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17563500000022

第22章 医疗救护基础知识和技能(6)

担架是运送伤员最常用的工具。担架种类很多,以下进行简单介绍。

1.担架器材

⑴折叠楼梯担架。便于在狭窄走廊、曲折楼梯的搬运。

⑵折叠铲式担架。此为医用专业担架,担架双侧均可打开,使用时将伤员铲入担架,常用于脊柱损伤员的现场搬运。

⑶真空固定垫。可以自动(或打气)成型,并根据伤员的身体形状将伤员固定在垫中,用担架搬运。

⑷漂浮式吊篮担架。用于海上救护,使用时将伤员固定于垂直的位置,保证头部完全露出水面。

⑸脊椎固定板。

⑹帆布担架。适用于内科系列的伤员,对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伤员禁用。

2.自制担架

⑴木板担架。可用门板等制作。

⑵毛毯担架。在伤员无骨折的情况下使用,也可用床单、被罩、雨衣等代替。

⑶简易担架。在户外现场要慎重使用,尽可能用木板担架。用于无骨折的伤员病情严重时。

⑷绳索担架。将坚实绳索交叉缠绕在两根木棒之间,端头打结系牢。

⑸衣物担架。将大衣袖翻向内成两根管,两根木棍分别插入其内,衣身整理平整便可使用。

3.搬运护送原则

⑴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

⑵做好伤员现场的救护,先救命后治伤。

⑶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⑷伤员体位要适宜。

⑸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员。

⑹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⑺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震动。

⑻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二)搬运方法

正确的搬运方法能减少伤员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错误的搬运方法不仅会加重伤员的痛苦,还会加重损伤。因此,正确的搬运在现场救护中显得尤为重要。

搬运伤员时的操作要点如下:

现场救护后,要根据伤员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等措施;

疑有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时不能让伤员试行站立;

疑有肋骨骨折的伤员不能采取背运的方法;

伤势较重,有昏迷、内脏损伤,脊柱、骨盆骨折,双下肢骨折的伤员应采取担架器材搬运方法;

现场如无担架,制作简易担架,并注意禁忌范围。

1.徒手搬运法

对于转运路程较近,病情较轻,无骨折的伤员可采用此搬运方法。

⑴拖行法。现场环境危险,必须将伤员移到安全区域时用此法,具体方法是:

a.救护人位于伤员的背后;

b.将伤员的手臂横放于胸前;

c.然后,救护人的双臂置于伤员的腋下,双手紧抓伤员手臂;

d.缓慢向后拖行;

e.或者将伤员外衣扣解开,衣服从背后反折,中间段托住颈部,拉住缓慢向后拖行。

⑵扶行法。用来扶助伤势轻微并能自行的清醒伤员,具体方法是:

a.救护人位于伤员一侧,将伤员靠近救护人一侧的手臂抬起,置救护人颈部;

b.救护人外侧的手紧握伤员的手臂,另一手扶持其腰;

c.使伤员身体略靠着救护人。

⑶抱持法。用于运送体重轻的伤员,具体方法是:

a.救护人位于伤员一侧;

b.一只手臂托伤员腰部,另一只手臂托大腿;

c.将伤员抱起。

⑷爬行法。适用于在狭小空间及火灾烟雾现场的伤员的搬运,具体方法是:

a.将伤员的双手用布带捆绑于胸前;

b.救护人骑跨跪于伤员的胸部,将伤员的双手套于颈部;

c.使伤员的头、颈、肩部离开地面,救护人的双手着地;

d.救护人拖带爬行前进。

⑸杠轿式。用于两名救护人搬运一名伤员,具体方法是:

a.救护人两人对面站于伤员的背后,呈蹲位;

b.各自用右手紧握左手腕,左手再紧握对方右手腕,组成手座杠轿;

c.伤员将两手臂分别置于救护人颈后,坐在手座杠轿上;

d.救护人慢慢抬起,站立,用外侧脚一同起步搬运伤员。

2.担架搬运法

担架是现场救护搬运中最方便的用具。需要2~4名救护人员,救护人按救护搬运的正确方法将伤员轻轻移上担架,需要的话,做好固定。

搬运要点:

伤员固定于担架上;

伤员的头部向后,足部向前,以便后面抬担架的救护人观察伤员的变化;

抬担架人的脚步、行动一致;

向高处抬时,前面的人要将担架放低,后面的人要抬高,以使伤员保持水平状态;向低处抬则相反;

