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宝藏在哪里
17732700000017

第17章 “碗礁一号”附近的捞宝热

上一节,山姆教授讲到,美丽富饶的东南沿海,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外商船千帆竞速,也淹没了无数曾经鲜活的生命和往来货物。

如今,灾难的阴影已经被岁月的流沙冲淡,剩下的只是今天日益势利的人们对船上千年前的宝藏仍保存完好的惊叹。更有一些不法之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瞅准国家相关制度的漏洞,大肆盗捞海底文物,给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海底宝藏带来一场浩劫。

这种非法打捞行为不仅掠走大量珍贵文物,而且严重破坏水下文物遗存。古沉船文物的保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6月,福建省平潭县“碗礁一号”古沉船遗址被发现后,当地渔民掀起了一股海底捞宝热,并迅速蔓延至南面的莆田市南日群岛海域当地一些渔民甚至放弃捕鱼,转而从事盗捞水下文物活动。

2006年,在“碗礁一号”附近海域和平潭大练岛附近海域又陆续新发现古沉船文物,一些不法分子再掀盗捞狂潮。“碗礁一号”古瓷器被盗捞很多,在沉船的若干个船舱中,有一个船舱被盗捞光了。在“碗礁一号”与大练岛古沉船之间,有一条明朝万历年间的沉船也已被捞空。2006年9月10日至12日,非法打捞者对大练岛古沉船连续盗捞了二三个晚上。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非法打捞活动开始出现组织化、公司化趋向,盗捞者加大资金投入,结成暂时性的“股份公司”,潜水员利用潜水技术和设备入股,按股分红。典型的情况是,“文物贩子的资金+专业潜水员的技术+本地渔民对海况的熟悉”,构成了一家“公司”的三大要素。

尽管边防部门严防死守,非法打捞分子依然铤而走险,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在中国,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爱好者总数约为一亿,“捧瓷大军”高居榜首。

随着越来越多海底宝藏被发现,人们对蔚蓝色的大海深处还有多少宝藏也越来越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