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欲忘我:内省自胜的智者心态
在老子眼里,欲望与节制是相对的。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但容貌却显得愚笨。小人们总是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这是毫无益处的。因此,圣人治国,只求安饱,而不求声色之娱。所以采取前者而舍弃后者。这说明节制欲望的重要。人类的欲望,如声色犬马、饮食钱财等,本为厚生养生之具,但不加节制,任情而为,则有害健康。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江海能处在百川之下,故能成为百川之王。
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老子此番话可谓如出一辙。越是伟大的人就越觉得自己渺小。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一种积极的悟“道”修身的心态。
正如《庄子·秋水》里沁海神所说的:“井里的鱼不可以和它谈及大海的事,因为它被其活动的区域所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以与它谈及冰冻的事,因为它受到时间的限制;孤陋寡闻之士不可以和他谈及大道,因为他被其所受的教育束缚。现在你摆脱了河道的限制,看见了大海,知道了自己的鄙陋,可以和你谈谈大道了。天下的水,没有比大海更大的。所有的河流都归向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但大海并不因此而盈满;海水从尾闾排泄出去,没有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并不因此而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海都是一样;无论水灾还是旱灾,大海都不受影响。大海超过江河的水量,简直无法用数量来计算。但是,我并没有以此而自满。自以为从天地的赐予中获得了形体,从阴阳那里禀受了生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比小石头小树木在大山上一般,只存有自以为小的念头,又怎么会自满呢?中国在四海之中,不就像小米粒在大仓中一样吗?”
物类的名称有万种之多,人类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众群聚于九州,粮食所生长的地方,舟车所通行的地方,个人只是人类中的一分子;人类与万物相比,不就像一根毫毛在马身上一样吗?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自我感觉特别好,优越感极强,总感到自己比他人强,处处、事事、时时都显示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样子,自以为是,对他人说起话来总有一副老大的味道,不会平等待人……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喜欢被他人尊重,因此对这种高傲无理的人会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种人,一般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别忘了,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
完全按自己的主意行事,与人相交合则留,不合则去;比自己强的人不接近,比自己差的人不迁就。这样高傲的人生活得一定不会快乐,自己的心灵也很寂寞,也会感到压抑。正确的做法是:比自己强的人,谦虚地和他相处;比自己差的人,也谦虚地和他相处;把功利放在一边,把评价放在一边。何况功利与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因此,谦虚自然地与人相处,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
谦虚不是抬高了别人,也不是踩低了自己。谦虚恰恰是一种能容忍他人的能力,是一种成功者的胸怀。
阳子居往南方的徐州去,恰巧碰到老子向西去秦国的某地方。郊外相逢,阳子居自以为有学问,态度傲慢,老子便深为阳子居惋惜,直率地当面批评阳子居:“以前我还认为你是个可以成大器的人,现在看来不可教诲啦。”
高傲的阳子居听了老子的话心里很不舒服,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那样。
回到同住旅店后,阳子居觉得自己应当做得自然一些,起码要敬重长者,敬重有道德学问的老先生,便主动给老子拿梳洗工具,脱下鞋子放在门外,然后膝行到老子面前,谦虚地说:
“学生刚才想请教老师,老师要行路没有空闲,因此不便说话。现在老师有空了,请您指教我的过失。”
老子说:“想想看,你态度那么傲慢,表情那样庄严,一举一动又如此矜持造作,眼睛里什么都没有,这样,将来谁和你相处呢?人,没有他人围绕着你,行吗?应该懂得: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总有些污秽的感觉,德行最高尚的人总认为自己远不十全十美,学问虽深切地了解了,在许多方面也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行的地方;眼睛里只看到自己行,实际上,你哪个地方都不明白。”
阳子居先是吃惊,渐渐地脸上浮现惭愧的神色,谦虚地说:“老师的教导使我明白了道理。”
开始,阳子居在去徐州的路上,旅舍客人恭敬地迎送他。他住店时,老板为他摆座位、送手巾,大家也给他让座。虽然恭敬,但彼此都不舒服。接受老子教诲后,阳子居态度平和,为人谦逊,归途住店,客人都随意地和他交谈,他也感到和大家相处很亲切。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俗语其实很好理解。人外面自然应该有人,除非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天外面应该还有天,除非天只有你看见的那一片。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言告诉我们,当我们自己在某方面很出色、很优秀的时候,不要骄傲、不要自满。因为这个世界很大,人非常多,一定会有人比我们在这方面更出色、更优秀。
对一个人来说,无论做什么,要想做得顺利、做得好,自信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是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自信发酵成了自大!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明白了事理之后,行走在人间,最怕的是误入邪道。人间正道既宽阔又平坦,可是世人却偏偏爱走歪门邪道。
老子是个智者,更是个正直的人,他时时警惕,生怕自己误入歧途,做出有愧于心的事来。老子思想深不可测,老子的为人更是流芳百世,当为后人之楷模。
有鉴于此,我们要想成就自己,就需要拥有正直的心和博大的胸怀。当你以良好的道德和精神去做事待人时,当你以宽阔的胸襟去包容万事万物时,成功一定会向你走来!这应该就是老子所想表达的。
《易经》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明假如你不中不正,占卜有好结果也没有用。一位王母与奸夫一起,为了窃国陷害天子,结果事情败露。她去占卜,得了一卦,卦师告诉她:可以走,还是吉。但王母自己都知道死期已到,不会走得了的。她说:像我这样不忠不贞的人,做了这样不中不正的事,即使得了好卦,有了指点,也不会逃脱得了。此事不可占也!
