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人生三境
17735600000013

第13章 抓住机遇,趁势而为

机会可遇不可求,抓住机遇,趁势而为,方显智者本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里,它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然而,机会又是随缘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常言道“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在其没有来临之时,我们不必急躁,反而要更加积极努力,蓄势待发;机会一旦来临且已准备充足,那么接下来,就看我们是否能准确选择并及时抓住了。

选择最佳时机,也就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像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的激烈争夺中,能巧妙地将球踢入球门,靠的不仅仅是他精湛的技术水平,还要选定最佳角度,准确地把握战机。能否及时并准确地抓住机遇,则是决定我们是否能走上通往成功的捷径之道。在快速分析完何时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后,便要果断抓住机遇,顺势而上,方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法国科学家别捏迪克就是及时从启示中抓住了机遇,从而使他的科研之路有了新的高峰。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时,不慎碰掉了一个烧瓶。但令别涅迪克惊奇的是,烧瓶掉在地上却裂而不碎。对此,他非常好奇,但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他偶然看见一则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玻璃的相撞而碎让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别涅迪克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粘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使烧瓶不易破碎。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

于是,他便借着上次化验烧瓶的实验继续延伸下去,潜心研究,一鼓作气,终于提炼出这种可以用在汽车玻璃上的溶液。

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了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机遇。每一次机遇的到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它不仅需要我们有坚实的功底和知识储备,更需要我们在看到机遇的时候,拿出拼搏和创新的魄力来。

在这个机遇盛存的世界里,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加强知识的积累,培养敢为天下先的创造意识和勇气,恰切地把握时机,那么就会获得事业的成功。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某著名洗手液品牌在“非典”事件中的充分表现,不仅确立了自身“社会公民”的角色,更奠定了在家庭卫生市场上的绝对领先地位。

2003年,该品牌公司率先敏锐地预见到了非典的商机。随即,他们迅速采取了分阶段的营销战略,趁势而为,彻底改变了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第一阶段(2月10日—13日)为启动阶段。2月10日,以生产消毒药水著名的某外商独资企业中国部营销人员通过收集各方信息,敏锐地预见到非典商机,迅速成立了专门应急小组。并于2月11日在某地几大主流报媒推出平面广告:“预防流行性疾病,用×××消毒药水”,从而拉开了消毒市场的第一轮战役。

第二阶段始于2月11日。这天,该地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呼吁广大市民:“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新闻发布会上午召开,该公司下午就将原定于2月12日在××报投放的消毒药水广告改为“防止病从手入,请用×××洗手液”。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广告刚好和该地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报道同日出街,从而增加了广告的可信度。

至此以后,该品牌洗手液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大增,其品牌也在大街小巷中迅速宣传开来。

客观来讲,在“非典”横行之前,“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一直是不温不火,毕竟一个注重家庭卫生和安全的时代还未完全到来。而在“非典”事件之中,“该品牌”果断采取一系列“非典”营销实验,抢占并垄断“手”这一认知资源,迅速奠定了其在消毒市场的霸主地位,并大幅提升了自身品牌的美誉度。而这倍受营销界首肯的“非典”营销实验,绝非投机取巧,而是趁势而上。

机遇不是命运,并非要靠“碰”才能得到。捕捉、把握并善用机遇是一种能力,趁势而为,会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苦苦跋涉时,有一次转折性的飞跃,从而取得成功。

机遇在手并不代表着就会成功,它只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条捷径。往往,捷径就在悬崖边上,底下便是万丈深渊。捷径虽快,但风险也高,也就是说,准确把握机遇后,不能心浮气躁,反而需要更大的马力、趁势而上,冲向我们理想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