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人生三境
17735600000015

第15章 强攻不下,不妨侧面迂回

强攻硬打,取败之道;侧面迂回方含胜利之机

《孙子兵法》曾云:“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这是辩证法的真谛。山谷凹陷,进而起伏出峰顶;困难打击,进而磨砺出胜利。退一步,进两步,沿着螺旋式轨迹上升,步子才稳健。诚然,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在有些情况下,近,成了真正的远;远,却变为实际的近。尤其在对抗和竞争之中,要结合个体的努力程度,更要结合环境的虚实、优劣整体而论。不要凡事都幻想着走直线,在迂直问题上要学会转换角度。

蒙元攻宋几十年,所采用的迂回战术被后世军事家称为“大迂回战略”,对后世的军事战争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早在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就曾召见汉族降将郭宝玉,询问攻取中原、一统天下之策。郭答曰:“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藩,勇旱可用,宜先取之,借以图金,必得志焉。”

郭氏这番论述对“一代天骄”果真有所启示。于是,成吉思汗在临终之前,便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提出了利用南宋与金之间的世仇,借道宋境,实施战略大迂回,从而一举灭金灭宋的战略决策。

后蒙古攻打南宋,受阻襄阳,于是经青海,下金沙江,攻吐蕃,灭大理,经云南,出湖南,迂回万里,历时数年,声势及消耗都可谓空前。最终由成吉思汗之子孙窝阔台、拖雷、忽必烈等完成。

根据成吉思汗的战略思想,后世军事专家总结出:大迂回,就是进攻部队避开敌方整个防御体系,向敌之侧翼或后方实施远距离机动、而形成合围态势的作战行动,是战略追击的最高阶段。这一思想被世界公认。瑞士军事家若米尼就曾指出,一些伟大的军事统帅,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秘密就在于,善于“集中他的主力,迂回攻击敌人的一翼”。他确信,如果在战略上采用这一原则,“那就发现了全部战争科学的钥匙。”

七百年后,毛泽东主席在指挥百万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时候,也采取了迂回的战略。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渡过长江之时,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权,为避免与中共正面作战,企图立足西南,进行顽抗。

对此,毛主席果断地提出了对敌实施大迂回作战的决策。他确定,一野进军西北,四野从两湖进军两广,三野进军福建,二野攻略皖南江西之后,向西迂回,进军川、黔、康。他指出:“我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迂回战术在军事方面应用成熟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在思考、行事中新的思维方式。正面不通,绕道而行,以避免正面冲突所带来的玉石俱焚。从侧面来思考问题,也叫侧向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很难用直接求解的方法得出答案,这时就需要转换方式,从侧面迂回地去解决。

有一位青年,去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系留学深造。博士毕业后,他想在美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可是由于他的起点高、要求高,结果连续试了好几家大公司,都没有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大企业聘为程序录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这时他才亮出学士证,于是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觉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还是比别人做得都优秀,就约他详谈,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

由于老板对他的水平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在碰到苦难强攻不下时,我们不要总在想着如何从正面、直接地克服障碍、解决问题,迂回的思维发展过程并不是笔直的直线式前进,而是让思维过程适应某些问题及问题的某些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暂时离开直线轨道,转入一个曲折蜿蜒、绕道前行的角度。

这里还有两个关于绘画的著名故事,从侧面论证了迂回的巧妙之处。

一个是“踏花归去马蹄香”。马踩踏了花后,马蹄是香的。但要用画面去表现嗅觉的感受,确实困难,许多画家都束手无策。一位画家采用迂回思维的方法,不去正面表现花香,而是画了几只蝴蝶,追逐马蹄而飞翔。如此,马蹄的香味,一下就可闻可感了。

另一个是“蛙鸣十里出山泉”。这是齐白石的一幅画:蛙声鸣唱,直接用画面怎能表达出听觉?于是,齐白石在一泓山泉中画了几只灵动的蝌蚪,仿佛在侧耳聆听那静中有动的声音。蛙鸣十里的场景,瞬间便凸现出来了。

可见,迂回思维,在任何的创造性劳动中,都能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只知道直来直去,不懂得侧面迂回的人,往往都会碰得头破血流;即使最终强取而得,也耗费了超出常规几倍的资源。我们不妨转换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当前局势,分析对比,审时度势。直走不通,绕道而行,最终大都能迈出困境,取得成功。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解决某个问题而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时,总是下意识地只从正面去观察、分析,从而使眼光局限在事物的纵深面。“迂回思维”告诉我们:在紧盯矛盾“纵面”时,也要重视与思维对象相关的侧面或对间接信息的注意与感知。有意识地走一条曲折的Z字型道路,以求避开或者绕过障碍。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轻巧,无疑降低了问题的解决难度,减少代价,以求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