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奇知识大百科
17568800000030

第30章 文学上的冷僻知识(2)

其实,“天龙八部”这一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天龙八部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天龙八部”。其中,“天”是指神。“龙”是指龙神。和我国传说中的龙大致差不多。

说白了,天龙八部其实就是佛界中八种神道怪物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10.“土崩”与“瓦解”非一回事

中国的造词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将一些意思相近的词放在一起,来加强词语的感情色彩。而我们在写作中也常常会用到这个词“土崩瓦解”,它是由“土崩”和“瓦解”合在一起而来的。而且从字面上看,这两个词确实是近义词。但“土崩”和“瓦解”是一回事吗?

《中国成语大词典》将“土崩瓦解”这个词解释为:“像土倒塌、瓦碎裂,比喻彻底垮台。”所引的书证,无论出自《鬼谷子》、《史记》,还是出自《晋书》、《宋史》,大致都是这个意思。但是,“土崩”与“瓦解”并不是一回事。在西汉前期,许乐就指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乃“天下之患,在土崩,不在瓦解”。

关于“土崩”二字,许乐是以秦末的陈涉起义为例来阐述的:“陈涉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因而主不恤,下怒而上不知,俗已故而政不修。此三者,涉之所以为资也,此之谓土崩。”在他看来,“土崩”之“土”,原也在“民”而不在“主”,在“下”而不在“上”。

关于“瓦解”二字,许乐是以汉初的吴楚七国之乱为例来阐述的。他认为吴楚七国之乱其实就是西汉时期上层的政治危机,而将上层出乱比作“瓦解”很形象也很得体。

所以,“土崩”表示的是底层农民的反抗,而“瓦解”指的是高层领导们的叛乱,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1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是真的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人人为之惋惜。尤其是二人死后葬化为蝶的神来之笔,更是为后人所艳羡。据说,梁祝的故事发源于河南驻马店,难道历史上真的有“梁祝”吗?

其实,故事就是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二人的年代却完全不同。

据资料记载:梁山伯是明代人,而祝英台是南北朝人,两者的年代相隔千年。祝英台是个劫富济贫的女侠,曾多次去马太守家盗银济困扶弱,最后中了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的埋伏死于乱刀之下。受过她的恩惠的百姓将祝英台厚葬,并且在墓碑的正面刻上“祝英台女侠之墓”,于背面详细记录她的事迹。而梁山伯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嗣,他死后入葬时挖出了祝英台的墓碑,众人在感叹之余不忍心拆除祝英台的墓,最后决定将两个人合葬在一起,并重新立了碑。

后来经过文学家的文字加工润饰,就变成了现在“梁祝蝶儿双飞”的版本了。

不过,富有同情心的你们,还是别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给戳穿吧,于心不忍啊。

12.孔老夫子真的教育我们要“以德报怨”吗

在《论语》里有这样的文字:“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要用自己的包容心去融化他人的怨气。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在教育我们别人如果欺负你了,千万不要生气,你要学会忍,学会包容,要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吞;别人欺辱了你,你要对他更加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不过,孔老夫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其实不然,我们再次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老夫子的FANS给捉弄了。“以德报怨”的后面还跟着一段话“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细细品味之后,幡然醒悟。孔老夫子的一个徒弟被别人打了,来向孔老夫子请教:我被人打了,没有还手,而是对他更好,用我的道德和包容羞死他,让他醒悟,好不好?孔子说:何以报德?别人用道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直接拿板砖拍他就行了。

孔老夫子是教育他的徒弟要“以直抱怨”呢,刚烈的孔老爷子愣是被他的FANS给美化成了温文尔雅的受气包形象。

13.“江湖”这个词从哪里来的

有的人在提起“江湖”这个词的时候,都会想起剑客、大侠、武功秘籍什么的。很多人都认为“江湖”这个词最早从古龙小说里的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来,这是真的吗?

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来自于《庄子·大宗师》中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

在《大师宗》这篇文章中,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就是说,有一天,一眼泉水干涸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坑里,它们为了生存下去,彼此从嘴里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与其在这里互相维系,还不如一起努力去寻找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江河湖泊中。在这里,“江湖”第一次出现,但其意思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社会这层含义。

亲爱的读者,你记住了吗?

