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17575300000017

第17章 未解篇(7)

动物的超常感指的是有些动物能够以超自然的感觉感知周围的环境,或者与某人、某事,或与其他动物之间有着心灵的沟通。然而,这种沟通似乎是通过我们人类并不知道又无法解释的某些渠道进行的。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的四五天,就有好多人发现家里鸡犬不宁,猪、狗乱叫,一向很怕见人的老鼠一反常态拼命地逃离房屋,往大街上乱窜,动物园里的动物也莫名其妙地横冲直撞。

动物的超常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的重视,并作了大量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动物确实具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感觉本能,并能以独特的方式利用人类具有的五种感觉本能,而还有一些动物的某些感官功能是我们人类完全没有的,还有一些动物的超常感则是我们现在还没能完全了解到的。

动物世界有着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里,充满神奇和奥秘。即使今天的动物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动物的超常感本能的奥秘仍然是我们所不了解的。

动物的再生能力为什么特别强

高等动物,即使是人,一般都没有再生的能力。然而,有些较低等的动物再生的能力却很强。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户渔民在海边养殖各种贝类,可气的是,海里有一种海星常把贝壳里的肉吃掉,渔民想惩罚一下这些可恶的海星,于是就把它们撕成两半或好几段,扔进大海里。过了好些日子,有的海星在撕掉的伤口处又长出了新的部分,正好补上了被撕掉的那一半。

蚯蚓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把一条蚯蚓在中间切成两段(在第15~20节之间切断效果最好)不但不会死去,反而会变成两条蚯蚓。

海参是弱小动物,常常受到海中强敌的袭击。遇到危急关头,海鱼张开大口,正要吞食它的瞬间,它立即把肚肠从肛门抛出,自己乘机溜走。过不久,它又会有一副新的肚肠。

章鱼,有8只腕手。当一只腕手被敌手擒拿住时,它便意识到生命受到威胁,于是立即将那只腕手舍弃,断下的腕手,仍然还会蠕动,以致敌手朝这只腕手猛扑过去,结果,因小而失大。据生物学家观察,章鱼约在整个腕手的4/5处自断。自断后,伤口处血管立刻收缩,进行自身闭合,不会出血。6小时后血管就舒通,第二天就开始长出新腕手。

此外,壁虎、水螅、蚱蜢、螃蟹、螳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

某些动物为什么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呢?这还需要动物学家们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动物为什么玩游戏

玩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许多动物也是玩的行家。

在热带丛林里,有两只叶猴在10多米高的树顶上走来走去,有时还会用一只手勾住树枝而倒立下来,好像在比试技艺,相互推挤,想方设法把对方推下去。

在北极冰雪的陡坡上,有一群北极渡鸦正在表演滑雪:它们飞上坡顶,一只挨一只地顺着坡势滑下去,滑到坡底时,又飞上来重新开始,好像小孩在玩滑梯。

在大海里,刮大风时,成群的露背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对着刮来的风,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等到靠近海岸后,它们又游回去,重复这样的动作。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动物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他们都会玩游戏。

动物怎么会懂得玩游戏?它们为什么要玩游戏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玩游戏是对它们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以便它们从小熟悉未来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以及熟悉在未来社会中动物之间将形成的各种关系。

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玩游戏是动物的天性,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等行为一样自然而然。自得其乐的游戏活动,使动物在紧张的自然竞争中得到某种调节或补偿,使它们在心理、生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保护。

还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动物玩游戏是一种学习的行为。

对于动物玩耍的行为,究竟哪种看法正确,至今还是一个谜。

海豹死亡之谜

海豹是生活在寒带和温带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一带。在欧洲的北海沿岸,生活着大量的海豹。由于这里气候比较寒冷,鱼类丰富,非常适合海豹在这里繁衍生息。但由于过量捕杀和环境污染,海豹的数量锐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1988年,一条消息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在北欧沿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18000多头海豹莫名其妙地死去。

这样一大批海豹的死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环境污染。人们向海里排放的废物中,含有很多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鱼吃了这些东西后,就会把它们聚积在体内。海豹每天大约要吃10千克的鱼,其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在它的体内聚集起来,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海豹就会死亡。但是,这些有毒物质对海豹造成的危害是渐进的,不会很快造成大批死亡。因此,这一说法还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海豹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突然死亡。

