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潜水俱乐部的会员在一个港湾训练,女潜水员罗丝潜入海底时,她发现淤泥里露出一只“海龟壳”,像是被人扔掉的。罗丝游了过去,先慢慢地检查了一下四周的环境,拍下了照片,然后伸手把“海龟壳”提了起来,原来这是一只整个的活海龟!此刻,这个“活埋”自己的家伙被惊醒了,它不满意地抖掉了身上的淤泥,转身游走了。没过多久,罗丝又发现了一只“海龟壳”,不过,这是一只大个子雌海龟,它并没有睡觉,反映特别敏感,罗丝还没碰到它,它就搅动起淤泥,乘海水一片浑浊,什么也看不清的时候,逃之夭夭了。不一会儿工夫,罗丝的同伴们也发现了两只埋在淤泥的大雌海龟。后来,她们在海底只找到了一些海龟待过的泥穴,再也没有看到一只“自埋”的海龟。
佛罗里达州的一些海洋生物学家,根据罗丝他们的新发现,否定了前些时候的种种猜测。他们认为:第一,在潜水员发现的4只“自埋”海龟中,有3只是大个子的雌海龟,这就推翻了大个子雄海龟为摆脱藤壶而“自埋”的说法。第二:从潜水员们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海龟的“自埋”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现象,所以不能认为它们是在冬眠。第三,根据罗丝的记录,她发现海龟“自埋”的时候,海底水深是27.4米,水温是21.7℃。这就说明,海龟“自埋”也不是为了取暖。
那么,海龟“自埋”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海龟“自埋”的现象是偶然的,还是经常发生的?对于这些问题,现在还是些不解之谜。
青蛙为什么能杀死大象
1968年12月3日上午,肯尼亚与坦桑尼亚接壤的塞利吉泰平原。在这个平原上,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这里已被肯尼亚与坦桑尼亚两国政府共同确定为野生动物保护区,也就是国家公园。
这一天,公园中的警察汉尼顿和动物保护局官员海尼在进行例行巡逻时,发现有5只大象倒在沼泽地的边上,不停地呻吟着。起初两人都认为是有人盗猎,可走近前一看,大象身上并没有中弹的痕迹。海尼赶紧拿出急救箱,给每一只大象打了一针强心剂和止痛针,可大象还是呻吟不止。两人面对大象,面面相觑,束手无策。不一会儿,5只大象一个个地接连断了气。
他们在死象身上检查来检查去,终于发现了秘密,在每只大象的脖子上,都有五六只20厘米长的大青蛙,它们把嘴巴深深地刺进大象的脖子里,还不断吐着黄褐色的泡。原来,大象是被青蛙给杀死的!汉尼顿赶紧用无线电向总部报告这件奇怪的事情,并请求派医生支援。
5分钟以后,一架直升飞机载来了公园里医术最高的医生克里斯。克里斯查看了现场,深感惊诧,觉得不可思议。他让汉尼顿和海尼去抓几只青蛙,带回去研究。可当他们两个捉住青蛙时,都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像触电一般又立即把抓在手中的青蛙扔掉。
“怎么回事?”克里斯问。
“青蛙有毒刺。”他们两个异口同声地说。
最后,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捉到了几只大青蛙,带回了实验室。克里斯经解剖发现,这种大青蛙肤色黑中带绿,蹼分成三叉,每个叉都像刀一样锋利,背上长满了毒刺;最奇怪的是它们的头部都长着又粗又尖的角,不断冒出一种难闻的黄褐色的汁液。经分析,这种褐色的汁液比非洲眼镜蛇还要毒上4倍。难怪那些大象会死于非命。他们把青蛙制成标本,陈列在肯尼亚国家森林公园的展示室里。从那以后,这种有毒的青蛙再也没有出现。
让人不解的是,这些青蛙身上为什么会带有毒素?它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什么又突然消失了?
