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吴老的夫人华国,一位安静慈祥的老人,从来没有对吴老有任何埋怨,总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自己的丈夫,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他们都并肩携手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曾有记者问道,为什么吴老要改名为吴大观,当时的回答是两层含义,一个是蔚为大观,再一个就是昆明有个大观楼,当时吴老和他的夫人就是在那里举行的婚礼。不管哪层含义更多一些,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感情让我们肃然起敬。
吴晓云是吴老唯一的女儿,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是个很普通的人,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总是教育自己生活要简朴,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直到最后住院,也拒绝用进口的好药,每次从昏睡中醒来,发现护士给他注射进口药,他总是挣扎着把针头拔掉……
在外孙女的成长中,吴老扮演朋友和严师的双重角色。小的时候带着外孙女放风筝、写大字、看节目,出差的时候也会带回话梅、糖果、点心,长大些,也会教她做人的道理。虽然,吴老很希望外孙女能继承自己的发动机事业,但是他并没有强求她干不喜欢的事。梁焱回忆自己的外公,用了八个字“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制发动机。为此他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就这样吴老走了,带着他对祖国、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带着对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无限眷念走了。虽然没有达成夙愿,但是他没有遗憾,因为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诠释了一个航空人的报国之情。
林左鸣总经理看望吴大观的家属
他是我们一辈子都要认真学习的好榜样
《中国航空报》(2009年6月9日第1版)
本报讯(记者姜春艳)吴大观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吴大观的先进事迹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6月4日晚,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专程到吴老家里探望吴老家属——夫人华国和女儿吴晓云,第一时间向她们传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吴大观先进事迹的高度肯定,并表示,“吴大观是我们一辈子都要认真学习的好榜样”,他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是整个航空工业的宝贵财富。
林左鸣表示要深入挖掘吴大观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吴大观精神是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生动教材,对于推动集团改革发展,振兴航空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在航空工业中再次掀起学习吴老先进事迹的热潮。
华国老人追思吴老时声音哽咽。她回忆说,老吴一生都在想着党,想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党的教导时刻没有忘记,他时常对照党的要求寻找自己的差距,拉着她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嗜好,但每晚看电视新闻从来没落下过。关注国家发展,关注航空发展,《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中国航空报》是他必读的报刊,他从这些报刊中了解国家和航空发展的最新动态;他88岁时仍然坚持到办公室看资料。作为一名老党员,即便在耄耋之年,他仍坚持每年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
吴大观的事迹也使周围的同事对其怀有深深的敬意。就在林左鸣看望吴老家属时,吴老生前的同事,也是他的老邻居陈一林拿给林总看他最新写的追忆吴老的文章《怀念吴大观同志——谈吴大观同志坚强的党性》。
航空人的历史丰碑
——深切缅怀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吴大观
《中国航空报》(2009年7月21日第3版)
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
2009年3月18日,新中国航空动力之父、拥有60年党龄的优秀党员,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吴大观同志,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共和国的无限热爱,对航空事业的无限眷恋,离我们而去了。
吴老的一生,是弘扬科学探索精神、追求无我为公境界的一生,是信念坚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宽容、不懈努力、充满智慧的一生。他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把航空报国融入血液,开创了中国的航空动力事业,并为此拼搏奉献一生。他是航空工业的一面旗帜,是航空人杰出的代表和永远的楷模,为我们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是航空工业最宝贵的财富,是航空工业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的不竭动力。
坚定:爱党爱国,信念坚定
吴老一生爱党爱国、信念坚定、理想崇高,把对党最真切、最朴实的感情融入到了自己毕生事业之中,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终劳一生。
1949年11月,吴老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60年来,虽然长期负责技术工作,却非常重视学习党的理论、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写学习笔记、做思想汇报,几十年如一日。他时常教育党员、干部要相信党、拥护党、忠于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经得起考验,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心;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关心党、爱护党,而决不能以旁观者的态度当评论家,对党评头论足,更不能在党有困难的时候看笑话、当逃兵,甚至走向反面,同党不一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党的宗旨、党的追求、党章中的字字句句都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全融为一体,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顺境逆境,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即使在“文革”中含冤受屈,对党的赤诚之心从不动摇。在他50多本笔记本绵绵密密的字里行间,写尽了对党、对祖国和对人民的挚爱。他写道:“历史事实证明,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唯有共产党才能洗雪国耻。”“唯有共产党才能振兴航空工业!”“自己当年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回到祖国,这是我的荣耀,投奔共产党,这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正是对党无限忠诚、无限热爱、无限信任,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吴老具有极强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他在学生时代就树立了救亡图存的远大理想,以自己西南联大的老师为榜样,一生忧国忧民,毕生坚持“爱国要救国,要读书,要做大事,要为人民做事情,不做大官。”他在祖国危难之际毅然转学航空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航空救国”的人生道路。在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纷纷改行之际,他和夫人却一头钻进贵州大山里搞航空发动机;他冒死飞越“驼峰航线”,只为出国深造,报效祖国;学成之后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回到内忧外患、贫穷落后、民不聊生的祖国,践行自己的救国理想。后来,由于对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极大失望,他投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从此,爱党爱国成为他一生的坐标,在国家航空科技事业上拼搏一生、奉献一生。