14.正月不剃头的习俗的由来

中国人过年讲究礼数,而“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习俗,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从字面上看,正月剃头与否直接决定着舅舅的生死。但,这个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据传,很久以前,民间有一个非常贫穷却很孝顺的剃头匠。在一个新年里,剃头匠准备去给自己的亲舅舅拜年,但是,自己一年到头辛苦工作却没有挣多少,无法给舅舅买个像样的礼物。他非常苦恼,最后决定,为什么不趁着新年给舅舅剃个头、修个面,让他老人家干净、舒服地过个节呢。

于是,心里想着,他就决定如此去做,并一直坚持了十几年。但这年冬天的新年,当他照例准备去给舅舅剃头时,却突然想起舅舅早已不在人世,不由得号啕大哭。邻里街坊听说了此事,说剃头匠是“正月不剃头,意在思舅舅”。久而久之,民间俗语后来将“思”讹传为“死”了,也逐渐成为了一项民俗禁忌。

15.这些三叠字你都认识吗

三个金字念什么?念鑫(xīn)

三个木字念什么?念森(sēn)

三个水字念什么?念淼(miǎo)

三个火字念什么?念焱(yàn)

三个土字念什么?念垚(yáo)

三个日字念什么?念晶(jīng)

三个石字念什么?念磊(lěi)

三个人字念什么?念众(zhòng)

三个口字念什么?念品(pǐn)

三个牛字念什么?念犇(bēn)

三个手字念什么?念掱(pá)

三个目字念什么?念瞐(mò)

三个田字念什么?念畾(lěi)

三个马字念什么?念骉(biāo)

三个羊字念什么?念羴(shān)

三个犬字念什么?念猋(biāo)

三个鹿字念什么?念麤(cū)

三个鱼字念什么?念鱻(xiān)

三个贝字念什么?念赑(bì)

三个力字念什么?念劦(lie)

三个毛字念什么?念毳(cuì)

三个耳字念什么?念聂(niè)

三个直字念什么?念矗(chù)

三个龙字念什么?念龘(dá)

三个原字念什么?念厵(yuán)

三个雷字念什么?念靐(bìng)

三个飞字念什么?念飝(fēi)

三个刀字念什么?念刕(lí)

三个又字念什么?念叒(ruò)

三个止字念什么?念歮(sè)

三个风字念什么?念飍(xiū)

三个吉字念什么?念嚞(zhé)

三个言字念什么?念譶(tà)

三个舌字念什么?念舙(qì)

三个香字念什么?念馫(xīn)

三个泉字念什么?念灥(xún)

三个心字念什么?念惢(suǒ)

三个白字念什么?念皛(xiǎo)

16.丈夫为什么被称为“老公”呢

现代的女性都喜欢称自己的丈夫为“老公”,可是,你们知道“老公”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吗?

据说“老公”的称呼是源于唐代的一个故事:

话说唐代有一个叫麦爱新的名士,看到自己的发妻年老色衰,黄脸婆一个,就产生了纳妾的想法,于是就写了一副上联放在了案头: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这副上联正好被他的妻子看到了,而且明白了自己丈夫的意思,于是立即提笔写了一副下联:

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麦爱新看到自己的妻子对得这么工整,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于是放弃了纳妾的想法。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了,挥笔写道:

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也立即回道:

老婆一片婆心。

从此,“老公”这个称呼也就随着这故事被传颂开来。

17.占女孩便宜为什么叫“吃豆腐”呢

很多人都喜欢吃豆腐,因为豆腐不仅鲜美可口,还在于其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易于消化等诸多优点。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经常吃豆腐,具有易中和气、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渴解酒等功效,同时还可以防治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

由此看来,吃豆腐好得很,可为什么在生活中,“吃豆腐”却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占女孩子便宜呢?

