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乘风御波
17742600000006

第6章 休戚相关人类与海洋

1.海洋探险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激情,一定要以那一时代最高的智慧、最新的技术去进行探索,明知前途有艰险也在所不惜。无数先驱对于谜一样的深海倾注了无限的热情。

海洋,就在我们眼睛底下,但对它的探险认识并不轻松。直到15世纪,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依然十分浮浅,没有跨越大洋的能力。海洋,是天然的屏障,各大洲的人民无法交往,到了18世纪中叶,科学家对深海生命的认识还十分幼稚,“550米以下为无生命带”的学说控制了整个学术界;甚至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才刚刚探寻到世界海洋的最深渊在哪里,而其精确的数据则是10年之后才得出。不过,在后来的岁月里,人们应用了高新技术,同样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海洋探险,特别是深海探险之中,在几十年里,深海探险经历了飞速发展时期。

根据海洋探险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出:1957年8月18日前苏联“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发现了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同年美国制定“莫霍钻探计划”,1961年在东太平洋钻抵玄武岩,为深海钻探计划打下了基础。1958年,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完成北极区航行,首次潜航通过北极点。1960年1月23日瑞士J.比卡尔和美国D.沃尔什乘“的里雅斯特”号潜水器成功地深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19米。1962年,美国“海中人1”号水下实验室首次在地中海进行水下实验,1969年2月后,因事故海底探险的工具而中断。同年法国“大陆架开发计划”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试验,水深为10.5米,2人水下滞留8天。并于1963年和1965年分别进行第二和第三次实验。1968年美国“格洛玛·挑战者”号钻探船实施“深海钻探计划”,1969年调查证实大洋的海底在扩张。1975年该计划进入“大洋钻探国际协作阶段”。1977年~1979年美国、法国和墨西哥联合组织对加拉帕戈斯裂谷和东太平洋海隆顶部的载人潜水器考察,发现海底热泉、热泉生物群落和正在形成的海底热液矿床。1985年,“乔迪斯·决心”号钻探船始航大西洋,揭开了“大洋钻探计划”的序幕。

什么是海底热泉海底热泉是指海底深处的喷泉,原理和火山喷泉类似,喷出来的热水就像烟囱一样,目前发现的热泉有白烟囱、黑烟囱、黄烟囱。1979年,美国科学家比肖夫博士首次在太平洋2500米接近海底时,看到这一奇异的景象:

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

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在“烟囱林”中有大量各种生物生存,他们基本上围绕着烟囱生存。

2.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通过深海探险,人们已经越发清楚,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提出的一个几乎是永恒的问题:人类怎样起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是如何发生与演化的?尽管迄今科学家仍未能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些问题,但学者有充分的理由提出,欲解此谜,那就必须到深海中去寻求答案。

世界人口正在以超越粮食增长的速度膨胀着,社会学家们已经发出严重警告,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已不堪负担,探索食物新源泉必须把目光转向海洋。海洋,是生物资源库。

由于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因而,生物资源丰富,通过在海洋中生物的繁殖、生长、演化,自我恢复与调整,虽然不能说海洋生物资浅水海底的生物源取之不尽,但至少可以说,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那么海洋生物资源具有较强的再生或补充能力。餐桌上的各种海鲜、鱼虾贝蟹哪一样又不是来自于海洋呢?

人类的生存又岂能离得开海洋?海洋,作为一种海水化学资源,将为人类的生存,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联合国的专家已经呼吁,全球性水资源告急,而从海水中进行淡化则可取得淡水,一些国家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已经这样做了,其实,海水是前景十分诱人的淡水资源。除淡水外,通过海洋将可以提供“工业之母”的食盐;轻金属——镁,它是飞机制造、舰艇、照明弹、火箭燃料中不可缺少的原料。“海洋元素”——溴,该元素与人民的健康、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哪一方面都离不了它。海洋,作为海底矿产资源的宝库,它提供“工业的血液”——石油、海滨砂矿、深海底矿产(锰结核、含金属沉积物)、大陆架边缘其他矿产(磷钙石、海缘石、基岩矿产等)。海洋,还具有无尽的动力资源(潮汐、波能、海洋温差发电及其他海洋能量利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对海洋应该比太空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