一般情况下伤员多采取平卧位,有昏迷时头部应偏于一侧,有脑脊液耳漏、鼻漏时头部应抬高30°,防止脑脊液逆流和窒息。

⑴铲式担架、脊柱板搬运。其上有固定带,可将伤员固定,前后各1~2人合力抬起便可搬运。

⑵帆布担架及简易担架搬运。其上要先垫被褥、毛毯等,防止皮肤压伤;在颈部、腰部、踝下空虚处要加垫、衣物等垫起。不适宜骨折伤员的搬运。

⑶毛毯担抬法搬运。伤员无骨折、而伤势严重,楼梯狭窄时用此方法:

a.将毛毯卷至半幅放在地上,卷边靠近伤员;

b.4位救护人分别跪在伤员头、肩、腰、腿部一侧;

c.合作将伤员身体侧转,并使毛毯卷起部分贴近伤员背部;

d.将伤员轻轻向后翻转过毛毯卷起部分;

e.置伤员为仰卧位;

f.再将毛毯两边紧紧卷向伤员,并贴近其身旁;

g.两名救护人一手抓住平头部的卷毯,另一手抓住平腰部卷毯;

h.另两名救护人一手抓住平髋部的卷毯,另一手抓住平足踝部卷毯;

i.合力抬起伤员。

3.伤员的紧急移动

(1)从驾驶室搬出伤员

从驾驶室搬出伤员的方法是:

⑴一人双手掌抱于伤员头部两侧,轴向牵引颈部,可能的话戴上颈托;

⑵另一人双手轻轻轴向牵引伤员的双踝部,使双下肢伸直;

⑶第三四人双手托伤员肩背部及腰臀部,保持脊柱为一条直线,平稳将伤员搬出。

(2)从倒塌物下搬出伤员

从倒塌物下搬出伤员的具体方法是:

⑴迅速清除压在伤员身上的泥土、砖块、水泥板等倒塌物;

⑵清除伤员口腔、鼻腔中的泥土及脱落的牙齿,保持呼吸道通畅;

⑶一人双手抱于伤员头部两侧并牵引颈部;

⑷另一人双手牵引伤员双踝,使双下肢伸直;

⑸第三四人双手平托伤员肩背部和腰臀部;

⑹四人同时用力,保持脊柱轴位,平稳将伤员移出现场。

(3)从狭窄坑道搬出伤员

从狭窄坑道搬出伤员的具体方法是:

⑴一人双手抱于伤员头部并两侧牵引颈部;

⑵另一人双手牵引伤员双踝,使双下肢伸直;

⑶第三四人双手平托伤员肩背部和腰臀部,将伤员托出坑道,交给坑道外人员将伤员搬出。

(4)脊柱骨折伤员的移动

脊柱骨折伤员的移动可采用四人搬运方法:

⑴一人在伤员的头部,双手掌抱于头部两侧,轴向牵引颈部;

⑵另外三人在伤员的同一侧(一般为右侧),分别在伤员的肩背部、腰臀部、膝踝部,双手掌平伸到伤员的对侧;

⑶四人均单膝跪地;

⑷四人同时用力,保持脊柱为一轴线,平稳将伤员抬起,放于脊柱板上;

⑸上颈托,无颈托时在颈部两侧用沙袋或衣物等固定;

⑹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或布带固定;

⑺6~8条固定带将伤员固定于脊柱板上;

⑻4人搬运。

(5)骨盆骨折伤员的移动

骨盆骨折伤员的移动可采用三人搬运方法:

⑴将伤员骨盆固定;

⑵三人位于伤员的一侧,其中一人位于伤员的胸部,伤员的手臂抬起置于救护人的肩上,第二人位于腿部,第三人专门保护骨盆;

⑶三人双手平伸,同时用力,抬起伤员放于硬板担架上;

⑷如有骨盆骨折,骨盆两侧用沙袋或衣物等固定,防止途中晃动;

⑸如上臂有骨折,固定后上臂用衣物垫起,与胸部相平行,肘部屈曲90°放于腹部;

⑹头部、双肩、骨盆、膝部用宽布带固定于担架上,以防止途中颠簸和转动。

4.现场搬运注意事项

⑴搬动要平稳,避免强拉硬拽,防止损伤加重;

⑵特别要保持脊柱轴位,防止脊髓损伤;

⑶疑有脊柱骨折时忌一人抬肩,另一人抱腿的错误方法;

⑷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伤员的呼吸、脉搏变化,并随时调整止血带和固定物的松紧度,防止皮肤压伤和缺血坏死;

⑸要将伤员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扭动和过度颠簸。

(三)身体主要部位损伤人员的救护

创伤造成身体的出血、骨折、闭合或开放性损伤等,对各种伤害的处理的原则前面已有叙述。但具体到身体的某一部位损伤,则往往是综合的,伤员的反应也不可能仅以单一伤害而出现症状、体征。在实际生活中,救护是以身体受伤的部位及程度来决定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安全转运。

1.颅脑损伤者的救护

颅脑损伤是创伤中十分常见的。车祸、地震、塌方、战伤,以及摔伤、锐器,均可造成颅脑损伤。

(1)症状

损伤轻者,仅出现头皮血肿,裂伤;重者出现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组织受损可出现意识障碍。颅内血肿及脑组织损伤均可继发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形成脑疝,出现瞳孔改变,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