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17732000000171

第171章 做你真正感兴趣的事

成功者都会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来做。那你呢?你现在做的事情真的是你所感兴趣的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不一致,但是如果我问,你想要成功吗?答案应该都是肯定的!没有人希望自己是失败的,对于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

一个人想要成功,对于他所做的事情,要保有良好的态度。基本上,任何人成功都需要具备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良好的态度。30年前,对完美质量的追求可以造成成功;20年前,质量成为了成功的“必要条件”;10年前速度成了成功的因素;而在今天的新的世纪中,质量和速度都已经成为成功的基本条件;在未来,想要成功于这个新的世界,你需要的是新的力量“态度”。

良好的态度来自于你对你想做的事情的兴趣程度。对于你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我认为,你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也根本不能去想以此达到你成功的目标。人们都是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才会有一种热情态度,让你不断地摸索前进,直到你成功。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过:“假如你有热情,便能做事。热情就像酵母,会使希望膨胀,直达太空。热情是闪烁在你眼中的光芒,是你轻快的步履,是你有力的握手,是你用充沛的意志和精力去达成你的理念。热情的人都是战士,他们不屈不挠,讲究质量。热情是所有事物能够推行的基础。有了热情,才会有结果。否则只是一场空谈而已。”你的热情会传染到你周围,同每个人打交道,我们都应该保持着十足的热情。

热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才会从内心里散发出你的热情洋溢,即使你的表达能力也许不佳,也能影响你的顾客跟着你热情起来。如果缺乏热情你的谈话就像过期食物一样酸臭得令人讨厌。热情能帮助你在事业上一帆风顺,财源滚滚,并可以让你享受着健康、富裕、快乐的生活。

1965年,在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一位韩国学生。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经常会去学校附近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总结后发现,在国内时一些成功人士把他给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在创业时的艰辛夸大了,想让那些准备创业的人们畏难而退。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的毕业论文就是《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并把这个论文提交给了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虽然这种现象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是普遍存在,但是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朴正熙,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一起飞升起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这本书激励鼓舞了许多想要成功的人,因为这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跟那些所谓的悬梁刺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热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已经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我们大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坚持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业,一方面不断地在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功,一反面又提不起热情来对待自己的事业。长此以往,成功只会离你越来越远。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不用去想是否要有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不用去想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热情而有兴趣地生活着,你终究会发现,原来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有些时候构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用心去做,用你的信念和热情来投入。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下一个成功的就是你。

我喜欢旅行,自然而然地便迷上中国古代有名的徐霞客,这一位远在400多年前,古代还处于交通不便,野兽出没,他就能一个人浪迹天涯30年,足迹遍及全中国,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旅游地理名作《徐霞客游记》。当时的山川河流、气候植被、风土民情都被一一记入了这本古代的旅游必读书籍中。

徐霞客自幼聪慧,能出口成文,落笔成章,应该说是很有希望考取功名的,但他却不爱仕途,放下寒窗苦读天下知的期许,22岁背起行囊,行走在翠绿山峦与银光碧波间,一走就是30年。他所选择的正是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在古代那样众多束缚的年代,他舍弃了光宗耀祖的世俗期待,没有违背自己意愿的热情而坚定地投入到他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去,成就了横跨十四个省份的壮阔大业。

现在的年代是发展急速的年代,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时刻找到自己的成功点,选择好自己真的认为是自我能够热情投入并且坚持的事业,想要成为百万富翁其实没有那么困难,可能早就已经在你的规划之中。

戴志康,现在,他的正式身份是康盛创想公司CEO,他生于80年代后,到2006年其身价已经过亿元人民币。他是靠做软件起家的,从2003年收入几万元,到2004年几十万元,再到2005年的几百万元,三年之间他成为了百万富翁。

不喜欢上学的戴志康因为对计算机、编程着迷,初中时候成绩就已经不怎么样了,但是对计算机的精通却是同龄人难以匹敌的。戴志康曾经坦言,到了大学以后,他依然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所以他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计算机编程,因为这个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自然会有超过对学习的热情程度。

在一次上网浏览中,戴志康去了某电影论坛,当他发现那里拥有超过10万注册用户时,一个创意在他脑中诞生了:“如果现在能有一种软件,在一个小区论坛的服务器上装一个,只要一个用户就可以带来10万人,那么1000个用户带来的就是1亿人。”戴志康当时就决定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软件的开发。而与此同时,他的大学课程也亮起了红灯,大学4年,他得到的是三次纪律处分,15门功课不及格,对此很多人表示很不理解,戴志康的看法是:“我是真正把时间花在我自己认为有意义感兴趣的事情上面。如果某个时候我觉得十分需要某方面的系统学习,我会寻找合适的深造机会。”

当这款小区软件研发出来后,戴志康将它挂在网上,让大家免费使用,目的是为将来毕业时好有找工作的资格。毕业时,某公司提出3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戴志康却选择了放弃,怀揣着读大学时通过计算机编程以及这个小区软件所赚的50万,开办了自己的公司。

在80后新人里,他是第一个买宝马车的。

戴志康成为百万富翁的经历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例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怎么样去选择自己应该走的路。戴志康对同龄人渴望成为下一个百万富翁的告诫是,“同龄人中,无论择业还是创业,在某一方面做得好我认为都很值得钦佩。但多一些自知之明,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我觉得这点很重要。”热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热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魅力和方法。

李开复当年读大学选专业曾经走过“世俗”的道路,选择攻读法律专业,可是一年多以后他才发现自己对法律没有兴趣,但对于计算机即使每天疯狂地编程也乐此不疲。

在老师的鼓励和自己审慎分析自己未来的成长目标后,李开复在大二决定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现在回想起来,李开复感慨:“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计算机领域的成就,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条发展道路,也许前景暂时不算明朗,但在兴趣推动下的努力最终会帮助自己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人问,我整天都在忙忙碌碌地上班,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关于创业的问题,我都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了。那么,让我来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吧。

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最珍贵的礼物》的书里有两个方法也许可以帮你找到你最感兴趣的事,一是假若你只有临死前的24小时,一个小时给你立遗嘱,那么另外23小时你最想要做的是什么?另一个是如果你中了100万后你想去做什么事?

想要成功,想要致富首先你就要选择好自己的事业,是不是你真正感兴趣的,这个会影响你成功的步伐。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同的,而你想要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那么请谨慎抉择你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