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一眼看穿了真实意图的人,只会与成功渐行渐远
战场上有一个原则,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说的是要了解自己并且了解敌人,这样对自己的胜利才能起到很好的帮助。知彼能够取得主动性,如果我们掌握了对方的实力和意图,那么胜利就易如反掌了。
反过来,我们当然就不希望对方对自己了解得太多,知道得太多。那样的话自己就处在被动的地位,事情还没做呢,对方就知道的一清二楚,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真正聪明的人会在必要的时候装装糊涂,把自己的雄心壮志隐藏起来,让对方认为自己胸无大志,对他构不成威胁。这样不但可以自保,还可以为以后的发展积蓄力量。
公元前341年,孙膑带领齐国军队去攻打魏国。这时魏国军师庞涓正在带兵攻打韩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这时,齐国的兵马已经进入魏国了。
当魏国军队返回抵抗齐军时,却发现齐军已经撤退了。庞涓察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为了了解齐军的兵力人数,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庞涓继续带兵追赶齐军,当他赶到齐军第二个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供五万人用的了。就这样,每追到一处齐军的营寨,庞涓都要数数炉灶的数量。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竞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
庞涓这下放心了,他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
天色逐渐的黑了下来,庞涓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已被人用木头堵住了。庞涓上前一看,只见路旁的树木全被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隐约的看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
为了看清楚树上的字,庞涓叫兵士拿来火把。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趁着火光看见了树上写的字:“庞涓死于此树下。”
就在这时,不知道有多少支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杀声震天,到处都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而且预先在这里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手下以火光为号,见到有人点起火把就一齐放箭。庞涓最终败在了孙膑的手下。
孙膑的计策为的就是隐瞒自己,让自己的实力看上去越来越弱,让敌人认为有可乘之机。然后不断地诱敌深入,逐渐进入自己的包围圈,最后看准时机,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
战场上是这个道理,生活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竞争无处不在,职场也好、商场也好,保护自己就是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意图,然后才有可能不断地走向成功,否则,你只会和成功背道而驰。
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某些“意图”,可不是件什么好事。弯下腰,藏起自己的雄心壮志,积蓄足够力量,到关键时候再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