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洪昭光谈家庭健康(修订本)
17729300000020

第20章 牛奶和母爱伴随孩子一生

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日本曾被称做“小日本”,

现在他们的身高反而超过了中国人。

西方人身材高大,身体健康,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的奶制品吃得多的结果。那么日本在东方,和我们隔海相望,1937年侵略中国时被称为“小日本”,个子小,罗圈腿。而现在日本人变了,同龄中小学生的身高,日本孩子已经超过了北京孩子,更不要说比广东人和福建人高得多。

为什么呢?很简单,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每天中午给中小学生每人免费供应一袋牛奶。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一袋牛奶,日本人一代比一代高,现在超过了中国人。日本有句响亮的口号“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真令我们发聋振聩啊。

特别提醒

动脉粥样硬化起源于少年,植根于青年,发展于中年,发病于老年。

英国孤儿院的研究

一天喝一袋奶的小孩

比不喝奶的小孩平均高出2.8厘米。

英国孤儿院做过一项专门研究。孤儿们没有爸爸妈妈,吃的一模一样,甲组每天加一袋牛奶,乙组不喝奶,就这么一点儿差,到15岁进行工作前的培训,然后都要离开孤儿院。

研究结果,一天喝一袋牛奶这组孩子的身高,比不喝奶那组孩子的身高平均高出2.8厘米,更重要的是,喝奶这组,皮肤细腻,眼睛、头发有光泽,个个肌肉发达而且聪明。人家外面来挑人,孩子都是孤儿嘛,你爱挑谁就挑谁,第一批挑走的,一看名单,全都是喝奶这组的,可见喝牛奶跟不喝牛奶就是不一样。只是一袋牛奶的不同,但身高、体重和智慧都不一样。一天喝两袋奶的平均要高出4.8厘米,差?更明显。

睡前喝奶,终身奶

两只鳖做了300多箱鳖精,

它们还活着。

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疼爱有加,但疼得不得法。怎么疼孩子呢?有的家长给孩子买燕窝、买鳖精,还有什么西洋参、蜂王浆,各种各样的补品,生怕孩子营养不良。其实哪有那么多燕窝,一看燕窝,里面是猪皮。鳖精呢,广告说得更好,电视台曾报道了一个工厂,一共养了两只鳖,做了300多箱鳖精,完了这两只鳖还活着。其实花那么多钱买补品干啥,你给孩子喝牛奶加维生素C、加复合维生素B就足够了。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呢?从一岁开始喝,从不喝妈妈的奶以后就开始喝。喝到什么时候呢?终身喝奶。

牛奶什么时候喝好呢?睡觉前,因为孩子长个子不在白天,生长激素要在夜里分泌,所以睡觉前喝奶加一片维生素C和一片复合维生素B。这样的孩子不但长得高,体重正常,抵抗力强,感冒、扁桃腺炎、肺炎、发烧什么的都没有,很健康,一路健康,一生健康。一袋奶加上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不到一块钱就够了。

猴妈妈的实验

猴妈、棉花妈、铁丝妈,

教出的小猴就是不一样。

科学家做过实验,三组小猴子,刚刚出生的小猴,一组猴妈妈喂奶,一组棉花妈妈喂奶,一组铁丝妈妈喂奶。猴妈妈喂奶,猴是亲妈;棉花妈妈是什么意思?就是用绒布、棉花做的仿真猴,这个猴的大小、样子跟真猴一模一样,不过是用棉花做的;铁丝妈妈是什么意思呢?用细铁丝编一个仿真猴,这个猴的大小、样子、颜色跟真猴一模一样,不过是铁丝做的。三组三个笼子分开养。

喂养过程中吓唬小猴,敲锣打鼓放鞭炮。哎哟!这一吓唬小猴害怕了,害怕就找妈去了。“妈!”亲妈那组,哎哟,妈一看小猴吓得那个样,心疼,抱抱它、亲亲它、摸摸它,告诉它:“你别着急,妈妈在你身边,妈疼你,你放心。”哎,这小猴有妈一抱一疼,很快就安定下来了。棉花妈妈这组呢?小猴一抱妈:“妈呀!”妈妈挺软和,可妈妈不说话。这是棉花妈妈,软和的妈妈还是个安慰。铁丝妈妈这组呢?小猴害怕去找妈,一抱妈,这个妈妈是硬邦邦、冷冰冰的,还不说话。

这三组猴都有猴奶吃,三组的猴奶是一样的,不过一组是亲妈妈,一组是棉花妈妈,一组是铁丝妈妈。三组猴子都长大了,都有奶喝,长到一岁一测智商,猴妈妈这组智商最高,学习最快,成绩最高;铁丝妈妈这组智商最低,又笨又傻,差距很明显。

再测量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当前的社会,压力非常大,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要想取得成功,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什么叫非智力因素?就是你的团结、协作,与人共事的能力,还有意志、克服困难、品德等。好,一测情商,两组相差更多。猴妈妈这组情商最好,开朗、活泼、外向、团结协作,教育得很好;铁丝妈妈这组情商最低,孤僻、冷酷、内向、自闭、残酷,怎么教育也不好。

科学家又拿田鼠做了实验,同样发现,得到鼠妈妈呵护的幼鼠大脑神经发育好,在智力测验中成绩也好。

科学家得出结论,婴儿出生后,必须由妈妈亲自喂奶,必须要有母亲的爱。

一岁以内喝母奶

修道院规定:修女每天必须抱孤儿。结果,死亡率从80%下降到20%。

世界卫生组织再三提倡要建立“爱婴医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岁以内的婴儿要喝母奶。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样能把母爱带给孩子。母亲喂奶,看看他,抱抱他,亲亲他,疼疼他,摸摸他,拍拍他,就这个母爱啊,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有了母爱,孩子的大脑发育好,神经系统发育好,而且心理性格好。科学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起,母亲多拥抱他,多爱抚他,不但可以建立亲子间持久的亲密关系,而且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因为大脑将拥抱、爱抚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接受,导致一系列神奇的激素分泌,这些可以促使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