苍蝇为什么不会生病
苍蝇是臭名昭着的“逐臭之夫”,垃圾堆、腐烂的动物尸体都会引来成群结队的苍蝇。苍蝇到处传播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令人奇怪的是,苍蝇全身都带着病菌,而自己却从不被病菌所感染,从生到死都不会害病,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
许多生物学家、病理学家对苍蝇进行研究后发现,苍蝇对付疾病,有独特的本领。它吃了带有多种病菌的食物后,能在消化道内进行快速处理,把无用的废物和病菌很快排出体外。苍蝇从进食处理、吸收养分一直到将废物排出体外,一般只需要7至11秒钟,细菌进入苍蝇体内后没等繁殖子孙就已被苍蝇排出了体外。如此高速度、高效率的处理方法,是其他动物望尘莫及的。
虽然苍蝇有快速排出病菌的本事,但有些细菌也有快速繁殖的能力。遇上这些对手时,病菌就会在苍蝇体内大肆活动。不过,苍蝇也有对付的办法,那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动用自己体内的“原子弹”和“氢弹”。意大利科学家莱维蒙尔尼卡博士经过研究发现,当病菌侵犯苍蝇机体时,苍蝇的免疫系统就会“发射”BF64、BD2两种球蛋白。这两种球蛋白就像人类使用的“原子弹”、“氢弹”一样,射向病菌爆炸,与“敌人”同归于尽。有趣的是BF64、BD2球蛋白从免疫系统“发射”出来时,总是一前一后,成双成对,从不错乱,而且“发射”快,“制造”也快,很快就能将“敌人”消灭。
值得指出的是,BF64、BD2的杀菌力要比青霉素强千百倍。如果能提取苍蝇体内的BF64、BD2用于人类治病,那将给病人带来福音。
动物的寿命有多长
什么动物的寿命最长呢?据说体重达250至260公斤的大乌龟能活300年,真可算是动物界的长寿者。但野生鳄鱼也可以活到300岁,不过对这一点尚没有确切的证据,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它只不过能活40至50年。
大象的寿命一般来说仅为60至70年,很少有达到100年的。鲸鱼平均寿命只有30年,寿命最长者也不超过100年。
曾有人提出动物的寿命大体上与身体的尺寸成正比。但鱼虽小却意外地长命。鲤鱼活60至75年,鳟鱼和鲈鱼的寿命则为15年,螯虾也大至相同。被称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能活20至25年。食肉性热血动物一般比杂食性、食草性动物命短。
灵长类的猴子寿命为50年,熊为20至30年,马为20至35年,蛇及大蜥蜴为25至35年,蛤蟆为30年左右,鹿为18至25年,公鹿衰老较快,母鹿则直到生命最后还能产仔。
狼的寿命为10至15,狐狸为8至10年,骆驼为40至45年,猫为13至20年。狗活1年大至相当于人类活7年,因此20岁的狗,如果是人类的话,应是140岁的老人。山羊的生命是15至20年,猪是20年,犀牛是50年,兔子和松鼠是8至10年,蝙蝠和老鼠是3至5年。在鸟类中,鸵鸟活60年,秃鹰活50年以上,鹦鹉大体与人的寿命相同。乌鸦能活100年,但平均寿命不过25至30年。塘鹅活50年,山雀、鸣禽类小鸟一般活5至18年。
昆虫类动物生命一般较为短暂,被称为朝生暮死。生命短暂的蜉蝣也并非如此短命,一般能活3至4天。蝉在地底下生活6至8年,成虫后,在地上仅能活3至10天,雄蜂或雄螳螂一交尾便被雌的咬死,但是蜂王却能活20年。白蚁的寿命可达30年以上。
犹如人的寿命有长有短,动物的寿命也是长短不一。
大雷鸟为什么会变聋
大雷鸟是一种警觉性很高的鸟,它能觉察到百米以外的动静。但是,当大雷鸟在求偶发情期间唱情歌时,就会失去理智和听觉,变成聋子,因此,在俄语中叫聋子鸟。
是什么原因使唱情歌的大雷鸟变成聋子呢?动物学家科姆帕雷季在18世纪就曾提到,大雷鸟耳聋是由于它外耳道的独特腺液分泌太多的缘故。自此以后,又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这些人认为大雷鸟的耳道里有一种特殊的突起或裥褶,由血管向这里源源不断地供应丰富的养料。在求偶发情期,大雷鸟的这个部位会由于大量充血而肿胀,以至当大雷鸟张嘴唱歌时,引起某一块头盖骨压迫该部位,从而完全堵住耳道,使其失去听觉。还有人认为,是大雷鸟在放开喉咙高唱时的强烈共鸣,导致了这种鸟的自我震聋。
着名的德国动物学家施瓦茨科普夫发现,当鸟类因唱歌张开嘴巴时,它们鼓膜的张力就减弱,以致引起听力丧失。这个发现证明不仅仅是大雷鸟,其他任何鸟类在引吭高歌时都会出现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现象。
如果施瓦茨科普夫的观点正确的话,那么这也只是大雷鸟耳聋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则可能是由于大雷鸟发情唱歌时神经高度兴奋。
大雷鸟发情歌唱时,只是失去听觉,而不会失明。当一只正在唱情歌的大雷鸟突然看到某个猎人,或受到手电筒照射时,它会立刻飞走。奇怪的是,大雷鸟在逃命的瞬间不能立即停止歌唱,要过一会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它要抑制脑区的强兴奋还需要一段时间。
鲸“集体自杀”是怎么回事
1979年7月16日,在加拿大波林半岛,上百头鲸拼命地冲上海滩。当地渔民发现后,把它们硬往海里赶。尽管渔民费尽心机,这些鲸还是赖在原地直至死去。
类似这样的事,在荷兰、墨西哥和美国等地的海岸上也有发生。
荷兰科学家范·希尔·杜多克为了探明这一原因,在1962年研究了26种鲸的133桩“自杀”事件,其中包括成群的和单只的。他发现鲸“自杀”的地点大多在低洼的海岸、浅滩、海滨浴场院和凸出的海角。
鲸为什么样要选择这些地点“自杀”呢?