在荷兰,有一家海豹医院,每年都有很多患病和受伤的海豹被送到这里就医,医好之后再把它们放回大海。为了弄清海豹大批死亡的原因,这家医院的院长雷尼邀请荷兰国家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奥斯塔豪斯教授对生病的海豹进行会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造成海豹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由于某种恶性流行性病毒。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毒呢?根据这个研究小组分析,有三种病毒的可能比较大:狂犬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和麻疹病毒。也可能是某种未被发现的病毒。或许这种病毒被找到了,就可以开发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海豹大批死亡的现象就可避免。

深海怪物是什么动物

1937年,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生了一起采集珍珠的潜水员失踪事件,随后又接连不断地发生潜水员失踪事件,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事过15年以后,1953年的夏天,澳大利亚潜水员约翰,身穿最新式的潜水衣,准备创造深潜水最高记录。

当约翰刚潜入海水中不久,一条4到5米长的鲨鱼就从后面跟上来,它可能想找机会捕食约翰,一直若即若离地跟在他后面。约翰为了摆脱鲨鱼,直向深水处游去,再往下是一个黑洞洞的深渊。这时鲨鱼在他头顶5米左右的地方来回游动,好像在等待有利的时机。

约翰突然感到海水开始变冷,水温在持续下降。这时他看见从黑呼呼的深渊里钻出一个又黑又大的团状怪物。

“啊!”说时迟,那时快,没等约翰喊出第二声,那个大黑团已经摇晃着它那肥大的身躯从约翰身边浮了上去。那是一个大得出奇,行动缓慢,呈褐色的东西,它扁平的躯体像个杂乱的麻团,仔细一看,没想到它居然还长着手、足、眼睛和嘴等器官,如果它不动还真不敢相信是活物。

大怪物一边晃动着身体,一边向约翰头顶上更高的地方游去。这时海水变得更加冰冷了。不知道鲨鱼是因为怕冷还是害怕大黑团的缘故,悬浮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儿,那褐色的怪物就靠近了鲨鱼,接触到鲨鱼的表皮,鲨鱼痉挛起来,没有看见它作任何抵抗,就被那怪物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了。然后,那个怪物若无其事地晃着它那肥大的身躯,慢慢地又沉入到漆黑的深渊里去了。

这种大怪物到底是什么动物?它同潜水员失踪是否有关?至今还是个解不开的谜。

动物也会思维吗

提出动物有思维的人是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詹森。他认为动物有思维能力,能像人类那样思维。比如,训练有素的黑猩猩能从对称排列的17个物体中认出中心的物体来。海獭会把石头当作工具,用来打击贝类以去掉贝壳。要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光靠“条件反射”是不行的,需要通常所说的“想一想”,也就是思维。

后来心理学家柯林·比尔发现,欧鸟的叫声能携带多种不同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意义决定于当时的情况。他由此得出结论:动物的思维能力比我们想像的要发达许多。持有相同观点的科学家还认为,许多动物不仅有思维能力,而且还有相当发达的自我意识。例如在一次实验中,有4头黑猩猩被允许照镜子,而另外两头则规定不能照。接着,实验人员将所有的黑猩猩麻醉,再把彩色颜料涂在每头黑猩猩的前额上,当它们醒来时,那些照过镜子,看到过自己形象的黑猩猩们都想擦去头上的色彩,试图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图阿荷帕城的贝克门研究院的神经学家尤舍·罗伯特也认为,动物有思维能力,但它的智力要比人类落后,这是因为动物不能讲话。例如,科学家们训练几头黑猩猩单独把几个木箱搭高,爬上去取得它本来拿不到的香蕉。当让它们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时,它们却彼此抢夺对方的箱子,企图用来叠高。这说明动物不能通过一定的语言交流来合作完成,它们不会讲话。

但是,美国佐治亚州大学的心理学家、伊克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杜安·罗蒙巴却提出异议。他说,“猿有能力使用信号来代表当时当地不存在的东西,这是人类语言中的语义的本质所在。”科学家们教黑猩猩用符号进行交流,结果发现它们能用不同手势把可吃的东西和不可吃的东西区分开来。