我们提倡一岁以内喝母奶,一方面是孩子对母亲奶汁的需要,一方面是对母爱的需要。缺少了母亲的奶,缺少了母亲的爱,下一代的心理、性格发育就容易出现偏差。现在很多少年犯罪、青年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家庭环境有关。

其实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已经发现,没有母爱可不得了。德国法西斯发动战争,留下了很多孤儿,这些孤儿怎么办呢?送到修道院,给他最好的牛奶喝,但是最后怎样?一年以内,一个一个接连死亡,死了80%。什么道理呢?

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这批孤儿为什么死呢?因为没有母爱,没有拥抱。可他们的妈妈死了,有什么办法啊?于是决定让每个修女必须抱孤儿,从第二天开始,每个修女每天早晚各一次,轮流抱,一次20分钟。虽然抱孤儿的并不是他们的妈妈,但只要有人抱就行。奇迹出现了,很多孤儿马上心情就好了,安定了,有修女一抱,孤儿的死亡率从80%下降到20%。这充分说明了母爱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健康教育必须关注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的教育是长期的工程

孔子很了不起,但一样要经历成功与失败。

科学家对我国3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有3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十八九岁的孩子中有60.7%的孩子不会调节心态。

心理平衡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确实,二三十岁的人,要达到非常高的境界、非常全面的水平,不可能。

孔子是很了不起的人,都要经历这样长的修炼过程,他都要有实践,有积累,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眼泪,才能慢慢成长,更别说我们了。就像打仗一样,一个小伙子说,我兵书读得好,就能打胜仗。没用,非死不可,必须要有实践经验的积累。实用内科学的书满大街都卖,每人买一本,都当大夫去了?两码事,实用内科学不拿你当大夫。或者说我买一本实用外科学就能当外科医生了?哪儿那么容易。教育也是一样,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就抓。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心灵、胸怀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这跟父母的教育非常有关。

我们很鲜明地提出我们的观点,教育孩子第一是做人的教育,这是一辈子的事。分数高低、会不会弹琴,这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做人,会做人才能成才。一个孩子将来能不能成才,他的智慧影响是有限的,心灵、品格、胸怀、肚量才是关键,这跟父母的教育非常有关。

对孩子的教育,环境要宽松,要引导,让他觉得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动力。现在的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越大越不愿交流,因为他的世界与你的不同。

给孩子讲故事是很有趣的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其实家庭教育的力量很强大,问题是你会不会教育。

我不会强迫我的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女儿16岁时,细细白白瘦瘦的。她特别喜欢篮球,认为篮球是一门艺术,还练跆拳道,但是学习并没受影响,成绩总是前几名。我就告诉她几句话,上课一定要专心,听瞳,下课再复习,有时间提前看看有什么难点。她看电视,总是喜欢看自然的、历史的、地理的、科学的,我们从不限制她。

她喜欢去书店,喜欢买世界名著,她最喜欢书了。我们和她聊天,就像朋友一样,什么都说。我们和她之间很平等地交流,不居高临下。有时同学之间有一些矛盾,她也生气、心烦,我告诉她这在人际交际中是很正常的。我要让她感到,这些矛盾都是小事,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太往心里去,要学会大度。遇到事情,我们就告诉她一个大概的方法,具体事情让她自己处理。

如果你很看重这些小事,她也会重视小事,你总培养她小心眼,她就总小心眼,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现在有很多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说话恶声恶气的,这不对,还是要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让孩子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造就和毁掉一个孩子有时就在一句话

不会画的越画越棒;

会唱的却再也不唱了。

有个孩子,画画很棒,老是得第一。人家问:“你爸爸妈妈不懂画画,你的画怎么这么好?”

他爸爸是没什么文化,倒会教育孩子。刚开始看到孩子瞎画,画得猫不像猫,狗不像狗,他爸爸说:“孩子,画得太好了,我就喜欢看你画的画。”

孩子想,爸爸说我画得不错,第二天又画。

‘‘哎呀,今儿比昨天画得还好,画得更像了,我还画不出来呢!”这就是鼓励,尽管孩子画得乱七八糟。就这样,孩子越发喜欢画画,也就越画越好了。

另一个女孩爱唱歌,本来唱得不错。一次她唱歌的时候,老师在旁边说了一句:“什么呀,唱了,你这个破嗓子还想唱歌呀。”从此,小女孩发誓,一辈子不唱歌了。

你们看,一句话毁了孩子一辈子,她的父母都没意识到。这不光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心态的问题,培养孩子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问题。

儿童教育来不得急功近利

教育孩子犹如植树造林。

成效得十几年才能看出来。

举个例子: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洪水来了,一片汪洋;洪水过后,重建家园,这是人人都看得见的成绩。而绿化祖国、植树造林呢,是十几二十年的事,成效得十几年才能看出来,不像重建家园的工作那么辉煌,那么显眼,因此不大有人愿意做。

现在,整个社会都浮躁,教育也变得急功近利起来,所以很难出现大师级的学者。对此,我们家长应该有正确的把握。急功近利的人、心情浮躁的人是不会教育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孩子小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它不像建一座楼,楼起来了,就成功了;也不像建文明一条街,晚上到处都是灯光通明,这就是功绩,教育孩子更像是建一所小学,它的价值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看出来的,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