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故事与趣味
17744100000034

第34章 英格丽·褒曼的明星生涯

英格丽·褒曼,1915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英格丽·褒曼是世界公认的“电影皇后”,她曾五次被提名为奥斯卡奖的候选人,并三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还因主演电视片《梅厄夫人》而膺获艾米电视奖。

1933年的一个早晨,18岁的褒曼步履匆匆地朝着海滨大道露天码头走去。她将去参加瑞典皇家戏剧学校的考试,此刻,她心中忐忑不安,忧心忡忡。因为这天早晨是她一生之中最紧要的关头。倘若她名落孙山,失掉这次机会,她就必须把朝思暮想的黄粱美梦统统忘个干净。她已经向叔叔奥托许下了诺言:如果这次投考失败的话,她可以去当售货员,或者当哪个人的私人秘书,至于演戏成名的渴望,那就只好都把它当作梦幻泡影,从此死了这条心。而且她知道当年报名的考生有75人之多,而能够中选的幸运儿将也不过寥寥几个人,竞争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褒曼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怎样,但却清楚地知道她必须考取。

褒曼非常珍惜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她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品,表演一个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农家少女,逗弄一个老实的农村小伙子,少女比小伙子还要大胆,她跳过小溪向他走去,双手叉腰,冲小伙子哈哈大笑。她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梦想着一举而中。

考试那天,轮到褒曼出台了,她跑两步往空中一跳,就到了舞台正中,欢乐地大笑,说出了第一句台词,她飞快地瞥了评判员一眼,惊奇地发现这些人正在议论什么,并且比划着,根本没看她的表演。见到此景,褒曼的心里凉了半截,自己肯定没戏了,慌乱之中,她把台词也忘掉了。

“停下吧!谢谢你。下一个请开始。”评判团主席大声说。褒曼懊丧地走下台,从上台到下台,不过三十秒钟左右,精心准备的小品白费了,这意味着她仅有的一次机会失去了。

褒曼彻底灰心丧气了,她想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投河自杀。褒曼魂不守舍的来到河边。愣愣地盯着水面。水是暗黑色的,闪着油光,散发着臭气,肮脏不堪。她忽然想到,自己会灌进很多脏水,死后被人捞上来时,身上会沾满脏东西。“这不行,不能这么肮脏地死去。”她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褒曼竟被录取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若干年后,褒曼曾碰到当年的一位评判员,她问为什么在初试时他们对她那么不好,那么不喜欢她,那位评判员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说:

“不喜欢你?亲爱的姑娘,你真是疯了!就在你从舞台侧翼跳出来,来到舞台上的那一瞬间,而且站在那向着我们笑,我们就转身彼此互相说着:好!她选中了,看看她是多么自信!看看她的台风,我们不需要再浪费一秒钟了,还有十几个人要测试呢!叫下一个吧。”

现在,褒曼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瑞典皇家戏剧学校。她孤芳自赏地练习演戏,把全副身心都扑到戏剧上了。1934年的夏天到了,一个学期结束了,学校放假三个月。为了消遣时光,她去找了父亲的那位知心朋友贡纳尔叔叔,希望他能帮她到瑞典电影制片厂去当个无足轻重的临时演员。然而,结果大大出乎褒曼的意料之外,制片人古斯塔夫·莫兰德尔在看完褒曼试镜头的样片之后,马上改变了以前那种冷若冰霜、漠然相待的态度。他是一位独具慧眼的识货行家,只消瞅上一眼就可以看得出对方是不是个卓尔不群、禀赋独特的天才。他惊喜地发现褒曼具有“明星的素质”。可是褒曼看到自己试镜头的样片很不满意,认为糟糕透了。她悲观地问道:“我看起来样子很难看,是吗?我想要是再试上几次,往后我会演得更好一点的。”这句话成了日后她的口头禅,几乎每场演下来,她都要唠叨一遍:“我想,往后我会演得更好一点的。”

古斯塔夫听了更为放心了。“挺不错的。要记住这是你第一回上银幕。光线打得不完全对头。”

“可是……我演得不太好吧?”褒曼满腹狐疑,又盯住问了一句。

“你演得非常出色。”古斯塔夫反驳说,“你有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你会大有出息的。”

古斯塔夫不仅让褒曼演《增侣桥的伯爵》中的一个小角色,而且决定让她当他下一部片子的女主角。他料定褒曼日后必成大器,他在褒曼扮演《增侣桥的伯爵》中的小角色时,在她必经的小路上放置了两盆鲜花,并在花枝上挂了一张便条:“凡是你足迹所到之处,大地必将鲜花盛开。”

在这第一部影片拍完之后,瑞典电影制片厂的所有制片人和管理人员都知道他们发现了一个后起之秀的年轻姑娘。

古斯塔夫,还有史导演伊伐尔·约翰逊等人一齐出马对褒曼竭尽敦促劝导之能事,要她重新为自己的前途着想。经过与戏剧学校校长一番争执之后,褒曼离开了戏剧学院,从此开始了拍电影的生涯,迈出了通往电影明星之路的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