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拿蛇当正餐的“蛙神”:两栖动物
17742500000006

第6章 背囊上的幸福“产床”——负子蟾

负子蟾,又称苏里南蟾蜍,生活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的热带森林中,终生栖息在水中,尤其喜欢在混浊的水源甚至于被污染的水底生活。目前,这种蟾蜍主要发现于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

负子蟾通常略显棕色或灰色,体态扁平,像一片枯败的近长方形树叶,头、眼、嘴巴都因为接近树叶状身体的前部而不太明显,头部略呈三角形。它趴在污浊的水塘旁边,与周围飘落的灰褐色树叶颜色十分接近,你根本无法轻易地发现它。成年负子蟾可以长到15~20厘米。负子蟾的前趾纤长,趾端有细小的星状突起物,有助于觅食活动。后肢粗壮,五趾间有很发达的蹼,这说明它是一名动作娴熟的游泳健将。

负子蟾以奇特的生育方式而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每年的4月份是负子蟾的恋爱季节,当它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时,雌性就会发出一种特别的气味来吸引雄蟾。如果哪只雄蟾“看上”多情的雌蟾,就会上前用前肢紧抱雌蟾的后肢(雄性脚蹼上有小吸盘),趴在雌蟾背上,然后双双躲到一旁恋爱去了。一昼夜后雌蟾开始产卵,每次产卵约40~100粒。

最有趣的就是雄蟾帮助雌蟾把宝宝们安置到它的背部松软的“产床”上的过程了。繁殖期间,雌蟾的背部变得厚实、柔软,像海绵一样,并形成一个个像蜂窝一样的小穴,母体的大小不同,小穴数目多达30个甚至上百个。这时,在水中的受精卵就由殷勤的雄蟾用后肢夹着,一个个地推着放在雌蟾背上的小穴里,并负责“关好门窗”。经过雄蟾手脚并用地一阵子忙活,一个个卵子就被“种到”雌蟾后背温暖、湿润、安全的“产床”上了。但每只雌蟾一次只可背负30~80颗卵,而那些被“遗失”在水中的卵,是不能完成自我孵化任务的,只能被别的水生动物吞吃掉。

大约2周后,在安全、舒适的小穴里孵化形成的蝌蚪顶开穴盖,钻出来跳到水中游泳。再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小蝌蚪就脱掉尾巴,变成小负子蟾了。一旦小蝌蚪从背上钻出,蟾“妈妈”也就完成了它的孵化任务了,会马上在树上或石头上蹭背,皮肤的上层便脱落下来,于是它又恢复到了繁殖前的模样。

负子蟾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没有舌头。这与绝大多数蛙类和蟾蜍靠长舌翻卷捕食不同。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负子蟾,靠吃小鱼和水中的无脊椎动物为生。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它们多集中在尚未干涸的水塘内。雨季到来后,则分散活动在积满雨水的水塘和凹地水坑内。

在神奇的两栖世界里,身体扁平、眉眼都看不大清楚、样子普通得就像一片枯败老树叶的负子蟾,以一种特有的繁育方式,在池塘水畔延续着它们无私的、恒久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