轻视道德的威力,纵容自己为所欲为的人,都难逃正义的审判,因此,君子应当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做人首先要宽厚为怀,这是基础。
《易经》中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里强调了厚德的基本原则是,直率、方正、宽大;正直,端正,广大。直,是公正无私的正直;方,是处世果断有方的才干;大,是宽大为怀的气量。这是每一个人处世所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
有一位将军在一次军官会议上说:
在很短的期间内,你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控制另外某些人的生命。你们将领导一些忠于国家但未经训练的公民,他们将接受你们的指挥与领导。你们所说的话就是他们的法律。你们随口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被他们铭记在心。你们的态度将被模仿。你们的服装、你们的举止、你们的言谈、你们的指挥态度,都将被模仿。
当你们加入自己的部队时,你们将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你们并无所求,只希望你们能表现出一些才能,获得他们的尊敬、效忠与服从。他们已准备妥当,急于追随你们,只要你们能使他们相信你们具有这些才能。当他们认为你们并未拥有这些才能时,你们最好自己挥手道别吧,你们在那个部队中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几天之后,你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将接受委任,出任军官。你们一定要善待他人,而且要多多善待属下,而不是去巴结上司。
我们在读这段演讲时,也许不以为然,因为这是一位早已过时的不知名的将军的演讲,是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距离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即兴表述。
可是我们要知道,一个正直、有才干、有胸怀的人,实际上就已具备了指挥将士们冲锋陷阵的大将的处世风度。这种风度正是“直、方、大”综合品质的凝结和发散。有了这种处世风度,不需要你亲自上前线,仗一定能打赢,这就是“不习,无不利”的秘诀。
按照《易经》的说法,直即正,方指义。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敬畏和谨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又能以正义的准则作为自己外在的行为规范,他的德行就不会孤立。如果不孤立,得到大家的拥护,离成功还会远吗?“德”是修身养性的甘霖道生之,德蓄之。
道生万物,而德是蓄养万物、修养身心最醇美的甘露。
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如果这辈子不想以一具行尸走肉的状态立于世上,就必须时刻与“德”为伴,让“德”滋养你一生。
让“德”滋养你一生,很简单,通俗地讲,就是一辈子做个好人,一辈子与人为善。这话说时容易,可是要真正实践它并不容易。“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层次的哲理。
修身本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说你做了一些惊天动地的好事就算修成正果了。再说,做惊天动地的好事也确实需要环境和际遇,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的。可人性本善,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小善举并不难。
他的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沓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
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1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就这样告诉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他勤快、好学,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好心的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一天,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招收营销人员,假若他乐意的话,自己愿意帮助引荐。于是,他获得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
临去上班时,父亲告诉他:“我们祖上有一条训诫,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祖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事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最好能记得。”
也许就是因为这四个字吧,当他开着货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饭店时,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就这样,他乐呵呵地干了四年。
第五年,他接到总部的一份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理由是这样的:该职员在过去的四年中,个人的推销量占佛罗里达州总销售量的40%,应予以重用。
后来的事,似乎有点顺理成章了。他打开拉丁美洲的市场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被调回了美国总部,任首席执行官。
就在他被美国猎头公司列入可口可乐、高露洁等世界性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竞选连任成功后宣布,提名卡罗斯·古铁雷斯出任下一届政府的商务部部长。这正是他的名字。
后来,卡罗斯·古铁雷斯这个名字蜚声世界,然而,世人很少知道古铁雷斯成功背后的故事。《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古铁雷斯,就个人命运让他谈谈看法。古铁雷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善举。”
之后,《华盛顿邮报》以“凡真心助人者,最后没有帮不到自己的”为题刊发了一篇报道,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说,古铁雷斯发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武器,那就是“日行一善”。
就是这么简单,日行一善,不论大小,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最终会改变你的命运。智者都明白成人达己的道理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圣人做任何事时,先考虑公众利益,后考虑自己的好处,反而常被推为领袖。常把自己生死置之于度外,因此圣人反而受到大众的保护。这不就是因为不自私而得到的好处吗?当然他做事会得到成功。
老子“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的论述,堪称人生智慧的经典。老子这句话所说的人生智慧就是:人们如果以无私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受益的将会是自己。
或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一智慧的现实意义与真实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生智慧却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只是它只存在于少数能够看到这点的人身上而已。
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相当优异,经常是首奖及优等奖的得主。他在得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
有一位邻居就很诧异地问他:“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品种因而超越你的吗?”
