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故事与趣味
17744100000030

第30章 艺术天才毕加索

帕布罗·路易斯·毕加索(1881~1973年),出生于西班牙海滨城市马拉加的一位美术教师的家庭。他是一位伟大的西班牙画家,立体画派创始人,法国现代化派的主要代表,主要作品有《第一次圣餐》、《科学与仁慈》、《生活》、《亚威农少女》、《母与子》等。

小毕加索天生聪颖。4岁时,他就会用纸剪出一些稚气的花草动物图案,借着光线把它们投影到雪白的墙壁上,来回晃动它们,像表演中国的皮影戏一样,逗得家人相视而笑。

那时,小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位美术学校的教师,还兼着马拉加市博物馆的工作。他在馆内安置了一间画室,工余时就在这里进行绘画创作,或是修复一些展品。

小毕加索刚刚学会走路,父亲便把他带到了这间画室。年幼的毕加索对画室里的一切都感到那么的新鲜,他总是瞪着大眼睛东瞧瞧、西看看。五颜六色的油彩、长短不一的画笔、斑斑点点的调色板,还有那些画布、画框、画架……哈!真是琳琅满目。他还悄悄地用小手东摸摸、西碰碰,父亲并不去理会他。

有时,小毕加索也会安静地瞪着眼睛看父亲作画,或者暗暗地模仿父亲作画时的姿态。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渐渐地,小毕加索也拿起了画笔,铺上一张纸,坐在那里画画了。

再长大一点,毕加索开始懂得聆听父亲的谆谆教诲,并注意到父亲画布上的内容了。

待毕加索长到可以上学时,父亲唐霍塞便将他送进马拉加最好的学校学习,希望他能认真读书。可是,小毕加索常常无心学习,逃学逃课简直是他的家常便饭。无奈,唐霍塞只好每天早上都亲自把他送到学校门口。

毕加索一到学校,只能垂头丧气地捧着心爱的鸽子走进教室。对他来说,教室就像鸟笼子一样束缚着他,他多么渴望自己能像鸽子一样飞向无边无际的蓝天!没有办法逃学,他干脆不写作业,他的作业本上只有各种各样的画。

终于有一天,毕加索实在无法忍受枯燥的学校生活了,他向父亲提出:“带着油桶和油笔进学校。”看着儿子倔强坚定的表情,慈爱的父亲也不忍压抑他的才情和天赋,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毕加索在宽厚的父爱下成长着。一天傍晚,父亲唐霍塞给毕加索安排了一次画鸽子的作业,然后便独自一人出门散步。此时的他,由于种种原因,正处于心潮的低谷期。那天的林荫道上,清幽的景色渐渐驱淡了他心头的愁云。

回到家里,唐霍塞看到儿子的作业早已完成,一只鸽子画得栩栩如生,而那个脚趾更显露出毕加索不俗的功底和领悟能力。

唐霍塞被儿子的天赋震惊了,他心头的阴云顿时一扫而光,希望的火花刹那间照亮了他的心扉,他郑重地把自己的全套“衣钵”:调色板、画笔和颜料都交给了毕加索。

毕加索14岁那年,他8岁的妹妹康塞普西得了重病。

毕加索暗暗地向上帝许下一个心愿:如果上帝能够拯救康塞普西的生命,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绘画才能,永不提笔作画。可是,他虔诚的祈求没能够挽回妹妹的生命,毕加索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由此更加坚定自己作画的道路,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苍鹰,要么奋翔云天,要么坠地折颈。

妹妹死后不久,父亲的工作转移到了巴塞罗那美术学校。为了让儿子受到更专业的训练,父亲唐霍塞把毕加索也带到了这里。

10月份的一天,毕加索跟着父亲来到巴塞罗那美术学校。他的腋下夹着几幅人物画,它们将决定他是否有资格入校学习。

巴塞罗那美术学校的校长安东尼奥·恰巴是一位优秀的人物像画家,他从毕加索手中接过这些画,以专业的眼光仔细地审视着。他看完画后,决定接受毕加索入校学习。

然而,开学不到几天,唐霍塞就发现毕加索总是心不在焉,于是,便查找原因,原来毕加索不想上枯燥死板的初级班。

唐霍塞立刻找到校长,把儿子的情况告诉他,校长恰巴知道毕加索的水平,于是批准他参加“古代美术、实物写生和绘描”的插班考试。老师们考虑到毕加索年纪小,就给他布置了一些考题,让他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没想到第二天,毕加索就捧着厚厚的一叠素描来交卷,老师们被吓了一跳。

他们仔细翻阅着这些素描作品,发现毕加索用朴实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的人体精彩生动、真实准确,老师们不得不惊叹:这个天才真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把这些作品盖上校印,保存在学校里,一直流传下去。

就这样,毕加索在巴塞罗那美术学校接受着专业的教育和训练。在这里,他的才华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然而,中规中矩的学院生活,与他张扬的个性也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碰撞。

作为美术学校的学生,临摹前人的名作是他们的必修课,可是毕加索却越来越讨厌这种纯粹的模仿,因为这束缚了他的思维,剥夺了他进行创作的权利。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是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历届学生们必须临摹的一件作品,毕加索实在是厌倦了这种机械的操作,他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毕加索将原作的大部分临摹得如出一辙,但是却将人物的面部作了很大的改变,当老师把他的作品和原作进行比较时,这种面部的差异就显得十分明显和可笑。毕加索用这种善意的玩笑嘲弄着古板的学院式教育方法,显示出自己不羁的性格和横溢的创作才华。

毕加索创作的《科学与仁慈》在1897年的全国美展上获得称赞,又在马拉加市的全省美展上独占鳌头,一举捧走金像奖。这幅作品的成功,给毕加索带来了荣耀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