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宝藏在哪里
17732700000054

第54章 辟邪的圣物——沙赫

印度是钻石的起源地!是钻石生产的摇篮,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戈尔康达曾是印度东南部的一座城市,传说穿过这座城市的人,都会变得富有。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印度人就发现了钻石,并开始用钻石作饰物。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钻石生产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记载。直到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两次提到钻石。第一次他只说世界上的钻石都来自印度,人们传说印度有一个“钻石山谷”,许多巨蟒守卫着谷口。第二次的描写则更贴近事实。他写道:“在这个王国里,有许多发现有钻石的大山。每当下大雨时,山洪会冲下大量碎石。山洪过后,人们就沿着河床从碎石和泥沙中寻找钻石。”?

在马可波罗的年代,印度的戈尔康达地区是世界大型钻石市场之一。这里有寻宝的传统。

500多年以前,在戈尔康达河谷,人头攒动,寻宝者络络不绝。几万印度工人顶着酷热的太阳在挖掘砂石并用河水淘洗,结果在杂色的石英砂石中,发现了一颗特殊光亮的石子。它纯净透明,微带黄色,几乎有3厘米长。这就是后来被叫做“沙赫”的著名金刚石。

……

印度的钻石生产到18世纪才逐渐枯竭,当时人们在各大洲的20多个国家都发现了钻石。1730年,人们在南美洲发现钻石后,钻石生产中心转到了巴西。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转到了南非。但是印度的孟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加工中心之一。

“沙赫”被送进了当时一位邦君阿麦德那革的宫殿,收藏在贵重的宝石箱里。印度的宝石工匠磨了一些极细的金刚石粉末,再用尖尖的细棍蘸取这种粉末给这颗金刚石刻字。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和经过多少困难,才在它的一个晶面上刻了几个波斯文:“布尔汗——尼查姆——沙赫第二,1000年(相当于公元1591年)”

当时,统治这些邦的是印度北部的莫卧儿大帝。他派了几个使臣到各邦去勒索贡品,但是带回的财物很少,仅15只象和5件珠宝。莫卧儿大帝在盛怒之下,派大军攻进了阿麦德那革统治的邦,夺走了他的全部宝物,其中包括这颗金刚石“沙赫”。后来,杰汗沙赫继承了莫卧儿帝国的皇位。这位皇帝不仅是鉴赏宝石的行家,而且自己也会琢磨宝石。于是,他亲自在这颗金刚石的另一晶面上又刻了几个字:“杰汗格沙赫之子——杰汗沙赫,l051年(公元1641年)”。在这两次刻字之后,这颗金刚石也就被人们叫做“沙赫”。

就在杰汗沙赫聚精会神给宝石刻字时,皇宫中酝酿着阴谋。他的儿子策划夺取皇位,把父亲的权力和财富攫为已有。经过长期的明争暗斗,儿子奥朗则布在1658年终于把父亲关进了监狱,自己做了皇帝,成为这颗“沙赫”的新主人。

1665年,法国著名旅行家和珠宝商塔维密尔在印度游历,受到了新皇的招待,并有幸见到了他的一些宝石,其中有历史名钻“光明之海”、“光明之山”和“沙赫”。塔维密尔描写道:在莫卧儿大帝宝座的对面,悬空挂着一颗重量约90克拉的金刚石,周围环绕着很多粒红宝石和祖母绿。这颗金刚石挂在正面对着皇帝的脸的地方,使皇帝在宝座上能直接看到它,这样做的目的大约是给皇帝辟邪。

这颗辟邪的圣物正是金刚石“沙赫”,它拦腰又被刻上了一条深槽,使人们能用丝线或金丝把它牢固地吊在空中。

1687年,奥朗则布干脆占领了戈尔康达地区,独占了这里出产的宝石。1707年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开始逐渐解体,昏庸、贪婪而又暴虐的继任统治者们使它进一步分裂和衰落。

1739年,波斯的纳狄尔沙赫率军侵入印度,占领了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进行抢劫和血腥屠杀。1740年满载财宝返回波斯。金刚石“沙赫”作为战利品,落入纳狄尔手中。它被第三次刻上:“卡杰尔,法塔赫,阿里沙赫”字样。经过这几次刻字和刻槽,沙赫的重量由原来的95克拉成为88.7克拉。

1829年,俄国驻波斯大使在首都德黑兰被人刺死,沙皇俄国威胁要报复。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派王子霍斯列夫·密尔查率领代表团到彼得堡谢罪。王子送给沙皇一件宝物,就是这颗饱经沧桑的金刚石“沙赫”。它的价格在当时看来,相当于一个大使级外交官的性命。此后,“沙赫”一直保存在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