虽然意思不同,但“吃豆腐”却真和食用豆腐有关。有学者认为“吃豆腐”的说法跟我们文学上所写的“豆腐西施”有关:豆腐店的老板娘因为常年吃豆腐而变得细皮嫩肉,为招徕客人而去卖弄风骚,这便引得周围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并且动手动脚。自此,“吃豆腐”就成为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旧时丧俗有“吃豆腐”的习惯。丧家在准备的饭菜中必定有豆腐这道菜,所以去丧家吊唁的时候也叫“吃豆腐饭”。不少人为了填饱肚子,只好厚着脸皮去蹭饭,时间久了,“吃豆腐”便有了占便宜的意思。这种解释似乎更具有说服力。

18.吃饭付钱为什么叫“买单”

很多人外出吃饭,都习惯对着服务员喊一句:“服务员,买单。”其实,我们说的买单或者埋单都有结账的意思。但最早却并不是这个意思。

“埋单”这个词源于广东话,而且由来已久,因为广州的餐饮业是先吃饭后结账的。在粤语中“埋单”的“埋”与“买单”的“买”两个字的意思是大相径庭的。

粤语的“埋”字,有多重含义,其中之一,有聚合、结算之意,如“埋口”(伤口愈合)、“埋份”(参与一份)、“埋堆”(志趣相投者常相聚一起)等等。从前做生意者年终结算,叫“埋年”;至茶楼酒肆,食毕开单结账,便是“埋单”。而“买单”一词源于早年广州开埠穗港异地间商业票据往来,本地付款,异地取货,当下的付钱“买”到的其实是一纸提单。

由此可见“埋单”、“买单”两者是有区别的。

近年来,南风北渐,一些粤语词汇成了各地民众习语,作为外地人,辨音会意,“埋单”谐音而成“买单”,倒也直观简洁。这个问题算是地区间商业、文化交流中的趣事一桩吧。当然,有些不了解广州话的字义和广州的民俗文化者,把“埋单”误作“买单”,也是不足为奇的。

19.婚后首月为什么叫“蜜月”呢

很多人结完婚后都喜欢去“度蜜月”。从字面上来理解,因为结婚的第一个月是人生之中最甜蜜幸福的了,所以便一直流传着蜜月的说法。

但实际上,“蜜月”这个词是个舶来品。在公元前四世纪时,条顿人居住在欧洲易北河河口近北海沿岸一带。条顿人的青年男女在结婚时有一种习惯,从举行婚礼的那天开始,每天都要饮几杯用蜜制作的糖水或酒,用来象征幸福及美好。同时还要出外旅行,旅行时间恰好是一个月,因此他们就把婚后的第一个月称做“蜜月”。还有一种说法是:它的英文词honey-moon的honey本意为蜜蜂,moon为月,翻译成“蜜月”,自然使人感到特别的甜蜜。

现在,“蜜月”已成为新婚夫妇迈向生活伴侣的前站,并不一定以三十天为期,而是根据新婚夫妇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志趣取向等情况而定。婚假里,可串亲访友,也可去旅游胜地旅行,刻骨铭心的美好时光,都是新婚夫妇终生难忘的。

20.中国文化中十大名花是哪十种

中国文学中对花的描述非常地多,但是我国的花的种类何止千万种,在中国的文化中,哪些花可以称得上十大名花呢?

(1)傲霜斗雪的梅花——群花之魁;

(2)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中之王;

(3)高风亮节的菊花——千姿百态;

(4)花之君子的兰花——天下第一;

(5)花中皇后的月季——艳丽奔放;

(6)花中西施的杜鹃——秀色可餐;

(7)富丽堂皇的山茶——花中珍品;

(8)水中芙蓉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9)十里飘香的桂花——秋风送爽;

(10)凌波仙子的水仙——南国花王。

21.古代女子在过年的时候不能干什么

每逢过年,在中国民间就有许多的禁忌,尤其是对女人,禁忌就更多了。虽然这些听起来有些让人迷惑,但它们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老祖先把它们限定在民间习俗里面,势必有他的用意,或许他仅仅是想让我们能够讨个好彩头而已。

那么古代女子到底不能干什么呢?

(1)大年三十晚上,女人千万不能回娘家,一定要跟着丈夫的家人吃年饭。

(2)大年初一,千万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做勤快的事。

(3)大年初二,出嫁的女人回娘家,千万不能空着两只手,而且礼物为双,表示成双入对,以图吉利。虽让人有点男尊女卑之感,但这是古人立下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