内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堆积如山,而盛放美酒的酒池竟大得可以划船。纣王的腐败行径苦了老百姓,更将一个国家搞得乌七八糟,最后终于被周武王剿灭而亡。

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对小的贪欲不能及时自觉并且有效地修正,终将因为无底的私欲酿成灾难,小则身败名裂,大则招致亡国。我们要时常依照好的准则来检点自身的言行和思想,否则等出现不良后果再深深痛悔都已为时太晚!

人之善恶不分轻重:一点善是善,只要做了,就能给人以温暖;一点恶是恶,只要做了,也能给人以损害。所以,生活中的我们须谨言慎行。从一点一滴之间要求自己,做到为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人生的沟沟坎坎中马失前蹄,断送我们本该美好的前程。

善恶因心起,为小善可以养心,为小恶则可以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