奉献:无我境界,无私奉献
吴老人生93年,有68年与航空相依为命。航空发动机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甚至胜过了自己的生命。
他一生所想都是航空事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深深打上了航空的印记。他日思夜想的是“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他把紧张工作作为最大幸福,把攻关胜利作为最大快乐,把研制出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作为最大心愿。他勤奋敬业,忘我工作,不知疲倦,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过度劳累导致视网膜脱落,但仍然坚持始终。“文革”对他最大的打击不是屈辱和伤痛,而是不让他搞科研。恢复工作以后,他不为自己鸣冤叫屈,却为我国航空事业与国外拉大了距离而痛心疾首。他在90岁高龄时还写下了愿意继续为航空工业尽心尽力的人生感言。生病住院后,他还常讲自己一生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奋斗,深感荣幸和欣慰。
他为航空事业终劳一生,把成就写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他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主持了多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开创了共和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他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振聋发聩地大声疾呼:“在核心技术领域,一个伟大而自尊的民族绝不能幻想别人的恩赐。自主创新之路,注定是一条艰辛之路,但更是一条希望之路!”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第一台喷气发动机、第一台涡扇发动机、第一个试验基地、第一个高空台等,都凝聚着吴老的心血和汗水。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对年轻人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耐心指导,要求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培养了一批严谨细致、科学务实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他重视知识管理,组织收集、整理了大量航空技术资料。离开一线以后,他每天照常上下班,收集国内外资料,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做研究、提建议,一直为“预研先行、动力先行”奔走呼号。八九十岁高龄还坚持参加会议,为我们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为我们遇到的问题而辗转难眠。
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全行业的充分肯定,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然而,他更多的却是对自己的反省和遗憾,一直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还没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耿耿于怀,并责备自己以前没有打好基础。直到临终前的几天,他还拉着去看望他的刘大响院士等人的手作自我检讨,说自己做得很不够;强调要吸取历史教训,按科学规律办事,加强预先研究,打牢技术基础;要求一定要敢说真话,不要怕得罪人,千万不要忽悠,一定要把真实情况告诉领导。他在弥留之际还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为自己看不到国产大飞机装上自主研制的发动机飞上蓝天而深深遗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然挂念着他魂牵梦萦、鞠躬尽瘁的航空发动机事业,让人不禁唏嘘落泪。
律己:淡泊宁静,严于律己
吴老一生把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台词“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对事业看得很重,对名利看得很轻。他生活俭朴,乐善好施,是积德行善的一生,是施与的人生。
吴老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尽管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总觉得自己得到太多,贡献太少。他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主动放弃了许多本该享受的权利,还三令五申告诫亲友决不能用他的权力谋取私利。他开会时总是谢绝照顾,坚持和别的同志一起住标准间,为单位节约费用。晚年大家提出要出版宣传他个人的书籍,他立即制止。在弥留之际还嘱托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住院后,他知道自己身患绝症,拒绝一切治疗,多次拔掉输液的针头,坚决不浪费国家的医药费,展现了一名真正唯物主义者的崇高精神品质。
吴老把艰苦朴素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一生省吃俭用,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衣服缝缝补补,三餐粗茶淡饭,接受采访的西服也是向女婿借的,一双稍好一点儿的皮鞋也要在隆重的场合才舍得穿。他的家清贫得如一张20世纪6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只有电视机勉强能与时代接轨,一件60年代买的、被他称为“常委”的中山装,已经斑驳破旧的80年代家具,家里只有来客了才明亮一些的昏暗灯光,陪他走过了世纪人生。但是,生活上极度的节俭是为了更多的付出,他在施与上从不吝啬,往往倾囊而出。他一生交纳特殊党费及救灾捐款30.4万元,占工资总收入的1/3。去世前2个月,他还为低保老人捐赠16袋大米、16箱牛奶和16桶食用油,将国家补贴给他们夫妇的90岁以上老人补贴2400元钱,也捐给了两位贫困老人。去世前还留下遗嘱,用辛苦积攒下来的10万元钱交纳最后一次党费。吴老一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彰显了泰山气象、东海胸怀,让人高山仰止,为航空人树立了道德的高峰。
宽容:忠厚豁达,为人宽容
“传家有道唯忠厚,处事无奇但率真”,舅舅家教育子女规规矩矩做人的家教影响了吴老一生。他为人宽容,厚重大气,平易近人,充满爱心,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楷模。
吴老一生曾遭遇过人生波折和不公正的对待,但由于公而忘私,所以无怨;因为胸怀全局,是以无恨,展现出了惊人的豁达与宽容。他的孩子因为无钱治病而离世,但是他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之火却从未熄灭。在“文革”期间,他和夫人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关过“牛棚”,扫过厕所,遭受过拷打,经常晕死过去,但他们相信党会给历史一个公正的说法,虚怀若谷地原谅了那段屈辱和伤痛的历史。他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行政级别不过副局级,也不是院士,但他却从不在乎,依然为航空发动机事业痴迷一生、终劳一生,因为他志在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他把“以人为本”中“人”理解为“别人”而不是“自己”,什么事都替别人着想,并为自己平生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别人的事情而欣慰。他为人极为谦和平易,对人不分贵贱,对身边的人,对家人、朋友、手下的技术员,甚至是看门的师傅、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人,达到了博爱的地步。他充满感恩之心,受人涓滴之恩即以涌泉相报。家中的保姆生病住院7000多元的医药费,他全额买单;病重中也不忘关心别人,对护工除了支付正常的报酬外,还坚持额外每日掏钱为护工买最好的饭菜;为了让护工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天亮以后,他就自己一次两次地爬起来。他对人非常尊重,对探视的领导和同事,坚持下床迎送,直至临终前几日不能下床;无论见到医生还是护士,他都表示对他们的服务很满意、对组织的关怀非常感激,展现出了他做人的深厚修养。