动物的思维到底能否借助于语言?动物的思维和人类思维是否一样?动物究竟是怎样思维的?迄今为止仍然是谜,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

动物冬眠之谜

一些不耐寒的动物经常用冬眠度过不利季节,这已成为一种习性。如青蛙、蛇、蝙蝠、仓鼠、穴兔、刺猬。

然而热血动物与冷血动物的冬眠是不同的,冷血动物的温度,取决于外部的环境,它们体温的升高或降低完全是被动的。而热血动物的冬眠则能把自己的体温精确而有目的地加以控制。它们能够逐步降低体温,一直降到一定的限度,进入冬眠状态。当它们出眠时便把制造热量的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在几小时内把体温恢复到原有水平。

这种热血冬眠动物所具有的制造热量、补偿体温消耗和保持恒温的高级、复杂的生理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作了许多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动物冬眠诱因和生理机制还是各有各的说法。

行为生理学家把引起动物特有行为的外界信号称为刺激。外界刺激越多,内部本能的适应能力越强。因此,他们认为动物冬眠主要是外界刺激所致。这个刺激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不足。

上述观点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理由是:人工降温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冬眠动物都入眠;不少冬眠动物每到冬季就会自动停止或拒绝进食,而并非是食物不足。

科学家们用黄鼠进行试验。他们从正在人工条件下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乱跳的、生活在盛夏的黄鼠静脉中,后者随即进入了冬眠状态。这表明,正在冬眠的黄鼠血液中,可能存在一种诱发冬眠的物质。

1983年,科学家从松鼠脑中抽提了一种抗代谢激素,他用这种激素注射到无冬眠习性的小鼠身上时,会明显降低它的代谢率,体温也降至10℃左右,由此可见激素代谢也可能是诱导冬眠的另一途径。

最近,又有科学家从动物细胞膜上的变化这一新角度探讨了冬眠机理。

总之,要解开冬眠之谜,还有待于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

动物与人为何发生战争

平时,人有人的生活世界,鸟有鸟的活动空间,平时井水不犯河水,其乐融融,共同生活在这个大空间里,但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发生大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要在一个荒岛上建立情报基地。一天晚上,美军派出一个侦察小组,悄悄登上小岛。可是岛上数以万计的信天翁鸟却被这些不速之客所惊动,它们竟然排着阵势,狂叫着,一齐向岸边挤来,把登陆的侦察兵一个个挤下海去。夜战失败,侦察小组于次日白天再次冲向小岛。可是尚未靠岸,满天的信天翁就从空中俯冲下来,用嘴啄、翅膀打、爪子抓,一齐向侦察兵猛攻,竟然把这些侦察兵打了回去。

为了迅速占领这个小岛,美军决定打一场人鸟之战。首先派出大批飞机对小岛进行轰炸,无数信天翁死于爆炸声中,紧接着大批部队和战车迅速登岸。但是这些鸟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更加愤怒了,附近几个岛上的信天翁都联合了起来,一批批地飞到小岛上来与人搏斗,美军毫无办法,被迫使用毒气来对付它们。

美军终于在该岛修起了机场和公路,但信天翁这个顽敌有时还会落满整个跑道,甚至会舍身撞坏螺旋桨或发动机,使飞机坠毁。

大战结束后,岛上的枪声仍然不断,这真是一场“持久战”。这场罕见的人鸟战争,曾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信天翁为什么这样舍身拼死地保护自己的家园和抢救它们的朋友呢?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信天翁好群居、恋家园和有纪律的缘故。但人鸟战争真正的原因,现在依然解释不出。

海龟“自埋之谜”

海龟为什么会自埋呢?

有的科学家发现,在一些个子较大的雄海龟身上,常常寄生着好多藤壶,所以他们认定,海龟要摆脱藤壳的纠缠,才钻进淤泥里去的。而另一些科学家却亲眼观察到,海龟“自埋’的时候,是把脑袋扎到淤泥里的。在它们头上寄生的藤壶虽然因为陷入淤泥,缺氧而死,可它们身体中部和尾巴上的藤壶却仍然活得好好的。另外,一些身上没有藤壶的大个儿雄海龟,在海底也有这种“自埋”的习性。所以,认为海龟是为了清除藤壶而自埋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