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科学世界
17728400000050

第50章 小老鼠发现了“人造血”

在小老鼠里发现了“人造血”!据说,这“人造血”输入人体后可以代替人体血液的维持生命的活力。看到这些后想必很多人都会发出“不可能”的感叹吧,至于是真是假,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位美国科学家克拉克在一次实验中,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有一只小老鼠掉进了氟化碳溶液的大瓶子里,由于他过于专心,竟然没有发觉,当他发觉的时候已经是半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于是克拉克赶紧去捞,他发现小老鼠居然还活着,这让克拉克非常震惊。就是这一发现引起了日本一位医学教授的关注,他依此结果并经过大量的试验发明了人造血液。“人造血”是一种人造的氟碳化合物溶液,其中包含的成分也非常复杂。除了氟碳化合物为主要溶质外,还有甘油、卵酸酯、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碳酸钠、葡萄糖等一系列物质。当把它注射到失血人体内后,可能代替一部分血液维持生命活动。

“人造血”不分血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还可以像生产针剂那样进行大批工业化生产。这种血液能保存3年,而且输氧能力比真血高2倍。不过人造血液与人体内的血液相比,还有许多缺点,它不能输送养分,也没有凝固血液的本领,更没有对外界感染至关重要的免疫能力,所以,要想真正研究出能代替真血的血液,那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人造血是偶然发现的。它是一种人造的氟碳化合物溶液。其中包含的成分很复杂。除了氟碳化合物作为主要溶质外,还有甘油、卵酸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碳酸钠、葡萄糖等一系列物质。它注射到失血的人体里,可以代替一部分血液维持生命活动。现在全世界已普遍临床应用。它没有血型,人入可以输,又可以在制药厂像生产针剂那样进行大批量工业化生产,而且可以保存3年,输氧能力比真血高2倍。血液在人体循环是地,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将氧气输送到各种器官组织细胞里去进行生物氧化反应,这样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否则会因缺氧窒息而死。那么,这种功能主要靠什么呢?是靠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进行的,而氟碳化合物,可以代替血红蛋白。所以人造血又称为人造的血红蛋白液。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就有疑问了。世界上有机化合物千千万,为什么偏偏找到氟碳化合物溶液来代替血液呢?其实这中介一个偶然的发现,在本节的开头就向大家说明了这个偶然。虽然半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在寻找血液代用品,担并没有太多的进展,直到美国的科学迷彩克拉克的偶然发现,制造了“人造血”,但不算成功,只能算是开始。

在“人造血”初期,并没有成功,因为如果不能正常排出的话,就会慢性中毒。后来美国人又找到了另一种氟碳化合物,叫全氟萘烷,颗粒比较小,可以从尿道和汗腺排出,但又有个大毛病,会在微血管里凝集成簇,堵塞血管,产生血瘀。后来日本人猛攻人造血难关。他们发现在这种全氟萘烷溶液里加少量的全氟三丙胺再经人工乳化,即可以得到不会密集的氟碳化合物乳剂,好像牛奶一般的乳白浮悬液。由于颗粒小到十分之一微米以内,不但从尿道、汗腺可以排出,连肺泡里也可以呼出。他们把这种人造血液注入动物体内做了大量试验,证明效果良好。1979年4月,日本用这种人造血给一位大失血病人输血,结果临床应用成功。而我国则在5年以前亦早已开展研究,由上海有机研究所和第三军医大学合作,于1980年研制成功,由上海中山医院首次临床应用。

当然与真血相经,人造血的性能上还是跟不上的。因为没有白血球、血小板、抗体、酶等生物物质,所以抗菌、凝血、免疫等的功能是没有的,要抽血后全部用人造血还是不行的。因为其余的功能,还得靠真血来维持才行,要一时完全取消人体献血还不可能。现在各国都在继续研究,要研究出与真血相似的全功能人造血。如果研制成功,那各种血液病人就可以进行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