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在这位农夫居住的地方,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毗邻相连。如果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南瓜的品种,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较差的品种花粉传播到自己的瓜田,这样这位农夫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相反的,若农夫将得奖的种子私藏,则邻居们在南瓜品种的改良方面势必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花粉传授给自己的南瓜,这样他必须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
由此可见,这位农夫大公无私地奉献,最终受益的还有他自己。
许多人做事情的时候喜欢将事情做绝,这就如同做生意的“一锤子买卖”一样(从不给别人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这样的人目光短浅,丝毫看不到其中的利害,以至于做人失败,做生意亏本。
做人就应该将目光看得远一些,不把事情做绝,这样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广招天下宾客,不管宾客有无才能,他都一律以礼相待,奉为上宾。
有人劝孟尝君不要这样,说:“你志在求取贤人,帮助你建功立业,如今很多无才无德的人混了进来,骗吃骗喝,为何你却视而不见?”孟尝君说:“留下他们,我只不过破费些钱财;可赶走他们,他们就会以我结仇了,谁知道会有什么祸事发生呢?”
孟尝君这样仁义,可有人还是不领情,一个宾客竟勾搭上了他的一个小老婆。这是男人都难以接受的事,但孟尝君知道后却十分平静。他不主张惩治那个宾客,反而为他开脱说:“男人喜爱美色,这是人之常情。要怪,也只能怪我的小妾淫荡无耻了。如果她遵守妇道,这种事就不会发生了。”
孟尝君的手下人又气又怒,坚持要给那个宾客治罪,他们说:“你讲仁义,原谅他人的过错,所以他们才会胆子越来越大。如今这种无耻的事都出来了,再不严办,我们都没脸待下去。你三番两次替坏人说话,到底为了什么呢?”
孟尝君说:“为了我自己啊!树大招风,说不上哪一天我就会大难临头,到了那时,只有我的仁义才会救我。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今天给人留条活路,他日人家才会卖力帮我。这也是我不咄咄逼人的原因。”
一年之后,孟尝君又推荐那个宾客到卫国为官。那个宾客感动万分,日思夜想报答孟尝君的恩情。
后来,齐国和卫国关系恶化,卫国国君想要联合其他诸侯攻打齐国。这时,那个宾客冒死进谏,他对卫国国君说:“我并没有什么才能,多亏孟尝君的推荐,这才被大王器重。大王和齐国交战违背盟约,也不会占什么便宜,不该草率。大王如果坚持攻打齐国,我就死在大王的面前。”
在那位宾客的努力下,齐国避免了战祸,渡过了危机。孟尝君遇到多次挫折,都依赖他的宾客之力一一化解。他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结果受惠最多的还是他自己。这就是他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许多人求功心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损人利己,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快快有成,其实他们大错特错了。成功需要别人相助,灾难更需要他人援手,没有朋友便会死路一条。如果一个人极端自私,人们自会处处和他过不去,拆他的台,这样的人绝不会有大成就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不要总想学会如何去得,还要学会如何去舍,懂得了付出才会懂得取得,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同样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大,回报越大。于人于己也是如此,只有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反过来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