原来,鲸主要是靠听觉生存的。它的视觉并不发达,在它的身上有一套回声定位系统,它能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判断方向和识别东西。
鲸一进入低洼的海岸等地,回声测位系统的功能就减弱,妨碍了鲸对反射信号的接收,甚至鲸鱼发出的信号一落到缓斜砂质的沙底,就回不来了。再加上因为水浅,鲸的喷水孔不能浸没在水里,影响了它的回声定位能力。在这样的地方,如遇上起大风、大暴雨,鲸搁浅的现象就很容易发生了。
这种说法只能解释单头鲸“自杀”,那么,鲸为什么“集体自杀”呢?
前苏联科学家托米林认为,鲸保护同类的本能,是造成其“集体自杀”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鲸“集体自杀”的过程:先是个别鲸因环境条件原因,回声定位系统失灵,落入海滩。这时,搁浅的鲸本能地向同伙发出遇难的信号。其他的鲸接到信号后本能的急忙来援救。结果,其他的鲸不但不能救出同伙,自己反而也投入了死亡的深渊。
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一到傍晚,蝙蝠就在空中一边飞,一边捕捉蚊子、蛾子等食物。这是为什么呢?
早在27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潘兰察尼就进行过这样的实验:
他把一只蝙蝠的眼睛弄瞎后,放到一间拉了许多铁丝的玻璃房子里。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失明的蝙蝠仍然能够绕过铁丝,准确地捉到昆虫。
接着,他又破坏了蝙蝠的嗅觉器官。但这只蝙蝠照样准确地捕捉食物,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他又在蝙蝠身上涂了厚厚的一层油漆,蝙蝠还是照飞不误,一边飞,一边捉虫子。
潘兰察尼又把一只蝙蝠的耳朵塞住,再把它放进玻璃房子的时候,“飞将军”终于没有办法了,只见它东飞西窜,不是碰壁,就是撞到铁丝上,再也捉不到小虫了。
看起来,是声音帮助蝙蝠辨方向和寻找食物的。到底是什么声音呢?
原来蝙蝠的喉咙能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当遇到物体的时候,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
科学家把蝙蝠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
蝙蝠飞将军的回声定位器就像一部活雷达。它的分辨本领特别高,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的声信号区分开,准确地辨别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
更让蝙蝠自豪的是,它这部活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还特别强。即使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二倍,但它仍然能有效地工作,引导蝙蝠在黑夜中准确地捕食害虫。
蝙蝠与夜蛾的“电子对抗”战
蝙蝠有“活雷达”,有些夜蛾就利用高超的“反雷达装置”来对付它。于是,双方就展开了一场动物世界的“电子对抗”战。
夜蛾是一种在夜间活动的昆虫,喜欢围绕着亮光飞舞。别看它们是些小飞虫,身上却带有探测超声波的特殊“装置”。动物学家们发现,在有些夜蛾的胸、腹之间有一个鼓膜器——这是一种专门截听蝙蝠超声“雷达波”的器官。
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夜蛾在截听到蝙蝠的探测“雷达波”之后,如果蝙蝠离它还有30米远,它就转身逃之夭夭;如果蝙蝠就要飞过来啦,夜蛾身上的鼓膜器就告诉它将大祸临头,夜蛾便当机立断,不断改变飞行方向,在夜空中兜圈子、翻跟斗,或者干脆收起翅膀落在树枝、地面上装死,想尽办法让蝙蝠找不到它的位置。
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夜蛾还装备有“电子干扰装置”。在它们的足关节上,有一种特殊的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咔嚓”声,用来干扰蝙蝠的超声波,使它不能确定目标。
有些夜蛾的反“雷达”战术更高明,它们全身都是“反雷达”装置。这就是它们满身的绒毛,可以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夜蛾自己也能发出超声波侦察敌情。
在这场特殊的动物“电战”中,尽管蝙蝠飞将军有一整套“电子进攻”手段,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不得不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